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34847|回复: 56

胜过《大宅门》和《乔家大院》的西溪汪氏四堂

[复制链接]

44

主题

43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发表于 2006-8-20 22: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源远流长    俊贤辈出
                   ——古歙“西溪汪”考略
              
   西溪,又名西沙溪,一个因溪水而命名的村庄,乍闻,显得普通平凡。如今已与郑村镇所在地之郑村融为一体,外人根本分不清其轮廓了。不过,在本地人带领下走近她,却可见三个石牌坊横列一体,深灰色的高墙大屋相连成群,平展的巷路石板铺就,呈现一派幽深古朴景象,很让人滋生探奥寻觅的欲望。笔者即在此欲望支配下,寻宗谱,翻县志,觅古籍,查资料,问老者,进古屋,终觉她是个源远流长,文凤昌盛,俊贤辈出,值得一书的村庄。

                 宗横列牌坊群的诉说
        
   在有“中国牌坊大观园”之誉的歙县,观存牌坊不仅数量多式样繁,而且在一些人才荟萃的乡村还出现牌坊成群的壮观景象。据统计,全县共有四处牌坊群,即棠樾、稠墅、柔川、西溪牌坊群。而横列的牌坊群只有一处,即巍然耸立西溪汪氏的忠烈祠前,其坊名曰:忠烈祠坊、司农卿坊、直秘阁坊。三坊比肩屹立,并排横列,是历史的化石与教科书,在无声地诉说着汪姓氏族的变迁与荣耀。
   忠烈祠坊居中,乃四柱三间五楼式,通面阔8.45米,进深2.6米,高10米。司农卿坊和直秘阁坊分居两侧,均为二柱一间五楼式,其通面阔、进深与高度基本相同,各为4.15米、2.6米和8.5米。三坊均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白麻石质,鰲鱼吻纹头脊,挑檐下为仿木结构的一组斗拱,都有高浮雕的花枋,因而浑然如一体,形成了中间高、两面齐平的对称模式,屏临眼前,煞是宏伟壮观。而由它们诉说的汪姓故事亦自然宏伟壮观。
忠烈祠坊,为西溪汪氏崇祀其远祖汪华而建。汪华(586-649),字国辅,又字英发,世居歙县登源汪村(后属绩溪县),自幼丧父亡母,寄居郑村舅家,喜与乡邻少年习拳练武,且以勇侠闻名乡里,曾拜南山和尚罗玄为师,武艺超群。隋末,农民起义蜂涌,汪华率众少年应郡守招募入伍,前往婺源平“寇”,立下功劳。当时正处群雄割据,生灵涂炭之际,汪华发动兵变,一举占据新安郡,又相继拥有宣、杭、睦、婺、饶诸州,带甲十万之众,号称吴王,将新安郡治所由黟、休迁至歙之乌聊山,并筑城池。此后十余年间,保境安民,六州版图不见兵革;政清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唐武德四年(621),在国家行将统一之际,汪华遣使上表归顺唐朝。唐高祖李渊嘉其识时务、顺潮流和保六州有功,授予方牧,持节总管六州军事,兼歙州刺史,封上柱国越国公,食邑三千户。武德七年(624),汪华奉诏进京,被授左卫白渠府统军事,参掌禁兵,后改忠武将军。唐太宗李世民征辽东,诏汪华为九宫留守。汪华夙夜尽瘁,事无所乏。因而太宗凯旋后嘉其忠勤。贞观二十三年(649),汪华因操劳过渡,在京城长安染疾。太宗经常劳问,并赐医药。终不治而卒。太宗仍赐杂綵10床,黄金百两,恩礼如功臣。永徽二年(651)归葬歙北七里云岚山,谥号忠烈王。父老乡亲请得郡守允可,建祠祀之。此后,歙州人对汪华更为崇拜,以其为佑民护国之神灵,“世所谓汪王,一郡六邑之人咸尊祀之”。而统治者亦借此驾驭人心,对汪华一再加封。宗真宗祥符二年(1009)封汪华为灵惠公;徽宗政和四年(1114)赐庙額曰“忠显”;政和七年(1117)加封英济王;至南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又加封昭忠广仁武神英圣王,改赐庙曰“忠烈”;连蒙古人当政的元顺帝至正元年(1314)也封其为昭忠广仁武烈灵显王。可谓恩荣之至。休宁万安古镇上曾建有“吴王(汪华)宫”,宫中一联概括了汪华的功勋伟业,联曰:“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垂千古;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徽州一府六县都曾建有汪王庙,并定有汪公大帝祭祀活动。清代歙县诗人方士度在《新安竹枝词》中,对庙会活动有精彩描述,词曰:“油茶花残麦穗长,家家浸种办栽秧,社公会后汪公会,又赛龙舟送大王。”
