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11月10日电 中国官方进行的素质教育系统调研显示,妨碍素质教育实施的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社会根源并没有消除。
按照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从2005年6月开始,教育部与中宣部、人事部、社科院、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进行了素质教育系统调研。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调研总报告。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调研组认为,经过长期努力,尽管人们普遍接受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但在现实中,追求升学仍然是人们在客观社会现实和利益追求驱动下主要的教育价值导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中国人口众多,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业结构和人才成长道路相对单一,就业竞争和人才选拔日趋激烈,这种压力层层传递到教育内部,使中考、高考竞争不断升温。
二是受上千年形成的传统教育文化和观念的影响,我们既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又有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重学历轻能力的社会倾向。
三是目前的劳动用人制度和社会分配结构忽视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导致社会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
四是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矛盾集中反映到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上,加上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一个孩子往往承载着几代人的希望,更加剧了考试竞争和择校竞争。
经过对不同侧面调研的情况综合分析,调研组认为,素质教育就全国范围来看,发展还存在很不平衡的情况。
从区域来看,既有湖南汨罗、安徽铜陵等地区,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出丰富的新鲜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存在升学竞争日益加剧的趋势。从城乡来看,城市学校面临的主要症结是升学竞争、择校压力和学生学业负担偏重;而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主要任务仍然是确保和不断提高基本教育质量。从不同学段看,小学阶段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显著进展;而离高考、中考越近的年级,实施素质教育的难度就越大。
系统调研表明,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和教育系统下了很大的决心,也花了不少的气力来推进素质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地方仍然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面对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调研组总体上认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然任重道远。
来源:中国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