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4 18: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陆羽《茶经》中的商城茶--欢迎来品尝
商城是个山村县,处在大别山北麓。对于商城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商城县志》记述得甚是翔实,源流脉络甚为清晰。在《自然环境》卷中,对比甚为简洁、文字明了。例如对地形的记述:
商城县地处大别山北麓,酷似江南风光。地形南北狭、东西宽。地势南北倾斜,逐级降低。南部山多,海拔都在千米以上,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0%;中部低山丘陵,海拔在100一400米之间,面积占32%;北部丘岗,海拔在100米以下,面积占28%。
山脉、巨川,是一地的地理主要座标。商城县境有横向的大别山脉,又有两列纵向的山岭:
大别山脉:西起湖北省应山县,东至商城、罗田、金寨、英山、霍邱、霍山诸县,蜿蜒于豫、鄂、皖三省边区间的一条北岭山脉。西从光山县入境,沿东南边界逶延,呈东南走向。至东峰尖分为二支:一支向东南,往棋盘石进入鄂、皖边界。另一支向东北沿豫、皖边界分布,至金寨县城西五峰尖上。……境内大别山脉,河流横切山脊,分出条条近南北向的山岭和山间谷……。
对于河流的记述:
商城县河流属淮河流域。全县共有大小河流728条,总长1636.104公里,……主要干河有灌河、白鹭河,其中以灌河为主要径流,干流纵贯南北,支流密布东西,流域面积,占全县60%……。
与别的门类的记述一样,对商城自然环境的记述是有层次展开的。在对山脉和崇岭的记述中,把主要山峰以次带出,然后对这些山峰,又作分别的记述,共记述了57个山峰和山岭、13个岩洞。对境内的主要干河,灌河、白鹭河、史河,也分别作具体的记述。这种有层次的记述,使人读来,非但无重叠拖沓之感,且收引人入胜之效。
《商城县志》中,吸取现代科学的成果,对当地的地质状况,记载亦甚为详实。这是历来旧志中所不可能有的。商城境内地层出露有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下岩浆的历史,从前寒武纪到古生代、中生代都有活动。从区域地质构造上,属秦岭皱系。则将地方志的地方特色,推之于远古时期,其中还记载了湖北省地质研究所一个工程师1985年研究成果:大别山是一个独立古板块,早在太古代时曾是海洋。洋底有火山活动,历史上曾发生过板块碰撞。在“地质”一目中,还根据史料记载了商城自公元前519至1949年2500年间发生的地震记录。凡此,对于考察商城县地质状况,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寿氏《方志通义》又谓:“志地理,宜详阨夷险”。地理的夷险形势,与军事上攻占防守关系密切,为我国古人所重。即使到了近代,也极有作用。商城县的历史,可作明证。凡此也被截入《商城县志》中。一个地区未必处处为险要所在,险与夷是相对的,各有用处。《商城县志》中对“金刚台”的形势记载,很是精到:
……晋时称檀山观,唐宋时称石额山。当地传颂,山顶有四块巨石,列成台阶,昂然耸立,形似金刚,故名金刚台。一般海拔500米,主峰海拔1584米,为大别山在河南最高峰。其上峰峦挺立,交相耸峙。海拨千米以上的高峰,还有平顶铺、猫耳石、月亮口、黑石槽、插旗尖、黄泥寨等。诸峰大多呈犬牙状、穹庐状、……山肩处更险陡,仅有羊肠小道可攀登,……险若金汤,以此也为历代兵家所争。南宋时,金兵南进,光州治所移驻山中。元末余思铭绕山立寨,屯兵据守,遗址尚存。群众称山上石寨为皇殿,山下石寨为里罗城。土地革命时期,工农红军和苏维埃政权长期在山下坚持斗争。……
金刚台山有“水帘洞”,洞口瀑布如水帘,在水帘掩蔽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赤城县委,曾在此坚持革命斗争。地理形势,不仅为兵家所用。《商城县志》中,还记载凭藉有利的地理形胜修筑水库,建立动植物保护区等,为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古老而淳朴的风俗
