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明丞相汪广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汪寿杰
【主 题 词】
越国公汪华 社会基础 文化內涵 现实意义
【内容提要】
天下汪氏的祖宗崇拜,是很有潜力的。汪姓人群对古徽州有很深厚的情结,汪华不仅仅是古徽州的,也不仅仅是汪姓人的精神图腾,汪华文化具有社会现实性。
汪华文化的实质可以泛化为:忠诚做人、谦和处事、勤勉齐家、鞠躬治国。
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需的精神力量。泛汪华文化对于建设现代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 文】
汪氏族人对于祖宗的崇拜,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天下汪氏一家亲”的说法,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讲,还有待于研究,但是海内外更多的汪姓人执着于“崇拜越国公汪华”这一观念,也就是说他们都为自己是汪华族人而自豪。一向重视家族传承的汪氏族人,口耳相传、族谱记载都是这样。这样就催生了“泛汪华文化”的概念。越国公汪华,这一地域性人物,已成为了大多数百姓人的共同尊崇的“太阳神”,“汪华文化”已经得到泛化,是宗族文化的深化,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
一、泛汪华文化的提出
汪姓三十一世祖汪文和渡江之后,汪姓是做为移民来看待的,但是先进的中原文明,结合山越土著文化,促进了古徽州这个因地理特点而相对封闭地区的发展。至四十四世祖汪华,汪姓人已经融入了山越土著,这时的汪姓人,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已经是本地人了。自三十一世汪文和至四十四世汪华,十四代人,世代为官,家族兴旺,其根本原因,在于汪姓人对当地文化的尊崇,汪华文化不等同于山越文化,他是中原文明与山越文化密切结合的产物,是顺应民意,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文化,其先进性促进了古徽州区域文化的提升,也促成了汪氏家族文化的繁盛。
“新安文化”是徽州文化的前身,而“汪华文化”,却是徽州文化的奠基,没有汪华当年的努力和付出,徽州文化也就没有今天的影响力。民国时期、建国前的“婺源归皖事件”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徽州改名事件”,都表现了徽州文化强大的凝聚力。现在来看,徽州之地已分属两省三市,徽州地名的削弱,多少是有些遗憾。但是正是行政区域的变迁带来了泛徽州的概念。
汪氏是名门旺族,遍布海内外,汪华文化的影响也扩大到世界各地,久而久之,出现了“泛汪华文化”现象。
二、泛汪华文化的内涵
越国公汪华是汪姓人家的一代祖先,是一位历史人物,何以“汪华文化”冠名?到“徽州六地”走一走,打开史籍方志看一看,这个问题就会不再有人疑惑了!
做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一路坎坷走来的的儒学,是融合了释、道等教义的合理理念的,是源于“周礼”,优于“秦制”的,是“汉风”“唐韵”的主流。
汪华先祖从受儒家文化影响最深的中原地区迁到蛮荒的江南后,代代恪守传统美德。汪华儒家政治、儒家思想同当地习俗完美结合起来,并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实践、运用,取得了成功。
汪华文化的实质可以泛化为:忠诚做人、谦和处事、勤勉齐家、鞠躬治国。
“忠”是汪华文化的核心和基础。这个忠对于统治者来说是“忠于皇帝”,对于国家来说是“热爱国家”,对于民众来说是“爱家爱民”。“不贰隋朝”和“归顺唐朝”的义举,集中表现了他的“忠君”思想,历朝皇帝对汪华加封就是对他的“忠”的肯定,通过褒奖汪华,以加强对臣民的教育。汪华的最大历史功绩正在于保境安民,汪华起兵以“捍境保民”为口号,深得人心,而立吴王而不立国,归顺大唐之举,又使得本地免遭生灵涂炭,使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诚信是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交友之基、为政之法、经商之魂。单讲徽商文化现象,诚信使徽商足迹得以遍及城乡,徽商在鼎盛时期一度拥有全国总资产的半数以上,“诚信”是灿烂的徽商文化的精髓。越国公汪华,取诚于国,取信于民,成就了徽州的辉煌。
汪氏家族是迁居之族,所带来的中原文化与当地山越文化必然会产生撞击,然而汪华能够被整个徽州地区尊崇,足以说明汪华身上所流露的忍让谦和的品质。“家吾家以及人之家”,家族的兴旺一定是要和其他家族的和谐共处为基础的。他统治六州二十多年,为政宽宏、轻赋薄税、注重农桑、保护商贾,促成了古山越人民与中原南迁人民的融合与和谐,解决了古徽州的历史难题,为徽州后世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汪华九子,均有建树;子孙后世,繁衍广众。也正是得益于汪华的忍让谦和。
汪华后裔数度规模外迁,个体散迁更是不胜枚举。汪氏后人,所到之处,落地开花,具有很强的开拓精神。不得不说,这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敦厚的家风熏陶。
鞠躬治国,这应该是汪华留给世人的最深的印象。他因义起兵、顺时称王、应势为臣,赢得了“徽州太阳”、“徽州保护神”的称号,赢得了世人的赞誉。起兵为将,他治军有方、尽职尽责,使大乱得息;立国称王,他治国有策、安定六州,使民和谐富庶;身为大臣,他鞠躬辅政、呕心沥血,直至病逝于位上。
三、泛汪华文化的现实意义
泛汪华文化有“忠诚做人、谦和处事、勤勉齐家、鞠躬治国”四大特质,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符的。泛汪华文化对于建设现代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要善于把汪华文化与当前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既继承历史,又与时俱进,促进汪华文化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汪姓人有600余万,遍及海内外各地,他们既能他姓氏家族和谐相处,又有着鲜明的家族特征。汪姓人,信奉“天下汪氏是一家”的宗族文化,而家族文化实实在在的成为了联络同姓人群的心理粘合剂。家族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是不矛盾的,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有机部分。家族文化的存在,不是纯封建的,他可以有效降低社会行政成本。
依托泛汪华文化,充分利用汪姓人的徽州情结,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旅游经济。
依托古徽州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泛徽州的文化旅游事业,包括民俗经济。黄山市政府及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要重视汪姓600万人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敞开胸怀,吸纳外来资金的加盟,把以越国公汪华墓地为首的汪氏宗族文化纳入徽州文化的有机构成要素,着力打造“汪氏寻根文化”,让古徽州再现昔日的辉煌。
2、实体经济。
民营经济实体,包括汪姓人为执行官的集体经济实体、国有经济实体,要依托汪华文化研究会,把握“泛汪华文化”,拓宽视野,走出去,引进来,以古徽商的开拓精神和诚信态度,实现互惠双赢。
3、文艺经济。
深入挖掘汪华文化的内涵,挖掘越国公汪华的事迹,以徽州特有的艺术形式,创作以汪华文化、汪氏文化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戏曲作品、影视作品。给天下汪氏以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天下汪氏情系徽州、情系黄山、情系云岚山。
【结 束 语】
有理由相信,有黄山市党政各界的大力支持,有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的鼎力协同,有全国各地的汪华文化研究团体、汪氏研究的专家学者群体、汪氏宗亲会的共同携手,汪华文化一定能够得到弘扬。泛汪华文化一定能够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资料】
1、安徽大学:《新安文献志》黄山书社;
2、汪承兴:《越国公汪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遗产》;
3、汪兴吾:《汪华文化初探》;
4、《汪氏宗亲网》有关文章;
5、方利山:《汪华研究—徽州学的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