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汪兴吾

谈谈汪姓的图腾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7-5-5 21: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芒氏是不是出自浙江?如果是的话,那我家就是出自汪芒氏。

本家抽空多来看看《论坛》内的资料。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回帖

2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8
发表于 2007-5-5 22: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汪氏后人,湖南平江、浏阳、礼陵和江西的萍乡,两省四地的汪氏在2002年完成了七修家谱,共有600年的历史,人口约6万。至于姓氏来源,共同的说法是:来源于江西。详细情况要待查看家谱后,才算清楚。
为了查找汪氏家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

回帖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438
发表于 2007-5-23 15: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了河南新郑,写了“景仰轩辕黄帝”,附后。

景仰轩辕黄帝


  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因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到来,再度引起全球华人注目,又一次将拜祖活动推向高潮,并引来新一波世界各地华人聚集黄帝故里轩辕丘(现为河南新郑市)。4月26日,乘着这波祭拜的浪潮,我来到这块东方麦加城,祭拜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迎着春日的暖阳,满怀对先祖景仰,我们驱车新郑,双向10车道的直通公路,在我们的眼前铺展而去。进入新郑市区,祭拜黄帝的氛围依然浓浓,道路两旁、街道铺面,红黄两色为主基调的各种广告、横幅、招贴,都显示着华夏儿女在源源不断的到这里寻根问祖。
  黄帝故里,气势恢宏。据说,历史上本来就有祭祀设施,只是在“大跃进”和“文革”经过了一场洗劫。1984年春,陕西黄陵县志办委派一批特殊的客人,专程赴新郑这块黄帝生身地寻觅黄帝的踪迹,追溯中华民族的源头,已经被人遗忘了的黄帝故事由此得以重生。轩辕广场上,人潮如海,聚集了来自各地的华夏子孙,巨大的古典牌坊额楣上“轩辕黄帝”四个大字遒劲有力,“功开天地奠华夏鸿基九洲苗裔光寰宇,道启洪荒创文明社会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楹联,承袭小篆到正楷的隶书,盛赞着轩辕黄帝。从牌坊门洞里向北走过就是轩辕桥,轩辕桥如长龙卧波,横跨于具有象征意义的姬水河上(不是真正的姬水河。真正的姬水河,在市区西南10公里。春秋《国语·晋语》云“昔少典娶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意思是说,黄帝和炎帝为兄弟俩,黄帝姓姬,炎帝姓姜。)过轩辕桥,迎面就是黄帝故里祠,祠门两旁是一对石熊,据说,黄帝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原大地是熊出没最为活跃的时期,黄帝因此就有熊国君之称。黄帝故里祠前厅里面供奉着轩辕黄帝和他的两个夫人嫘祖和嫫母。穿过轩辕故里祠前厅,就是故里祠的大殿和东西配殿,来自的华夏子孙,莫不视黄帝为神明,我辈当不例外,随着恭拜的人群,我们一行为始祖上香、祈愿。
  据史料记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为熊国国君,是中华民族共同公认的先祖。据传,农历二月初二,黄帝出生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源关的降龙峡,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的来由。司马迁在《史记》里这样描写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15岁被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其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神农氏”已经衰落,各路酋长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神农氏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战士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土为黄色,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但实力尚存,因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农历三月三,黄帝统一天下,始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分去加以讨伐。黄帝一统天下后,带领先民们创文字、织丝帛、定历律、制舟车、造指南,奠定中华民族的根基,肇造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开创初始的政权制度,建立了国家治理的雏形。从尧、舜、禹的禅让制到夏、商、周的世袭制,完成了部落联盟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变。此后,不断推动政体发展,开启封建社会的先河,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封建社会制度。
  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了五十三战,结束战争,统一了炎帝、黄帝、蚩尤三大部落,告别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所以后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始祖”、“文明之祖”。统一天下后,黄帝采用各有代表性的部族图腾特征,荟萃成新的图腾——龙,由熊的头、马的嘴、蛇的体、鹿的角、鱼的鳞、虎的掌、鹰的爪、蚩的尾等组成,以此作为各部族大溶合、大团结的产物,从此炎黄子孙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最吉祥、最嵩高的保护神。
  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她亲自栽桑养蚕,教民纺织,人称她为“先蚕”。次妃为方雷氏,名女节。又次妃为彤鱼氏。最次妃名嫫母,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黄帝的敬重。黄帝有25子,其中14人被分封得姓,这14人共得12个姓,即:姬、酉、祁、己、滕、葴(音“真”)、任、荀、僖、佶、儇(音“宣”)、衣,分为后世各国,不断繁衍,并同其他部落相融合,逐渐形成以华夏为主体,由众多民族相结合的中华民族。黄帝后裔在各地先后建立70多个国家,繁衍了600多个姓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时代,黄帝就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一位代表人物。据《二十五史新篇》:黄帝可能实有其人,是父系氏族时期中原地区的一位部落联盟长。他通过战争,使中原各部落实现了联合,并做了许多好事,因而在古人的口传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更多的资料显示,黄帝出生的时代为母系社会,从记载的当时社会现实情况看,我只能接受黄帝为父系氏族,因为黄帝之前的炎帝已经为各部共主,战争已由男人擂响,况且黄帝已有四妃十嫔,男主外、女主内和女人服从男人的氏族社会已经形成。