唐刘知几说:“九州上宇,万国山川,风俗异同,如各志其本国,足以明此一方”。风俗也是地方志最能反映地方特色的部分。历来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都十分注意民情风俗。周天子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汉武采诗夜诵,以观民瘼,后汉光武,诏令撰作风俗传。隋大业中,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至北宋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风俗成为地方志中独立的门类。而历代多数旧志,为了美化封建统治,粉饰太平,不能反映风俗民情的实际状况。这正象清人吴恭亨在《慈利县志》所说的那样,风俗只是不符实际的“具文”。后志抄袭前志,或照搬他志之空文,使风俗志既无地方特色,又无时间限度。新编地方志中风俗资料,对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对于观察社会状态、社会心理、提倡移风易俗都是有益处的,但这在新志中,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所见一些新编方志中,对实际存在的传统习俗未加采进,入之以空泛的说教或实际上并未形成的所谓“新风尚”。这种状况,宜加改进,要像清人吴恭亨提出的那样,拟“详俗略政”。新编《商城县志》在这方面是作得比较好的。
《商城县志》对风俗的记述是全方位的,有包括生产、生活在内的各种习俗,使读者大开眼界。如在“开秧门”中,记载了“骑秧马”的习俗。“骑秧马”是一种流浴地域甚广的古老习俗,《商城县志》对此作了具体记述。当稻秧拔三节时,农人烧香焚纸,敲锣打鼓,男男女女,倾家而出。跳下秧田,坐上“秧马”拔秧。《商城县志》中反映插秧习俗的,还有“坐秧巷”、“栽旱秧”、“薅秧”等。“坐秧巷”是一种生产竞赛活动,“栽旱秧”记述当地换工的习俗,主人管饭,叫“栽秧酒”,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的今天,此风仍盛。“薅秧”时,老人唱“皮影戏”,年轻人唱“山歌”反映了劳动者在生产中高涨的热情。插秧之后,农人醵资请戏班唱皮影戏、花篮戏,叫做“青苗戏”。“糊田埂”、“炸田”、“踩苗”、“未汤问年成”、“火炭示雨水”,都是“预测年成的占卜方式,随着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习俗已自然消灭。“车水”、“打水碓”,记载了当地的生产工具及其活动方式;“背马”、“脚马”,记载当地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活动。“背马”是一种“丫”字木具,高约一米,叉中横一托木。山民肩扛托木,左手扶柄,右手托“转头”,担于右肩上。又可藉以作撑木,作暂时休息时支撑之用。扛“马”者,以布垫肩,一次一人可运木炭三、四百斤。
《商城县志》中记载的生活习俗,其地方特色也是显见的,反映了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商城县富士产,上等筵席中有“天上飞的翻毛鸡,地下跑的果子狸”等山珍野味,还有“粥鞭蓉”、鹅掌、夹沙肉等佳肴。截取猪身上七根肋骨,连皮带肉,剁成方形,先用松木烧,后用木炭烤,叫“烧方”,是当地的风味食品。“客席”中烧鱼、肉、鸡,谓“红案”,各种吊炉点心,谓作“白菜”。请客坐席,左下方留下空隙,谓之“席口”。筵席最后,上两道点心,主人家用纸分装成色,由客人带走,叫“带包”。商城人喜以猪油炒菜,带有臭味的鲜鱼干、风干薰制羊肉、鸭蛋干、臭豆腐卷、臭豆腐为鲜品。
婚俗方面与他处不同的,女方不向男方托媒求亲,俗谓“羞男不羞女”,择婚娶吉日,要请相士推“周望图”,须择“杀”、“将”等不犯之日。婚后生育,女婿到岳家报喜,生男用一支笔,生女用彩绳或花朵。女家在“报喜”后6~9天送“月礼”,也称“送粥米”。生育之家,第三天烧“娘娘纸”,叫“洗三”。岁时习俗,吴楚皆然,稍异的是,出嫁女儿,正月十五不能看“娘家灯”。三月三为“关鬼节”,是夜烧孤魂纸,家家放鞭炮怯邪。食“眼雀蒿子馍”,谓可“消毒败火”。清明节夜里,妇女点腊烛照亮,蜡烛须是过年时用剩的。七巧日杀鸡“洗油瓶”,用鸡毛水洗油瓶、灯台。女儿吃鸡膀,谓会梳头。中秋节夜“摸秋”拔人家蔬菜、瓜果,以讨吉利。重阳节农人有吃糍粑之习。
禁忌之俗,也有稍特殊者。忌吃三碗菜,因用三碗,习俗为祭祀供品。住屋中,屋内的木制硬樘门。每扇用三块板,禁用两块,因一合十块板者为庙门,故讳之。平时严禁“桶油”,或别人在门前桶油。忌说小儿“胖”,只说“富泰”、“大乎”。过年不喝米汤,喝了,来年庄稼要缺水。
