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5-15 10: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越国公年谱
. 越国公,即我中华汪氏第四十四世祖,亦为汪氏历史长河中第一显祖,是春
秋鲁国颍川汪侯的后裔。名世华,字英发,又字国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省
掉“世”而改名“华”,为四十三世祖僧莹公之长子。在举世大乱之际,汪华主
镇新安(六州)十余载,德惠民众,安居乐业,永世赞颂。华公一生,百象皆奇。
现将老谱之《越国公年谱》(八十九世裔士储著),整理撰编如下:
从来,天生奇杰必有奇兆,亦必经奇难又历奇穷,而后得奇遇以显奇才,因
奇才而建奇功。此一奇而无不奇,有大不可解之,究其确然可据者,本谱(长垅
笃亲堂.汪氏宗谱.民国二十年版)录之越国公始终之事迹,源自云岚志。
粤稽隋开皇五年乙巳(公元585年)三月十五日夜,公之母郑氏(43世戴国
公僧莹夫人),梦一黄衣少年,长丈余,拥五云自天而降,遂之有孕。
次年,即隋文帝开皇六年丙午(公元586年)正月十八日子时(凌晨一点
以前),公诞生(公一岁)于新安登源里(今绩溪淳安大庙汪村),香雾饶室
三日噫嘻,公之生奇甚矣。
公二岁(公元587年),襁褓栖山(母婴住房及住地)常有祥云覆其上(雾
绕屋顶、云盘上空;落低为雾,升高即云)。
公三岁(公元588年),公之父(戴国公僧莹)卒,始茕茕幼孤焉(从此轮
为失去父亲的幼年孤儿了)。
公四岁(公元589年),公之母携归舅氏家(歙州郑村公之舅父家)。
公五、六、七岁(公元590—592年),,亦如之居无何(这三年也住舅父
家,没什么殊奇之事值得记叙)。
公八岁(公元593年),公之母郑氏卒,是失怙而并失恃也(从此成为无依
无靠、父母双亡的真正的无助孤儿了)。
公九岁(公元594年),为舅氏牧牛,出即踞坐磐石,气使群儿,如将帅指
麾状,群儿每如期至,听其令。(在众牧伴中自成王者,言听计从,一呼百应)
公十岁(公元595年),有一儿姓张名士埙至失,期公踣之死,群儿惊走,
公笑曰:“之生而致死之,独不可之死而致生之”,乎抚之果复甦。
公十一岁(公元596年),有一天,公率众牧童上山放牛,突遇风雨交加,
独公衣不濡,爰令群儿刈茅营屋以避风雨,工毕曰“吾且椎牛以落成即食牛,”
徒归,舅氏问牛所在,对曰“入地中,力挽之仅拽其尾,迹之穴,有牛尾竟不可
拔及。(注释:众牧伴山上遇大雨,而公的衣服竟不湿,为关照大家,公令众伙
伴割草搭棚以避雨,并将自己所放的牛杀了烧给大家吃了,将牛尾子栽在山坡上,
造牛足迹至坡穴处。而后空手而归,舅问 牛哪去了,答道 牛已钻入山中,在我
努力挽救之下仅剩尾巴在山外,现有牛尾和足印为证……)
公十二、十三、十四岁(公元597—599年),仍食宿于舅家,独善书卧(
独自一人闭门读书,食宿读于一间房内而不轻易出门)。舅母觉怪之(感觉奇怪
和疑惑),一日潜去其箦寝视之如初阴,视床下有若青龙(有一日趁公离室时偷
偷入室欲看个究竟,竟发现卧铺处象天将阴雨般薄雾状潦绕,床席下有似青龙戏
游之状),蹲负然噫嘻,此亦事之大不可解矣。
公十五岁(公元600年),公长成英俊美男,身高九尺,广颡方颐,庞眉隆
鼻,美髭髯昂,乡里惊异之,舅氏亦不敢容之,公遂去(因种种异象,郑村惊
恐,舅父也不敢断续容留,将公撵出郑村)。
公十六岁,即隋文帝仁寿元年辛酉(公元601年),公落魄放纵于山泽间。
公十七岁(公元602年),公游历睦州,从演公练习武事。
公十八岁(公元603年),自睦州还(回归歙州故里),独以勇侠著(独往
独来,以勇夹著称。
公十九岁(公元604年),选据新安,纳勇结邦,且气势相当,揽得如具备
英雄气概的堂弟铁佛及天瑶等多从焉。
公二十岁(公元605年),即隋炀帝大业元年乙丑,婺源寇起,不安遂甚。
新安郡府遣兵平乱,力不敌寇而败归,郡守无奈公告全境,召兵募将。公即率众
士应征,遂即部兵剿寇,一举灭之,因功获任新安州裨(副)将。
公二十一至二十八岁(公元606—613年),俱在新安为州郡裨(副)将。期
间郡守将张公妒才藏私,曾多方迫害,终因赏罚不公,激众将士群愤欲反,张公
逃之。
公二十九岁(公元614年),受众推任守将,再平歙州回玉乡寇乱。
公三十岁(公元615年),娶休宁线氏──端彦公之女,首婚,始有家室。
公三十一岁(公元616年),时逢隋末大乱,受众官兵拥戴自立为新安州刺
史,以镇保一方平安。
