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华文化研究会成立后,我把这个喜讯告诉了我的汪姓本家同学,要他们在这方面写些文章。今天就收到汪士楟同学寄来的文章《越国公汪华及其有关的祭祀活动》。汪士楟是歙县洪琴人,旌德县二中退休教师,现在住浙江省玉环县子女处。我衷心感谢他对汪华文化研究工作的支持!现将他的文章转贴于此,供本家们阅读。
越国公汪华及其有关的祭祀活动
(一)汪氏渊源
汪姓,在我国宋代的《百家姓》中列于第104位,在当今按姓氏人口数量排序居第57位。汪姓是一个古老的中华姓氏,系出姬姓,为鲁成公之后。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第21位君主是鲁成公,成公次子姬满封地在汪,其后代便以邑名“汪”为姓。清代学者汪琬《汪姓缘起考》记述:“吾汪当从姬姓裔为正。”
(二)汪华—汪姓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绩溪《汪氏世守谱》:南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时,40世汪叔举始居绩溪登源里汪村,汪叔举四传生越国公汪华(又名世华)。
汪华,绩溪人,少年时就以勇侠而闻名。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幷起。汪华以当地富豪身份应招入伍,后因平定婺源匪患有功,被当地群众推举为首领。当时四方割据,各地首领纷纷立名号称王。于是汪华带兵攻取周围郡县,占领了宣、杭、睦、婺、饶五州,扩大了势力,拥精兵十万,自称“吴王”。汪华做吴王时,为政英明,威望很高,深受百姓爱戴,所统辖地区因此安定了十余年,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唐朝建立以后,汪华看到李氏政权日渐巩固,国力日渐强盛,识时务地主动向唐王朝归附纳贡,受到唐太宗的嘉奖,称赞汪华在战乱之时保障了一方的安宁,唐朝建立后又能主动归附纳贡,应受到表扬和爱护,可以担任地方管理官员。于是让汪华总管歙、宣、杭、睦、婺、饶六州军事。任歙州刺史,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七年以后,汪华奉旨进京入朝,授左卫白渠府统军,参掌禁兵十七年。唐贞观22年3月(公元626年3月)汪华在长安(今西安)去世,唐高宗永徽年间归葬于歙县。
汪华所生九子,建、灿、达、广、逊、逵、爽、俊、献,皆为衣紫食禄的朝廷命官,汪姓家族从此开始兴旺起来,子孙遍布皖南各地。宋人邓名世说:“今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后也。”足见汪华在汪姓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安徽汪姓的盛况。
(三)歙县洪琴汪华祭典盛况
洪琴上门坑上有一座古庙,汪氏子孙叫汪荫庙。庙堂正中高高的神龛中坐着如常人大小的汪华神像,称呼为汪公老帝。其夫人钱氏的神像安坐在庙堂后进的神龛中。汪华的九个儿子也分别坐于庙堂左右神龛中。据说农历正月十八是汪公老帝生日,洪琴汪氏子孙每年必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
正月十五日,汪氏宗祠正中神台高搭,汪公老帝夫妇、九个儿子共十一尊菩萨从汪荫庙中迎接出来,安坐于神台上,汪公夫人单独坐在祠堂后进神龛内。神台两侧,两架十几斤重的盘龙神烛日夜长明,神台正前大厅上设有一张铺着红毯、围着雕栏的大桌子,上面陈设二十四个锡盘,内盛名贵的山珍海味,俗称“摆祭菜”,其中有一道祭菜叫“野人脚”,其实为熊掌。祠堂两壁巨幅龙、虎立轴,巨幅名家书法大作高挂,大型红木廷式家俱一字排开,上摆陈着大型根雕“八仙”,抬菩萨的红木雕花镂空鸾架陈设于两列。大厅上空,八盏宫灯日夜生辉。天井两厢分列两幅锡打铜铸的十八般仿古兵器,寒光毕现。大小几十面五色丝绸旌幡,还有华盖、掌扇,四面直径约三四尺铜制巨型大锣置于红木框架内,列于廊下。整个祠堂大厅,气势恢宏,流光溢彩,富丽堂皇,庄严肃穆,宛如一座民俗文化艺术展览馆。
正月十七,即祭典“正日”那天,祠堂里举行盛大祭祀仪式,“司祭”站在神台前左右两侧的高脚椅上,用京韵高腔发号施令,二十四“礼生”头戴礼帽,身着藏青色长袍黑马褂,足登朝靴,手执祭器如意,迈着八字大礼步,在祠堂内上下走方阵。祭典将毕,其中还有一名“礼生”长跪于神台前,手捧祭文颂读,这叫念祭文。伴当鼓手随着祭典的进行敲锣打鼓,唢呐管弦齐鸣。缕缕檀木清香幽幽四溢。这种祭典盛况叫“做祭”。
正月十八日送菩萨回庙,几十个青壮年分别抬着汪公老帝等坐的銮架,绕村游行。游行队伍前,八人分别抬着四面巨大铜锣鸣锣开道,旌幡迎风,仿古兵器随其后。汪公老帝头顶华盖,背负掌扇,俨然帝王出巡,二十四杆铁制朝天铳轰响,夹杂着炮竹声、鞭炮声震耳欲聋。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到了村前伏源河边,两名身强力壮的汪氏子民高举两面大旗,旗为长方形,有四分之一个篮球场大,后面紧跟着两名护旗手,手执旗叉,跳进河里,逆水奋力奔走,大旗迎风飘扬,旗叉叉着大旗顶端,也跟着奔跑,这叫“走水旗”。岸上鞭炮、朝天铳再次震天轰响,锣鼓声震长空,管弦齐鸣,场面十分壮观。游行结束,菩萨回庙,整个祭典方告结束。
(四)汪寿泰—洪琴汪氏始祖
72世汪寿泰,约于明初迁居洪琴,繁衍生息,至清末民初,洪琴已是一个“千灶万丁“的大村子。洪琴汪氏有五大分支,上门居住着四份、五份,下门下山坑一带是大份和二份,石桥头一带是三份,每份各有分祠。新中国建国初期还存有四份厅、五份屋,解放初的洪琴小学就设在五份屋。汪氏宗祠背后有座山叫做来龙山,山的西南面是一片坡地,村民称此为长弯,72世汪寿泰之墓就葬于此。 2001年清明节,洪琴汪氏95世孙为其重修了坟墓,并新立了墓碑。
除此,与洪琴相距两三华里不等的三个汪姓村落,均为洪琴分支出去的。其中山后和塘坞两村都在徽杭公路旁,汪堨干村在洪琴西南伏源河畔。
歙县洪琴汪氏九十五世孙汪士楟
2008年4月3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