汪华先后娶5位夫人,生下9子25孙,多居显位。长子建,任朗州都督府法曹,安南都府司马,封崇德衍福祐王;次子璨,任费州涪川令,封崇顺衍惠公;三子达,以征贺鲁、龟慈、高昌之功,袭上柱国越国公,任会州刺史,封崇善衍祐公;四子广,任左卫勋府仓曹参军,飞骑尉,封崇庆衍泽公;五子逊,任左卫勋府工曹参军,飞骑尉,封崇利衍济公;六子逵,任薛王府户曹参军,封崇安衍顺公;七子爽,任歧王府法曹参军,封崇和衍烈公;八子俊,任郑王府仓曹参军,封崇惠衍庆公;九子献,虽因早卒无任职,却亦得追封崇显衍正公,赐忠护庙额。
汪华9子25孙,“厥后子孙繁衍,散居六邑,故休有西门之汪,婺有大畈之汪,祁有西山之汪,黟有黄陂之汪,绩有南溪之汪,歙有唐模之汪,此皆支派之大者,然而源流之分,支派之长,歙之汪氏莫先焉。”在歙县,汪姓为主或有汪姓家族的村庄,不完全统计,有唐模、向杲、稠墅、徽城、岩镇、石冈、呈坎、凤凰、瞻淇、琶村、潜口、松明山、罗田、信行、古关、西溪、洪源、芩山渡、大里、许村、武山下、芝篁、白洋、五渡、周公坑、王二家、八亩坦、古家潭、华川、琶坑、古念、白石岭、深渡、白石土太、七贤、横关里门、小洲石佛潭、大洲源大坑口、堨田、呈狮、清流、汪村、汪龙坑、金滩、汪满田、绵潭、汪金岭等等数十上百个。足见汪姓为徽州大姓无疑。故《新安汪氏源流宗支谱图集古序》中颇为自豪地言道:“凡今郡人见汪姓者,皆敬让日:此汪王后也。”汪王之后,不仅在新安徽州繁衍,而且“曼延他郡以及他省。”如汪华次子璨之后为四川重庆派,三子达之后为陕之陇西派,六子逵之后迁宣州、太平、泾县,此后支脉延伸全国各地,浙、赣、川、陕、云、贵、闽、鲁、晋、冀、豫,或流寓,或从戎,凡汪姓者,靡不称出自新安越国公后也。
  《新安汪氏源流宗支谱图集古序》紧接到出新安汪氏各方面的俊贤名人:“宋元以来,新安汪氏先后相望,列儒硕而最著者,迁直、炎昶也;列文词而最工者汪白、汪 也;列名宦而最显者,伯彦、汪勃也;列宦业而最优者,叔詹、文振也;列勋贤而最彰者,若海、汪纲也;列忠义而最纯者,立信、维崇也;列孝友而最笃者,汪伦、信民也;列义勇而著武功者,道安、世显也;他如若容之经学,应辰之振大,大猷之仗义、明远之清约,泽民之忠贞,克宽之明经,惟正是谈兵,虽或流寓他郡,亦皆出自新安汪王后也。”横列牌坊群中另两坊旌表之主汪叔詹、汪若海皆在上述俊贤名人之中。
   司农卿坊为汪叔詹而立。叔詹,字致道,宋崇宁五年(1106)进士,授将仕郎、虏州会昌县尉,改任宣州州学教授,转从事郎、宣教郎,移郓州州学教授;后至京师任太常博士,因直言许宰相王黼,被降任无为军庐江县丞;后召摄芜湖县令,因反对将丹阳湖围垦造田而被罢官。高宗即位,获恩转任承议郎,至京师与枢密李纲书论时事,被李称为“真天下奇才也!”辟仕编修官。金人兵临城下之际,朝廷商议将迁宫廷至杨州,叔詹反对,劝驻跸金陵,得高宗认可,然  宰执力劝驻跸扬州,叔詹“度其必败事,遂拂衣归隐”,连任太平知州、检讨官等“皆不就职”。归隐十载,年近花甲时,叔詹又得重用,先后任鄂州、永州知州,荆湖北路转运  判官,除直秘阁,江西、湖南提点刑狱公事转左朝请大夫,摄长沙帅,拜司农少卿,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路财赋,湖北、京西路军马文字,在武昌八年,独号称职,赐金紫。后因弹劾秦桧,险遭桧害。宋高宗三十年(1160)致仕返里,不久逝世,寿至八十一。叔詹“人物轩昂,志节慷慨,博通经史,尤长于诗。与人交,胸中无毫发隐,故士大夫以此称之。见邪佞疾之如仇,而折不能容忍,用是亦数是排摈”,但“处事精明,笔力不衰,平生仕宦,所至称治”,终使得颐享天年。这是其子汪若海为父所叙行状中的评述。
   直秘阁坊为汪若海而立。若海,字东叟,叔詹次子,“生而歧嶷,美姿挺特”,年十八,即“游京师,入太学,连送礼部”。当时正值金兵南下侵扰,宋朝廷下诏求知兵者。年轻的汪若海锐然应诏,上书给枢密曹辅,请立康王赵构为大元帅,镇抚河北,以犄金人,则京城之围自解。然而人微言轻,宰相何栗执异议,断然不纳,以致京城失守,徽钦二帝被金兵所虏北行。汪若海又勇赴金营,述麟为书,袖之抗金兵主将粘罕,请存赵氏。然后走谒康王于济州,请他早即帝位,以图中兴。以后又献平寇策,说降叛逆,立下殊勋,年纪轻轻,即先后任承奉郎、江南经制使、承事郎、监登闻检院之职。后通判辰州、洪州、顺昌府,知江州,到绍兴年间累官至直秘阁。绍兴三十一年(1161),在父亲叔詹故后一年亦“不幸死矣”,享年六十有一,葬于渔梁山。其从弟汪若容(字正夫)在为其所撰行状中评曰:“公豁达高亮,深沉有度,自幼不群,耻为世俗章句学。字画行草,自为一家。于文无所不能,探纸笔立就,初若不经意者,比成章,蹈厉风发,耻炙万口”。“论兵机,策时事,决河汉,灼著黾”,“其《麟书》引兽合事,罗百兽而尊麟,使卖国叛君者读之色愧。”是以宋高宗亦赞其是个“人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43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22: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疏园”和“西溪四堂”
