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谱的谱序中大都用到“数典忘祖”这个词,教育后代要记住先人的事迹,不要忘了祖宗这个根本。这个词如何解释,出自何处?
数,数说。典,掌故。祖,祖先。据《左传•昭公十五年》记载,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周景王问他,晋国为什么没有贡物。他说晋国从来没有受到王室的赏赐,所以无器可献。周王说,晋从始祖唐叔开始,就不断受到王室的赏赐,责备他身为晋国司典的后裔,竟然不知道这些事,讽刺他“数典而忘其祖”。后以“数典忘祖”比喻忘本。
【原文】晋荀跞(晋大夫,即文伯)如周,葬穆后,籍谈(晋大夫)为介(副使)。既葬,除丧,以文伯宴,樽(酒器)以鲁壶。
王曰:“伯氏(周王对晋使的尊称),诸侯皆有以镇抚(抚恤照顾)王室,晋独无有,何也?”文伯揖籍谈。对曰:“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天子赏赐给诸侯的宝物)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指诸侯封国),故能荐彝器(宗庙常用器)于王,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灵,指福分。王伯福分达不到,意即没有得到王伯赏赐),拜戎不暇,其何以献器?”王曰:“叔氏(周王对籍谈的尊称),而忘诸乎?叔父唐叔(晋最初受封的国君叫唐叔虞),成王之母弟也(唐叔与周文王同母,是成王之弟,其反无分乎?密须(国名)之鼓与其大路(车名),文(文王)所以大搜(田狩)也;阙巩(国名)之甲(皮甲),武(武王)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参星所当的区域,指晋地),……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奉之以土田,抚之以彝器,旌(表彰)之以车服,明(显耀)之以文章(指旌旗),子孙不忘,所谓福也。福祚之不登(加给)叔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孙伯原(晋正卿,籍谈高祖),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因为主管典籍,所以以籍为姓)。及辛有(人名)之二子董(督,监管)之,晋于是乎有董史。女(你),司典之后也(籍谈是孙伯黡的九世孙),何故忘之?”籍谈不能对。
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译文】晋国的荀跞到成周,安葬穆后,籍谈作为副使。安葬完毕,除掉丧服,周天子宴请苟跞,用鲁国进贡的壶作酒器。
周天子说:“伯父,各个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晋国独独没有,为什么呢?”荀跞向籍谈行礼,请他来回答。籍谈回答说:“诸侯当初受封的时候,都接受了王室赏赐的宝器,用以安抚自己的国家,所以今天能把彝器献给天子。晋国远居深山之中,与戎狄为邻,离王室很远,天子的福分感受不到,拜谢戎狄还来不及,怎么能进献彝器呢?”周天子说:“叔父,你忘了吗?叔父唐叔,是成王的同母兄弟,难道反而没有得到赏赐吗?密须国的鼓和它的大路车,是文王用来打猎的;阙巩的皮甲,是武王用以攻克商朝的,唐叔接受了,把它们放在晋国的土地上,……有了功勋不废弃,有了劳绩记载在书策上,用田土奉养他们,用彝器安抚他们,拿车服表彰他们,用旌旗显耀他们,子子孙孙永远不忘,这就是福啊!这种福分不给予叔父,还给谁呢?而且从前你的高祖孙伯黡,主管晋国的典籍,这是治国的大事,所以称作籍氏。等到辛有的第二个儿子董到晋国,于是就有了称作董氏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后代,怎么能够忘了呢?”籍谈不能回答。
客人出去以后,周天子说:“籍谈恐怕会没有后代了吧?举出旧典却忘了祖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