  步出轩辕黄帝祠,我们一行紧随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到拜祖广场。拜祖广场上方置有圣火台,顺次就是黄帝宝鼎台,黄帝宝鼎据说比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广东肇庆青铜鼎还要大。轩辕黄帝的汉白玉坐像就是在黄帝宝鼎之后,轩辕黄帝雄伟高大,面容慈祥,凝视远方,显示了轩辕黄帝博大的胸襟和智慧。我们在这里依拜祖仪轨向黄帝恭拜,拜祖仪式由专职司仪主持,正式开始后,使全体炎黄子孙肃立轩辕黄帝坐像前,非常虔诚的行三鞠躬礼,在宫女引领下,向轩辕黄帝上高香,配合现场合奏的乐曲,共同合唱“黄帝颂”。礼毕,我们走近轩辕丘,轩辕丘下的巨大的人字型建筑就是轩辕黄帝纪念馆,传说黄帝母亲附宝在此感光受孕,故此我们便在这里寻根,追寻自己的祖先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发展到今天,所有的人似乎都有了一种归属感。
  拜祖之后,转道来到中华姓氏广场,广场上的一方铜质中华姓氏榕树根雕——中华根脉,显示出从炎黄二帝至今有关姓氏起源与发展的过程。向南便是宝鼎台,宝鼎台四周雕栏玉砌,宝鼎置于其上,十分壮观,四周是中华姓氏。走过宝鼎台就是姓氏墙,姓氏墙载明,129个高频姓氏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87.5%。。据《中华姓氏大典》,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占38%;在当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占57%;在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与部分源头在河南,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恰此时,国家公安部发布的人口资料,显示王姓为全国第一大姓,作者汪姓无论是姓氏排列,还是人口数量,均居56~58位,足见汪氏循中庸之道,循规蹈矩,总是不前不后、不偏不倚
  返程途中,在新郑这个城市最大的广场——炎黄广场上,10多米高的炎黄二帝汉白玉半身雕像卓尔不群,黄帝和炎帝比肩而立,目视远方,不怒而威,气度非凡,雕像底座上刻有炎黄二帝出生成长、从战争对垒到相互结盟的碑文,炎黄子孙之说始由引而来。
  当太阳爬上头顶的时候,正是一天的拜祖高潮,对于我们这批早到的祭拜后生,始此结束新郑之行。
  附一:轩辕黄帝的传说
  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相传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24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儿,这小儿就是后来的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就已经无所不通,后来他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源关的降龙峡生下黄帝,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榆罔,降服了帝,诛杀蚩尤,结束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
  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有蚩尤兄弟18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这18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至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死了蚩尤,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
  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于是黄帝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化百姓。同时还发明各种器具用物,方便日用。其中,大臣曹胡发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则做了鞋子。百姓们从此不再穿兽皮树皮。黄帝还依浮叶飘于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于水上。又根据转蓬的道理发明了车辅,便利了交通。黄雍父发明了春,黄帝接着又令人制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饭烹粥。以后又造屋室,筑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处。黄帝又与歧伯作内外经,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他还确定了天下万物的名称,划分星度为28宿。以甲乙十天干纪日,以子丑十二辰来纪月,而六旬为一甲子。如此又有时空观念。史称当时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马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腔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间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有几个小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小臣又坠落到地上。据说龙须草便是那些龙须变的。
  (录自《中华人》)
  附二:轩辕黄帝出生地考证
  《史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史记》注谯周说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皇甫谧说:“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东晋学者王嘉在《拾遗记》中说:“轩辕黄帝出自有熊之国,母曰‘吴枢’,以戊已之日生,故以土德称王,时有星之祥。”明代陆应明撰的《广舆记》说得更肯定:“轩辕丘新郑,古有熊氏之国。黄帝生此因名。”清代一些学者经过考证认为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吴乘权等辑的《纲鉴易知录》中说:“黄帝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姓公孙,国有熊(今河南新郑),故号有熊氏。”郭袁恒著的《历代帝都考》说:“帝王应天立极,必有建都之所,昔者庖羲氏生于纪(陕西巩昌府秦州)而为天下都陈(河南陈州),神农都陈而别营曲阜(山东衮州府曲阜县),黄帝生寿丘(开封府新郑县……。”郭氏认为“寿丘”当在新郑。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开封府志》载:“有熊国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其母附宝,感电光绕北斗而有妊,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字……”当时的《大清一统志》注谓:“轩辕丘在开封府新郑。”1980年出版的,由清人吕世安辑、蔡东藩增订的《中华全史演义》,记述的更具体:“少典国君之妃曰附宝者,祈于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妊,阅二十四月,乃生轩辕氏。