   汪人槛于元朝初年自古城关迁西溪后,很快在这片沃野上枝繁叶茂起来。他生三子,曰:会、介、嵩;有三世孙4人,四世孙8人,五世孙18人,六世孙43人,七世孙77人,八世孙130人,几乎成倍翻番地衍生发展着,除少数外迁许村、淮安、松江等地外,大部生活在始祖汪人槛定居之地西溪。按以颖川侯汪为汪姓一世祖排序,汪人槛为71世,编撰《新安西溪汪氏源流宗支派地理图》的汪(原名仲福)为78世,他是明正德年间人。这个时期是“西溪汪”发展走向盛旺的时期。除了汪 本身中举人、任推官、进文林郎外,还有不少同族兄弟子侄踏上读书进科举的道路。如78世的仲滋,一名滋,为国子监生,任通判;道宏,一名濂,为举人,任县丞;道宁,一名献,为郡庠生;道舒,一名舒,为县庠生;伟降,易名涧,为郡庠生;享隆,一名享,为举人,任知县;益隆,一名迁,为郡庠生;绍 ,一名木,为国子监生。如79世的成续,易名大滂,仲福长子,为国子监生,任推官;成綖,易名克俭,为国子监生;成瓒,为郡庠生;远,任巡检;祚,为郡庠生;道彰,易名鲁,为郡庠生;汉,为郡庠生。80世的本,为举人;明,为国子监生,等等。
  “西溪汪”84世的汪景晃。这位在“西溪汪”的家族史上可谓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是他为西溪汪氏家族在近现代俊贤辈出,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道德基础。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经学家江永、戴震,都曾为其叙传。汪景晃,字明若,年二十有二即弃儒就贾,成为徽商浩浩大军中的一员。他起自百缗,自处甚俭约,却质实以介,业贾三十年,积攒下万贯家财,50多岁便将商事交给子孙打理,自已专务利济之事。对族中孤苦者,他计月给粟,此项每年费钱五百六十千;他设茶汤以接待行旅之人,此项每年费钱六七十千;冬寒无衣者,给之衣,每年费钱约五十千;疾病无医药者,给以药;贫不能亲师读书者,开设义馆,每年费钱约二十千;还有死而无棺者,给之棺,岁岁行之,到他九十岁时,所费以万余计,已给三千余棺。所以,江永尊他为“大老”,戴震赞他:“翁,仁孝人也,至考近王,至悌近伯”。这样的评价是很高的。汪景晃虽早在年轻时即弃儒业贾,但他是很有文化素养的人,尤其“善作书,楷锺无常”。因此对后人不仅有经济上影响,而且有道德和文化上的影响。江永、戴震之所以能了解他,是因为他们与他的孙子汪梧凤一起在“不疏园”中研究经学,且“有著述闻于远近”。
叙写至此,就要写到“不疏园”了。不疏园是西溪汪氏所建造的用于藏书做学问的林园。该园设计巧夺天工,除藏书阁及生活用房外,还设有亭台楼阁,一年四季,花卉不断,且有丰富的藏书,是文人、学者读书、游息的好地方。此园是汪景晃之子汪泰安(又名磐石)手上所做。充分运用此园使之声名闻于外的却是汪梧凤(1725—1771)。他是汪氏86世孙,汪景晃之孙,汪泰安之子,字在湘,号松溪,虽只是乾隆年间一名秀才,却是颇有学识与成就的文化人。他古文师从桐城刘大魁,为文有桐城派的风格;双事婺源江永治经学,属乾嘉学派之一员。《中国人名大辞典》说他“于《尔雅》、《说文》、三礼、三传、《史记》、西汉八家之文,皆有是正论说,尤邃于诗,有《诗学汝为》26卷、《松溪文集》”。其实,汪梧凤对当时学术界贡献最大的,还是他热情地奉献出“不疏园”,使之成为皖派朴学的发祥地和习研交流中心。清乾隆十七年(1752),汪梧凤“延婺源江慎修永馆于不疏园,并招戴震东原先生等六七位学子,来从江永研习六经之学”,创立了清代汉学之“皖派”。江永(1681—1762),字慎修,清经学家、音韵学家,长于比勘,深究《三礼》,又精于音理,注重审音,撰有《周礼疑义举要》、《礼书纲目》、《古韵标准》、《音学辨微》、《四声切韵表》及《近思录集解》、《乡党图考》、《律吕阐微》、《深衣考误》等著作,其学以考据见长,开皖派经学研究的风气。戴震(1723—1777),字东原,休宁人,问学于江永,博闻强记,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均有深刻研究,又精通古音,立韵类正转旁转之例,对经学、语言学均有重要贡献,卓然为一代考据大师。与戴一同在不疏园从江永研习六经的还有本歙县的朴学家程瑶田、金榜、汪肇隆等。