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老师”推广科技种田
2006-10-08 07:34:42
来源: 四川日报 网友评论 0 条 论坛相关文章
汪思全本报记者张红霞到安岳县岳阳镇船形村当村干部6年了,汪良本看上去像一个刚走出校园的学生。这几年,汪良本带着农民搞生产,钻农技,村民则尊称他“汪老师”。
2000年,汪良本从内江农校毕业后,被派到船形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他满心欢喜。当了村主任助理,汪良本没有像一般人想的那样,是个只会说不会做的书生,他立即承包了9亩池塘,搞水产养殖。
看到村民外出务工把土地撂荒在一边,他觉得实在可惜,便动员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很快就有村民开始种植柠檬,试种优质红苕。
319国道从船形村纵穿而过3.5公里,交通虽然很便利,农户在水稻种植上却一直放不开手脚,尤其是在种植技术改良方面很保守。比如育秧时节,村民先育小秧后移小田再移大田,每人每天只能栽半亩地,且深浅不一、有效分蘖少。汪良本在村里大力推广抛秧技术,这样每人每天可抛秧3亩左右,且有效分蘖多、产量高。结果当年村民的水稻产量一般增产20%。
2003年,节省劳力、科学的旱育秧推出后,汪良本又身先士卒,边干边教。旱育秧时无需水田,只在把土捣细后撒种即可育活,二三天就生了根发了芽,分蘖速度更快。栽入水田后,秧苗长势很快,在抛秧技术基础上普遍增产10%左右。以前,栽秧子是男人们才干得了的重体力活,现在女人们不太费劲就能干好。这对大多数男劳力外出务工的船形村来说,真是解决了大问题。现在“冬种小麦夏种谷”的两级田,在船形村已经很普遍了。以前撂荒的土地,如今大家也抢着种。
担任村支书3年来,汪良本在农民增收、社会治安、精神文明建设上一起抓,锻炼了能力,也带富了船形村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