因产于轩辕之丘,名曰轩辕,轩辕丘,在今河南省新郑县境。”此书虽为“演义”,但作者在序中说,书中之述内容,都是经过认真考证“史实”。1985年3月北京市中国书店出版清人袁了凡、王凤洲著的《纲鉴合编》记述说:“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之子也。按黄帝母曰附宝,祈神于野,见在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月而生帝于轩辕之邱,因名轩辕。轩辕邱在开封府新郑县境。”到了民国时期,也有不少学者研究过黄帝的出生地问题。如1915年,方毅、傅运森等78位学者编纂的《辞源正续编合订本》,在解释“轩辕”条时就说:“轩辕史称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县)。”在解释“黄帝”条时也说:“黄帝古帝,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1921年臧励和等23位学者编纂的《中国人名大辞典》解释“黄帝”时说:“黄帝古帝王,姓公孙氏,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国于有熊,故亦曰有熊氏。”近来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黄帝生于轩辕丘。1955年,由史学家陈樨常编著、著名史学家顾颉刚、丹章枫校订的《中国上古史演义》,就说黄帝族在今天的新郑县。1989年上海文化出版社会出版杨剑宇编著的《中国历代皇帝录》中记载“黄帝,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省新郑县西北),起初居住于有熊(今河南省新郑县西北)。”
  大量史料说明,黄帝的许多活动在有熊(今河南省新郑)。首先是居于有熊,并且在有熊立国。最早的当是晋武帝时(279年)在汲郡(今河南汲县)发掘出战国魏襄王墓里的《竹书纪年》中说:“黄帝轩辕氏,居有熊。”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记述,“或言县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郑人徙居此,故曰‘新郑’。”其他如晋人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唐人李泰等撰的《括地志》,宋人郑樵的《通志》,罗泌的《路史》,包括《史记》注,也都说黄帝居有熊,并在有熊建都。此种说法,自古贯今,比较一致。黄帝在有熊的活动更是举不胜举,并且还有许多遗址。战国时庄周的《徐无鬼篇》说:“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郦道元《水经注》说:“大隗,即具茨山也。黄帝登具茨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图于华盖童子,……今新郑县西南有具茨山,上有黄帝避暑宫。”《天下名胜志》载:“自然山(新郑西二十五里)……有轩辕饮马泉。”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载:大隗山畔有“黄帝御花园”,传为黄帝种花处。《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郑玄说:“风后,帝三公也。”清乾隆《新郑县志》解释说:“庄子似以人名名山矣,故风后顶亦取黄帝六相之称,而此山在密境者有力牧台、大鸿山,皆其类也。”据传,风后辅佐黄帝有功,封其食邑在大隗山风后顶。《旧志》载,在具茨山有:大鸿山,传为黄帝臣大鸿屯兵处;讲武山,传为黄帝与风后讲武处;讲武门,又叫轩辕门,传为黄帝讲武处;力牧台,传为黄帝拜将台;卧龙台,传为黄帝访广成子问道处;摩旗山,传为黄帝插旗炼兵处;灵崖洞,传为黄帝问道处;还有三女冢,传说黄帝的三个女儿同死合葬于此,化为柏松等等。围绕这些遗址,当地流传着许多有关黄帝的神话故事。
  为了纪念黄帝的功德,永记先祖的恩惠,当地人在风后顶上筑建了“轩辕庙”。清代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郑知县许朝柱还在新郑县城北关镌刻了一块大石碑,上书“轩辕故里”几个大字。乾隆二十年(1775年),新郑为黄帝重修“始祖庙”,立碑记载:“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有轩辕邱遗址。”道光二年(1822年),新郑儒学界重修文庙,立碑记述:“新郑为轩辕黄帝故都,文明肇启有自来矣”。
  (录自新郑市官方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3515

回帖

11475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探究汪氏源流,学习汪氏文化。

Rank: 8Rank: 8

积分
1147514344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7-5-23 19: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华本家写得不错。学习了。。。
七律·喜看女孙 屯蒙辑别步尘阶,双眸晶明神度谐。
一气混元观世界,万般依赖就娘怀。
饥啼不解人间苦,梦笑惟呈弱体乖。
年老莫愁无乐趣,含饴笑弄女孙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7021

回帖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59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5-23 20: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不错。。。

人文景观是否能永续成为经济支柱,值得考虑。。。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85

回帖

4925

积分

版主

45爽公-46处贵-47太元-55师全-5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925
发表于 2007-5-24 10: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好文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842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544
QQ
发表于 2007-5-24 13: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本家们学习,宗亲网是我的老年大学。
俊公后,旌德义门,西庄文谅公之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319

回帖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哪位本家是清初湖广填川时汪真树

积分
11432
发表于 2009-8-19 17: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7楼,应该有水字,可象征汪氏源远流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回帖

3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3
发表于 2009-8-27 20: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回帖

454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4
发表于 2010-4-21 10: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