学者汪中、黄仲则、郑虎文、刘海峰等人亦常来不疏园聚会,形成“诵习有诗书,切磋有师友”的氛围,对皖派朴学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惜这座当年曾经名扬四方的“不疏园”毁于太平军与清军交战的战火之中,我们今天只能从史书的记载中领略它的风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43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22: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汪梧凤同为“不疏园”主人的是其弟汪漪(1730——1779),字文波,号槛云。他走的是与兄长从文不同的经商之路,早岁即经营布业于兰溪,贸易颇有收获。与兄习好不同,但心心相应,汪漪慷慨地将经商收入中的一部分支持兄长的经学研究,使汪梧凤“不以家之庶务相樱(干扰),用成其学而标名于国史文苑”中。可见,他也是一位颇俱儒风的商人。正如此,他所生四子分立四房,分树四堂,各自孕育出不少俊彦。下面便叙述”西溪四堂“。
汪漪生有四子。伯子汪招(1753——1774),字日彰,为长房善述堂,卒年二十二,入继弟炯之长子绍增为嗣。仲子汪炳(1775——1794),字丽南,为二房和义堂,生四子:绍增、绍墉、绍植,绍报。叔子汪炯(1757——1820),字士光,号慎斋,为三房善继堂,生子:绍增、绍墉、绍堉,绍增继长房务本为。季子汪光(1760——1811),字熙载,为四房务本堂,生三子:绍基、绍垣、绍址。这就是槛云公汪漪的四子十孙。不过,四房务本堂后亦式微,故世代相传至今的只有长二三房,而长房绍增乃是三房出继,因而实际上都是汪炳和汪炯的后人。
西溪四堂的子孙们很是出了一些人才。汪绍增(1775——1818),字贡迁,号梅景,三房善继堂汪炯之长子,出继大伯汪 为嗣,系属善述堂,太学生,善书,宗颜柳,有以“臂巢循古法”称之,是亦擅大字,为近二百年来西溪汪氏第一位书法家,对兄弟子侄均有直接影响。其孝友睦 ,与绵潭汪启淑有亲相连,启淑官至兵部郎中,嗜古成癖,所集秦汉至明诸印数万枚,县藏书甚富,所蓄印后俱归绍增收之。
汪绍墉(1781——1837),字槿成,号俭庵,绍增弟,属善继堂,太学生,能书。
汪绍俊(1781——1840),字峻亭,号逸斋,绍增堂弟,属和义堂,亦太学生,能书。
汪绍堉,又名时堉,字腕亐,绍增三弟,属善继堂,结交曹振,程祖络等名宦,懂医术,机敏练达,曹、程等劝其入仕,初图安逸未应,后捐湖北英山县教谕之职,在任上做了番事业,为当地人称道,故于任上。
汪运磁(1806——1867),一名磁,又名 ,字砚农,又字佩兰,号时甫,又号剑农,善述堂绍增第四子,工篆隶,从学于潭渡黄宗绎(字桐谷),得其秦篆汉隶之传,书名甚著者。事迹入县志。
汪运(1808——1873),字瑞公,号廉甫,善继堂绍墉次子,怀才不仕,工分书。
汪运鏊(1804——1898),字逊旗,号味梅,和义堂绍俊长子,邑 贡生,亦善书,曾在西山设馆办学,当时俊彦学子一百多人来馆就学。
汪运錀(1832—1879),字迪旗,号获渔,和义堂绍次子,清同治辛末(1871)中进士,官翰林检讨,为“十里四翰林”之一,师从晚清重臣李鸿章,能文善书,行楷颇有董其昌遗风。
汪运锦,字侑纯,善继堂绍育子,因父官英山教谕,有文名,素讲礼法,故其子弟皆循其教。咸丰五年(1855),徽州郡城为太平军所陷,运锦正居守母忧,不肯舍棺而去,遂与继妻鲍再熊 户自缢,谁知其独以悬绝得苏。到咸丰十一年(1861),宋梦尘发檄乡团以复郡城,运锦在城内计谋响应,被太平军发现而身亡。
汪运筠,年少好学,有文才,却落第末中,当时徽州封学训导夏銮之子夏忻在西溪坐馆,便在《闻见一隔录》中记载了汪远筠落榜之事:请道光甲午(1834),远筠参加省试、试毕,以文呈老师夏忻阅,忻断定他必能得中。谁知榜发却落卷而回。但卷中主司批语甚佳,只是在填榜时突然被斥去之,其批语云:“策用周彦伦语,明知犯讳而故以他字代之,殊堪诧异。”这便断送了汪远筠的科举前程。其实这是桩冤案。夏忻记道:“盖场中第四策问等韵,筠引梁武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对曰:‘天子圣哲是也’。此语实出周舍,见《梁史、周舍传》可据。舍为彦伦之子,与彦伦何涉?一时同人,无不代为含冤,后阅顾亭标《音学五书》,其《音论》中引此条,误以周舍作周彦伦。盖主司所见者乃《音学五书》,非周舍本传。亭林通儒偶误,不料二百年后,汪生贵坐此落第,岂不异哉!”
汪恩源(1827—1887),字沂川,号少农,又号素翁,善述堂绍增之孙,运磁长子,太学生,亦工篆书,师从“歙中四子”之一的篆刻家胡长庚,存世尚有篆书楹联。
