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7417|回复: 1

古村保护:向里走?向外走?

[复制链接]

625

主题

1318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湖南汪鼎湘向各位本家问好!

积分
17897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7-1-14 22: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于清光绪24年(1898)的乐清淡溪黄塘村上溪头屋正门。

  



  ▲黄塘村三退屋局部。

  


  ▲乐清城北乡黄坦洞村一处木结构老宅内部。


  题记拆,难以割舍;改,谈何容易;迁,何去何从;守,又不甘心……在对新生活的向往和祖先的守望间,古村落该走向何方?
  本报记者张佳玮  黄之宏/文  赵用/摄  

  2006年底,市政府公布了首批市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名单,乐清淡溪镇黄塘村、永嘉大若岩镇埭头村等13个村(镇、街区)进入了村落保护体系金字塔的底部。

  在这之前,我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我市目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浙江省在上世纪90年代也启动了历史文化村镇(街区)评选,我市11个街区乡镇先后入选省级名录。

  但保护体系的日渐完善的同时,古村延续与村民发展之间张力却日益凸显。市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推选中,有的村,村民表示反对;有的村,评选组人员前脚刚走,后脚村民就夷平号上标记的建筑。甚至有专家担心,名单公布后是否还有村庄会遭遇芙蓉古村突击建房的尴尬。

  向里走:老房与新房的纠缠

  宁静的村落,流泻出古老深沉的韵味。距离乐清淡溪水库不远的黄塘村,有着900多年的悠久历史,村里保留有多处欧式小洋楼和清代古民居。此间的人们悠然其中,遵循着亘古绵延的风俗,也经历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三退屋,建于清乾隆年间,雕梁画栋、布局简约,其地下排水排污系统,历经百年却作业不息,是古民居典型的三进式院落。这里最多的时候容纳了周氏128户人家,即便现在也仍有三四十户居住于此。除了三退屋之外,垟头屋、屏墙底屋等黄塘村内其他7所古色古香的清代古民居,也都居住着周氏的后人。

  “这是我们住了一辈子的祖宅,空气通透、采光良好,老人仍愿意守在这里。”现任黄塘村村支书的周加锋,从小生在三退屋里。萦绕着儿时幸福记忆的祖屋有多少奥秘,他最知道;陈年老宅里的人们有多少难处,他也最了解。

  不少受力梁和支撑柱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倾斜,全部木质结构的民居,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把古宅拆掉重建。”有不少村民提出。

  “拆掉,是绝对不可行的,其他村民全都反对。但是,如果不拆,万一古宅发生倒塌和火灾事故,怎么办?”周加锋为此头痛了很长时间。

  “要么选址另建,要么重新翻修。”他说,村里原本有规划要将古宅中的村民移出,在其他区域选址建新房,但苦于拿不到用地指标,一直难以实行;至于重新翻修,专家估算这笔翻修费用,每幢古宅需要100万元左右。

  2005年,村里投资120万元对这8座古民居按原来面貌和材料特点进行了局部修缮。村里挖了排水沟,填平小坑,还在古民居前摆上了绿色植物和消防栓,主干道在石子的基础上铺上水泥,总算把问题缓了缓。但专家眼里黄塘的遗憾却就在这里延续开。

  “这个村子,别的都特别好,但主干道铺上了水泥,我们都觉得很遗憾。”温州市博物馆馆长金柏东说,与其他城市化较快的村落相比,黄塘的确维持了自然保护状态,但村民需求所衍生的矛盾却已同样出现。“这个矛盾不解决,老房子会逐渐成为负担。”

  从水泥路开始的变化,让从事规划设计近40年的专家丁俊清感到疼惜。“很多村子早几年去考察,城门还在、乡间小道还在、村落布局还是古老风水学上的格局,古民居更是连片连排在的。可是没几年,全变了样:乡间小道,车子开不了,就拓宽铺上水泥;城门太窄,车子开不进去,就拆毁了;要住新房子了,就把古民居拆掉重建新房。”

  向外走:

  老村与新村的对望

  “要不要把古居拆掉重新建房?”这是汪天顺刚当上永嘉岩坦屿北村支书时,第一个要拍板的问题,当时还是1982年。

  上千年以前,汪天顺的祖先从后棠湾移居当地菰屿小山之北,建立了这个形似莲花的宗族聚居建筑群。“莲花”中心是翕和堂、茂秀堂、三进九名堂、阳和堂、乐德堂、钟寿等;外围有七座宗祠分布四周;再外还有护村墙和护村河绕村一周,使整个村的地貌与建筑布局犹如莲花绽放。“素面坊”、“木工坊”、“织布坊”代代延续着耕读家业。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古老村庄的人口已经上千。一间50平方米的屋里挤着一家五六口人,是常事,等哥小儿们都大了,发现连娶媳妇的床都搁不下了。面对嚷着要结婚的年轻人,汪天顺当时很是无奈:“看我们村,老祖宗还有护村墙,不能拆,不能建。古宅一间也不能动。”他说,不能动的另一个原因是村里户户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

