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11月10日电 按照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从2005年6月开始,教育部与中宣部、人事部、社科院、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进行了素质教育系统调研。目前这一调研已经初步形成了调研总报告。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调研组指出,仍有四方面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推进素质教育最终要落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上。调研组认为,目前各种社会复杂因素造成的教育问题集中反映在学生身上,出现了四方面值得严重关注的问题——
一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未能有效扭转。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对全国部分大中城市中小学校和农村县中的调查,35%的校长、37%的教师、58%的中学生认为负担“比较重”或“过重”,其中高三学生6点前起床的有34%,11点半后睡觉的超过40%。假期补课现象仍较为普遍。一些城市调查,80%的小学生都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奥赛班、兴趣班、考级班,并多数在两个以上。许多中小学生作业多、补课多、考试多,睡眠少、体育活动少、社会实践少,因此失去快乐的童年、自由成长的空间和多样性发展的可能。
二是青少年思想品德状况存在着令人忧虑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调查表明,在学生最需要加强教育的方面,校长和教师给出的排序第一、第二位的是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其次才是学习能力。一些青少年意志力薄弱,不讲文明礼貌,生活方式不健康,缺乏爱心和尊重生命的意识,缺乏团结友爱互助精神,甚至有极少数青少年缺乏基本的是非观。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日渐突出。
三是青少年的身心素质发展不容乐观。教育部最新的体质监测结果表明,在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提高、营养状况改善的同时,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肺活量数据持续下降,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上升,初高中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达到58%、76%。国家统计局、教育部调查有64%的中学生不做任何家务,63%的中学生回家没有任何体育活动。心理素质方面,国家统计局、教育部调查,许多中学生步入校门时的心情感到“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或“恐惧”。一些特殊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更迫切要求情感和心理关怀。
四是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在片面升学率导向下,学生为提高几分成绩进行重复练习,透支了学习热情与兴趣,批判性精神缺失,创造能力受到压抑。一些用人单位反映,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劳动精神、动手能力仍然是最为薄弱的环节。
综合调研情况,调研组认为,当前加快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极大的紧迫性,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摆在整个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调研组亦分析认为,在旧有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还没有消除的情况下,素质教育这个“老大难”问题又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新形势、新挑战,使得一些问题的呈现更加复杂,解决起来更加困难。
来源:中国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