汪恩汇(约生于1850年),亦单名汇,字萃川,和义堂绍竣之孙,运錀长子,亦工书,尤擅行书草书,甚见功力。
汪恩湄(1841—1891),字怺坻,号秋崖,和义堂运鏊子,善书。
汪宗沂(1837—1906),原名恩沂,字仲伊,号咏村,晚号韬庐处士,远 次子,属善继堂。幼时,即由母授以《尔雅》、《毛诗》之学,后又多方从师受业,成为一位学究天人,研究汉宋的经学大师,又旁及诸子百家,工诗文词曲,兼擅书法,精于易、礼、兵、农、医药,博览群书。清光绪年间(1880)中进士,即授山西知县,加五品卿街,与当时名宦皆有交往。先是于光绪二年(1876)拜翁同龢为师,后被曾国藩聘为忠义局编纂,又曾任李鸿章幕僚,还系著名理财家、同县人王芪荫的女婿。但终因不能尽其才而辞离政界,归依学坛,曾主讲安庆敬敷书院、芜湖中江书院、徽州紫阳书院、后在家开经馆授徒,有“江南大儒”之称。国画大师黄宾虹、清末翰林许承尧等均出其门下。汪宗沂回西溪,在“不疏园”的遗址上建造了“韬庐”,其内亭池坪轩,胜景无数,步入其间,曲径通幽,甚是清雅。汪宗沂在此著书立说,舞剑谈兵,甚得晚年之乐。著有《周易学统》、《礼乐一贯录》、《尚书今古文辑佚》、《管乐元音谱》、《五音之韵论》、《声谱》、《汉魏三调乐府诗谱》、《金元十五调南北曲集》、《诗说》、《剑谱》、《三家兵法》、《三湘兵法》、《诗经读本》、《孟子释疑》、《黄庭经注》、《伤寒论病论合编》、《杂病论辑逸》等等。后复远游江淮,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病故南京光典处任上,享年70。汪宗沂是西溪汪氏家族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汪鏖杰(1851——1902),原名本盛,字松如,号芝孙,恩源长子,善述堂汪绍增曾孙,邑 增广生,精于绘事,亦擅书,然为画名所掩,精天文算术,试湖北格致书院第一,制日月规、吸水机、尝绘《恒星图术》,才富学深。
汪鸿瑞(1851——1928),字雪丰,号辑之,恩湄子,属和义堂,善书,楷法工整,行书妍秀,均饶风致。
“四堂”外亦有不少西溪人堪为俊秀。
汪约,字渔村,汪梧凤子,在不疏园中长大的他,性耽书籍,能承父业,著有《诗经言志》26卷、《毛诗周韵诵法》10卷。亦为皖派经学中之佼子。
汪启铎,字荔浦,汪梧凤之曾孙,著有《言情集》。
    汪鸣珂,字君佩,汪贡廷之族人,亦通天文,算术,著有《歙县天文志》,立《七十二候旦昏表》,甚为准确。
汪嘉棠,字叔希,西溪人,清光绪间拨贡,次年朝考一等,任职礼部,升主事,兼总理衙门章京。后以二品衔任江苏候补,历任金陵详务局总办、金陵制造局会办,全国厚全局总办,全国电政督办、财政部咨议等职。亦属晚清实业量之名人。
汪涛,字亦山,是西溪汪氏门中一位义商。民国《歙县志》载其“本郡试院岁久倾顾,独立更新,费不下万。又尝质台州,其地滨海,值颠风怪雨,则败家枯骸多狼藉斥卤(不无之地)中,涛捐之高地。贫,多弃子女弟育,涛醵金建育婴堂,全活甚众。邑古关至西溪岭路,石为坦途,行者称便。其他置义学义家、贫、恤孤,善行甚多。”可谓能与汪景晃齐名。
汪青,字鲁,是一位积极协助当局完税的西溪人。民国《歙县志》载曰:“雍正丁未(1727)岁荒,邑多积逋(欠税),青于本面内劝输完税。邑令汪公下(达)其法于他面,好义者争相仿效,积逋一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43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07: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西溪俊彦
   述及现代西溪汪氏俊贤,大多与“西溪四堂”有关,因为他们大多是西溪四堂的后人。
在晚清有“江南大儒”之誉的汪宗沂,生有四子,曰:福熙、律本、行恕、久修。四子皆为新安地域出类拔萃者。
   汪福熙(1860—1943),字吉修,宗沂长子,郡庠生,曾供职北洋大学,能诗工书,尤擅隶法,临池之兴,至老不衰,为时所称,乃知名的书法家。其手书对联“读有用书,行无愧事”,对子汪采白教诲之深如刀刻在心,其学识,气质,风度和人品对采白成为新安画派一代大家都有重大作用。
   汪律本(1867—1931),字鞠卤、鞠友,号旧游,宗沂次子。光绪举人,废科举后,在南京接受西方科学教育,后任教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和上江公学。清末积极参加反清活动,加入同盟会,弃教从戎,成为清末新军之一员,并谋划军中起义。民国初年,任参议院参议员。后因军阀横行,国事日非,遂愤而离京南归,隐居池州乌渡湖畔,垂钓闲居,潜心诗词与书画。所作诗词幽异深婉,意境甚高;所画山水花竹超然有趣,为汪采白之启蒙老师。著有《萍蓬庵诗》6卷、《壶中词》、《薄寒词》、《曷归词》、《劫尘词》、《荒经词》5种。