  无奈之下,村里同意要建房结婚的小伙在村外自己地里盖房子,不几年,护村河外一个屿北新村悄然形成,住着年轻一代人,规模与老村相近。汪天顺想来后怕,如果当时第一块砖落在了老村,那么今天的屿北就再也不能听到“唧唧复唧唧”的织布声,省里第三批历史文化村里也没有这个村的影子了。

  自来水、有线电视、煤气、抽水马桶、进城马路……在没有遇到村民的这些具体需求与建设资金、用地指标制约之前,年轻的规划设计师小张曾希望作一个城市化浪潮里决绝斗争的卫士,像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那样,演绎“刀下救平遥”、“以死保周庄”那样一幕幕壮举,主张“不惜一切去保护有历史价值的东西”。

  但轮到他自己去做一份份村庄规划时,小张发现不能不惜一切。“人们生活是实在的东西,规划当然要考虑村民生活的便利,规划出一个新村还要考虑资金用地的限制,而且即使再建一个新村,空心老村里人们历来传承的生存方式也无法保存。”

  这样的困惑,不只摆在年轻的规划师面前,在丁俊清这位城乡规划专家的心里更是萦绕了40年。瓯海的大茶山村,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组人员前一天去考察,在村里做了详细的记载和地理标志。没想到第二天去,一幢古民居就被夷为平地了。

  这样的例子,苦涩地填满了丁俊清的笔记本。他的工作室布满了各个乡镇村庄的图片样本:各种风格的古民居,各类村庄风貌,各个历史事件遗址、各种古村民俗戏种……其中的不少资料,已是古老村落和生活遗存留给世界的最后影像。

  “保护体系的意义就在这里。原来只是典型地方,体系让文化遗产保护面更广。它的效果第一步是名义上的保护,让更多没有列入保护名录的地方也能够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金柏东和丁俊清一样,认为画出一条保护的红线,是抢救的第一步。

  中间走:保护与发展的选择

  在市人民政府的公布文本上,这样概括名单推选工作: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市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市政府将从今年开始分批公布温州市市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

  而在专家学者、有关部门心目中,早已急不可待地想推出第二批、第三批……第一批只是启动。

  这一批的名单推选、评定,历时8个多月。作为市规划局牵头此项工作的负责人,城乡规划处处长张压西,跑遍了全市11个县(市、区)的20多个乡镇村。部分人对保护的误读,更增加了保护工程推进的难度,“保护,不是要让村民的生活水平人为地停留在农耕时代,而是希望通过保护,寻到保护与发展的落脚点。”

  平衡两者的方法并不是没有。

  在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里,一部关于屿北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规划,正在编制中。在这个规划里,汪天顺上世纪80年代的无意之举得到了法律的明确,新村、旧村两种生产方式用不同的功能区块予以分开:红色范围内是保护区,严格保护村庄传统风貌,不毁一房一路;黄色范围内是传统风貌协调区,作为向古村庄过渡的一个区域;黄色范围之外,为新区,可进行工业化生产,新建住宅等。

  而像文成县岭后乡雅庄村、泰顺县新浦乡库村……这些进入名单的村庄,都可能循着这条红线画出一个个保护与发展的圈。

  “我们保护的是活的文化,不是搬空的博物馆。”刘杰,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作为一个醉心于乡土建筑的研究者,泰顺县新浦乡库村,多年来一直吸引着他的视线。“库村是泰顺最早的移民定居点,也是泰顺最早开发的地区,更为重要的是在泰顺这样一个融合了吴越和北闽文化的地区中,库村的规划将使之继续成为吴越文化鲜活的承载体。”

  “古村是本书,但并不是本容易读的书。”在采访中,市博物馆馆长金伯东意味深长地说。古村保护,向里走,向外走,两者之间的落脚点,正在保护与发展中延伸……
湖南常德汪氏 ★☆ 天下汪氏一家亲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470

回帖

8337

积分

新手上路

欢迎广大本家加我微信W3D660466

积分
8337
QQ
发表于 2007-5-8 21: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州乐清也有这样古建筑集中的地带啊!真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又一风景!好地方
永远为光宗耀祖而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