公三十二岁(公元617年),宣州守将不服,欲起兵征讨,又仗炀帝来扬州,
仅一江之隔,以为声援,遣将陈罗明来战,公遂率精兵八百应战并追击之,一举
攻克宣州,宣守将请降,公纳降并优待。
应拼宣州惜乎,妣钱氏亦卒于是年也。
公三十三岁(公元618年),即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遂杭、睦、婺、饶等
州守将感德摄威,相继归顺。至此,公已功德日盛,威誉益隆,统领六州(今浙
江、安徽及江西三省近半区域),带甲十万。
公三十四岁(公元619年),时至中原大乱,南方割据渐多,隋帝已无能控
制,以一州刺史统领六州,恐名威不足,若遇外力入侵极易瓦解,六州诸将忧患
以谋,一致奉请华公立国称王,公再三推辞。
公三十五岁(公元620年),形势所迫,众望难推,遂权于歙(定都歙州)
始称吴王焉。
公三十六岁(公元621年),公终究恍然于天命者也,观天象则知天意攸归。
唐王建国三年余,尽显强盛且德政惠民,汪华自认不及,视唐王为真命天子,为
促华夏一统,唐高祖武德四年辛巳九月,遣堂弟铁佛往西京奉表归唐,唐高祖欣
纳并嘉封汪华为上柱国越国公,食邑三千户,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
州诸军事,并任歙州刺史。
公三十七岁(公元622年),朝京师(上京城──唐首都西京长安今西安,
供职和暂居),复娶唐大将军巢国公钱九陇之次女──钱氏名任(湖州长城光化
里人),完二婚(首妻已亡六年空室且无育,此婚钱氏实为正房)。
公三十八岁(公元623年),妣钱氏首胎挛生双子──长子汪建、次子汪璨。
公三十九岁(公元624年),于京师又娶庞氏,三婚(实为二房)。
公四十岁(公元625年),妣钱氏二胎生子一──三子汪达,妣庞氏首胎生
子一──四子汪广。并因俩室皆待产或哺育,而再娶嵇氏,四婚(实为三房)。
公四十一岁(公元626年),妣嵇氏首胎生子一──五子汪逊。
公四十二岁(公元627年),妣嵇氏二胎生子一──六子汪逵。
公四十三岁(公元628年),即唐太宗贞观二年丁亥,太宗诏援左卫白渠
(今陕西)府统军,锡信圭,长居长安。
同年,唐太宗诏高士廉等编辑天下谱帙,华公亦奉诏上谱表。
公四十四岁(公元629年),妣钱氏三胎生子一──七子汪爽。
公四十五岁(公元630年),无殊事略记。
公四十六岁(公元631年),妣庞氏二胎生子一──八子汪俊。
公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岁(公元632─634年),无殊事略记。
公五十岁(公元635年),妣钱氏卒。
公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岁(公元636─640年),皆
无殊事略记。
公五十六岁(公元641年),妣嵇氏卒。
公五十七岁(公元642年),无殊事略记。总之,四十四至五十七岁,均在
京师任左卫白渠府统军之职也,且夫我公以奇才立奇功犹有未罄者。
公五十八岁(公元643年),唐太宗改援忠武将军、右卫积福(今陕西)府
折卫都尉。
公五十九岁(公元644年),奉唐太宗诏再娶张氏,五婚。
同年,唐太宗征辽东,特诏授九宫留守,辅掌朝政,益封赐五顶花冠诏一品
服于众夫人,诰公夙夜尽瘁上,弥嘉其勋。
公六十岁(公元645年),张氏首胎生子一──汪献。
公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岁(公元646─648年),佐命匡时裕如也。
公六十四岁(公元649年),即唐高宗贞观二十三年己酉,因病于三月初三
日卒于京师长安。上用是赐杂彩(各种彩色丝绸)十匹,黄金百镒(古代重量单
位,1镒=20两或24两,百镒=2000两或2400两)及东园秘器恩礼之。
三年后灵柩运回故里,葬于歙县城北云岚山。公功德无量、忠勇盖世,热心
安民,忠心护国。徽民讴歌,大朝嘉誉,后代唐王多有加封,宋元明清后朝大帝
亦追封十余次。除汪氏宗祠外,地方民建(或少数官建)忠烈庙、汪王庙、越国
墓祠等数处,尊为太阳神、地方神、汪王大帝等,奉拜千二余年。
而不忍忘今者,统观我公生平:其少失怙失恃,似刘下邳其流落不偶,也似
刘豫州其保障一方,也似吴越王其识时归命,也似窦河西其长享富贵,诸子列朝,
也似郭汾阳嗟夫。我公真千古奇杰哉!宜其阴德,远被子姓蕃衍寝炽而寝昌欤。
记曰:公侯之家必复其后,诚哉是言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