   汪行恕,号植圃,宗沂三子,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并获博士学位,为医学家。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极受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器重。辛亥革命胜利后,民国元年(1912)孙中山就位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即电促汪行恕回国任陆军医院院长。
   汪久修,宗沂四子,曾任清军督队官,后与革命志士徐锡麟有交往,是反清革命的积极参与者。
   被誉为“生渐师之乡,传渐师之艺”的著名画家汪采白,是西溪汪氏的骄傲,亦是名城歙县的骄傲。汪采白(1887—1940),名孔祁,字采伯,号澹庵,别号洗桐居士。汪宗沂之孙,汪福熙之子。他生于西溪故里,五岁时即从国画大师黄宾虹受四子书并习书画。黄宾虹家居潭渡,与西溪毗邻,13岁考秀才时,与采白之父福熙一起“文列高等”,后又成为采白之祖父汪宗沂的学生。因而宾虹、采白间的师生情谊甚为深厚,采白随宾虹习古文、研绘事,前后达10年之久。1905年,19岁的汪采白生下长子克邵。1906年,已当父亲的汪采白仍入郡城崇一学堂,与陶行知、姚文采等一同就学。1907年考入南京两江师范学堂,主习国画手工科,三年后毕业,获部试奖给主人。毕业后,数上黄山写生,又临摹古画,从中吸取营养。1911年即创最早之作《秋江晚照图》,次年又绘《歙县全图》刊民国《歙县志》卷首。后从事美术教育,历任武昌师范大学教师、北京师范学校教师、安徽省立二中校长、中央大学国画系主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教授等职。相继创作《群山过眼图》、《莲花峰图》、《兰竹石榴图》。画宗新安派,兼法宋元,擅青绿山水,高古清逸,偶作花鸟虫鱼,形神兼备。1926年6月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举行画展,并从展品中选21幅印成《采白画存》一册。采白风骨清逸,从不以书画交权贵,却肯以自已的画作作为学生的奖品。1935年8月作传世之品《风柳鸣蝉图》,以寄国事艰危之悲情之情。同年11月,在南京玄武湖举行画展,观者于欣赏之余,兢相定购,《风柳鸣蝉图》当即为法国大使所预订,并得“艺才惊外使,珍赏京华展览,二三风柳—鸣蝉”之赞。当时一日商愿以重金得此图,采白毅然拒之。1936年春,采白四游黄山,返南京完成《黄山图》36幅,印《黄山卧游集》,由许世英、胡光炜、胡适三人作序。胡适序曰:“近人作山水画,多陈陈相因,其层峦迭峰,不是临摹旧本,即是闭门造山。汪采白先生此册用青绿写他最熟悉的黄山山水,胆大而笔细,有剪裁而无夸张,是中国现代画史上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评价高而中肯。这年秋,采白赴北平任教,与齐白石、张大千、王雪涛诸名家时有交往。次年,黄宾虹亦应聘来北平任教授,采白予以接待安排。七月,卢沟桥事变,采白旋出京南下,秋抵西溪故里。此后便在家乡作画办学,对奕敲诗,连重庆中央大学来函电请任教也未去。1939年夏,不幸被毒虫所咬,遂致感染,又被庸医所误,至1940年病情恶化,后送屯溪医治未果,于7月23日溘然长逝,终54岁。一位“既潇洒又谨严,既豪爽又深挚”的画坛巨匠,一位“不慕荣利,鄙弃虚名,待人以诚,处世以和”的伟大艺术家,就这样永远静卧于名城西干披云峰麓,与渐江大师作伴去了。对于汪采白的英年早逝,其师长黄宾虹痛心不已,书写“云海英光”四字,以表深切的悼念之情。可以说,汪采白是“西溪汪”家族史上最闪亮最耀眼的里程碑。
  汪岳年(1895—1979),名嵩祝,福熙子,采白弟,上海南洋矿路学堂土木系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民国十六年(1927)任芜湖芜关中学校长,抗日战争期间,为维持正常上课费尽心机。后任省立二中校长、安徽省教育厅督学之职。解放后在上海图书馆工作。事载新编《歙县志》。