三、名特产与风味食品
一地的风土,养育一方物产。商城山川毓秀,特产丰富,旧志所谓:“神岫灵壑,实多蕃衍,竹木之类凭生,丝炭之货同出”,商城县有高等植物1800多种,其中有稻、麦、豆、薯等粮食作物,花生、芝麻、油菜、油茶等油料作物,棉、麻、茶、蚕等经济作物,以及蔬菜、干果、林、木、竹、花等。有药用植物1186种,被誉为“天然药库”、“豫南药乡”。陆栖动物有270多种。鸟类200多种,矿产资源20多种。这些丰富的物产,在《商城县志》中俱有记述外,并设有“土特产”等卷,专记主要之名特产。
旧志记载物产,类皆略举名目,无具体史料,价值不高,被方志家批评为“滥叙物产无当”。新编地方志,扬弃了这种静止的记载方法,在记载物产形态、特征、价值效用、数量增减的同时,并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结合起来,从而使史料大为丰富,而地方特色随之大为加强。《商城县志》在这方面的成就,试以其对“茶叶”的记载为例,如关于生态环境与品质形态方面。
……金刚台、大苏山等处,层峦叠翠,云雾笼罩,为茶叶之主要产区。所产“雀舌茶”,形如雀鸟舌尖,汤色淡黄略绿,滋味香醇。“银针茶”以谷雨前所采嫩芽焙制,外形细直有毫,汤色翠清,入口馥香。……
对于茶叶历史沿革的记述:
唐陆羽《茶经》载:“淮南茶以光州上”……光州时辖今商城。《唐书·地理志》:“弋阳土贡品有茶”,时商城属弋阳。宋乾德三年(965)行榷茶制,淮南设山场13,包括今境内商城、子安两个茶场。商城茶场每年产茶 38.3万斤,子安场每年产茶13.4万斤。明清之间,兵荒马乱,境内大片茶园荒芜,茶产跌落,但名产未绝。民国三年,商城所产雀舌、银针,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赛会”获好评。后由于课税日重,岁无宁日,茶在度日维艰,茶园日渐衰败。至共和国成立前,全县年产茶叶仅万斤左右。
对于建国后的茶业发展,《商城县志》详予记述,是令人信服的:
……共和国成立后,政府组织茶农垦复茶林,引进良种,扩大生产。至1957年,全县茶叶年产增至6万斤。至80年代初,由于优先发展茶叶生产,政府投放制茶机械扶持资金40万元,于是机制“炒青”、“烘青”行销于市。1984年,县成立茶叶开发公司,引进先进制茶设备与技术,兴办花茶加工厂,恢复传统名茶“金刚碧绿”生产。该品有高山云南雾茶的特色,外形扁直带茸,色泽黛绿,汤色清碧,滋味香醇。1985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4万余亩,年产干茶31.2万斤,其中“金刚碧绿”、“金刚茅峰”、“大别山龙井”等优质名茶2万斤,花茶约1万斤。
《商城县志》记载土特产为详尽的还有商丝、商绢、“德”宇粉丝、茯苓等。商城养蚕始于宋,所产黄丝,远销湖广,以拉力强、弹性好、色泽晶亮著称。曾被列入贡品。清人黄殿申《竹枝词》谓:“绿柳阴中夏日长,家家农妇已蚕桑。取丝欲识商山绢,时有风味煮茧香”。建国后,商城丝绢迅速发展。1985年全县桑园面积2万亩,产蚕15万斤,其丝成品,冠于河南全省,列为国家出口免检产品。“德”字粉丝,也称“板粉”,特点是晶细清白,久煮不碎,烹、炒、烩、拌皆宜。明代已有生产,清时已远销闽广及南洋。清末,全县有粉丝作坊300家,以粉商张德兴所产最为精良,故名“德字粉”。商城茯苓,原系山林野生,建国后改人工培植。70年代开始采用微生体分离法培养纯菌种生产茯苓,80年代全县产量达20万斤。
《商城县志》土特产卷中,还有不少以当地农副产品为原料,用特殊工艺加工的地方风味食品,如苏石仙鸭蛋豆腐干。制造这种豆腐干的原汤,已有15O年的历史。“密汁一品果子狸”,有“孔府菜”的特色,加入“夹沙果子狸”之技艺,烹制的果子狸,肉呈紫红色,形美肉烂,油而不腻,兼透多种鲜果风味,也尝列为贡品。近因国家将果子狸列为保护动物,该品在酒馆、饭馆已停止供应。风味之品,还有筒鲜鱼、烟薰腊肉、葱油鹌鹑、油炸酥豆等,不能详举了。
《商城县志》中关于历史事件、人物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反映近代人民轰轰烈烈革命斗争历史,设有“苏区纪略”专卷,都是可取和成功的,本文不作论列了。地方志如何反映地方特色,从根本上说,是资料的发掘和运用的问题,必须把一地特有之人、事、物资料,充分加以发掘和运用,把这方面的资料详于记载,绘以重彩,是地方志质量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