   汪同祖(1906——1975),又名大同,行恕子,采白堂弟。先后入巴黎政治大学外交系、巴黎高等社会学院学习。在法其间,与陈延年、陈乔年(二位均陈独秀之子、共产党人),李慰农等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拥护汉口政府,并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法共机关报《人道报》外文翻译和布鲁塞尔“反帝大同盟”成立大会中国代表宋庆龄、邵力子、鹿仲麟的翻译。民国二十二年(1933)回国,先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南京军官外语训练班、长沙陆军大学、遵义浙江大学法文教授,并任法国驻中国新闻处翻译,希腊驻中国大使馆秘书。建国后,在中国人民外国语教研室工作。编著有《法国战后的基本教育》等书。事载新编《歙县志》。
   汪民视(1906—1984),律本子,采白堂弟,民国十九年(1930)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民国二十三年(1934)赴德国汉堡大学留学,攻读热带病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从事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经常深入血吸虫病流行区调查疫情。建国初,参加大连医学院筹建工作,后主持该学院寄生虫教研组工作。1954年到上海任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研究员,深入苏、浙、皖、赣等省血吸虫疫区调查研究,并据国情民情,提出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围垦灭螺,土埋灭螺和水改旱等改造环境消灭钉螺措施。1985年被评为中国医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先进工作者。“文革”间退休,仍自费前往皖、赣疫区调查,参加《寄生虫病学》等著作撰写工作,发表血吸虫病防治方面的论文多篇,为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寄生虫病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血吸虫病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事载新编《歙县志》。
   汪印泉(1882—1959),名寿彭,又字荫钱、荫荃,号述斋,和义堂鸿瑞子,采白族兄。深受家学滋润,学业日进,20岁后即先后在岩寺、潭渡、堨田、上杲等地私熟任教,其间还受黄宾虹之邀,共同创立敦愫小学,1919年至1937年,投函上海商务印书馆,自荐为该馆缮写初小教科书,试用两月即被录取;继而陆续介绍侄儿汪和友、儿子汪济时入馆工作。书法专长渐被社会重视,求书者渐多,许多商店、工厂求写招牌、广告。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故里,先后在西溪、棠樾、屯溪高枧工职学校任教。楷法脱胎颜柳,遒劲飘逸,及至晚年,学养日深,技法纯熟,在早期端庄娟秀的基础上,又添随意挥洒、厚重古朴之风韵。著名画家范曾赞其书法作品 “有法度,有灵气,不简单,可出帖”。有《汪印泉法书墨迹选》行世。
   汪和友(1896—1976),字可群,印泉侄。善楷书,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缮写,书有小学国语课本一至六册、《四角号码词典》检字笔型说明等,工整规范,出版有《缩临皇甫君碑小楷》。
   汪勖予(1905—1955),名克邵,小名达,采白长子。北京京华美术专科西画系毕业,工人物、山水、花鸟。黄宾虹评其画“至臻妙境”。先后任山东省第一师范艺术科主任、安徽省立二中教师、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等职。亦一位英年早逝的艺术家。
  “西溪汪”家族在现代书画界中还卓有成就者还有汪家瑾、汪锡爵、汪允清等人,不一一赘叙。
  书学相传风未坠,源远丰溪水长流。站在西溪村边,望古屋新楼交错,看丰乐河水潸流,我不禁为这源远流长、俊贤辈出的“西溪汪氏”而赞叹。它真是博大厚重广袤的徽州文化长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8-22 13: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溪汪氏,源远流长,俊贤辈出,万古名扬!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091

回帖

3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3091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8-22 15: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溪汪氏属越国公汪华长子建公世系,思立之后,德暹下,仁高支系的62世延芳---63世承吉---64世汪瀚----65世汪世基----66世叔詹[叔敖]----67世若川[若海]----68世友善----69世时可----70世起莘80世人槛的后代,真可谓俊贤辈出,值得骄傲和自豪, [s:2]

                                                                   多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091

回帖

3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3091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8-22 16: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
     
         汪人槛为七十一世,槛应为金字傍不是木字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43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17: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是   汪人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43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17: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徽商秘笈》从汪姓家书中发现

               徽州古城惊现《徽商秘笈》

   徽商究竟是如何称雄明清时期商界400多年的?这一直是许多人不思其解,又急于知道的谜。近日,杨新徽先生在其老徽州府所在地歙县朋友处的一封旧家书中,有缘发现了徽商打破“富不过三代”格律的经商秘笈。从残缺家书的落款处可以判定此封家书出自江南大儒汪宗沂之手。
   汪宗沂(1837—1906)。曾被曾国藩聘为忠义局编纂,又任李鸿章幕僚,还系著名理财家王茂荫的女婿。但终辞离政界,归依学坛,主讲于徽州各著名书院,有“江南大儒”之称。国画大师黄宾虹、清末翰林许承尧等均出其门下。其祖汪景晃,汪泰安,汪梧凤皆为徽商名流,且“有著述闻于远近”。对后来经济,文化都有深远影响。他们经营的“不疏园”更是成为皖派朴学的发祥地和习研交流中心,考据大师戴震与朴学家程瑶田、金榜、汪肇龙等,就在此园问学于江永。
    这封秘传家书,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了徽商发迹鲜为人知的秘密,解密了天下徽商奇妙的思维方式……。《徽商秘笈》的发现无疑为徽文化和徽商的研究带来难得的宝贵史料,更会成为当今商场中成功之士和即将成功之士驰骋天下、大展宏图的宝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8-22 20: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元以来,新安汪氏先后相望,列儒硕而最著者,迁直、炎昶也;列文词而最工者汪白、汪 也;列名宦而最显者,伯彦、汪勃也;列宦业而最优者,叔詹、文振也;列勋贤而最彰者,若海、汪纲也;列忠义而最纯者,立信、维崇也;列孝友而最笃者,汪伦、信民也;列义勇而著武功者,道安、世显也;他如若容之经学,应辰之振大,大猷之仗义、明远之清约,泽民之忠贞,克宽之明经,惟正是谈兵,虽或流寓他郡,亦皆出自新安汪王后也。"

--------短短不足2000字,把宋元以来的汪家名人悉数列出,《新安汪氏源流宗支谱图集古序》,好资料!
"列文词而最工者汪白、汪 也"-------这句中的人名空白,应该是"汪藻".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