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汪兴吾

新旧唐书为什么曲解汪华?

[复制链接]

215

主题

5523

回帖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8-4-21 22: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心细读了六页文照,掌握了一个理念── 任何一篇史记或者一部史书,都有其缺欠甚至错误之处。研究历史,不能教条地强调某一文或一句或一字而下结论,要有其他材料的佐证。

赞同兴吾和振亮两本家的观点与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1214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建公支下绩北坦头“世承堂”汪氏

Rank: 8Rank: 8

积分
32646
发表于 2008-4-22 09: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旧唐书》的史料来源问题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五代后晋史官在纂修这部唐史时,绝非仅仅限于唐代的国史、实录旧本,这是必须清楚的。应当说,代宗以前的纪传体唐代国史,德宗以前的编年体唐史,武宗以前的唐代各帝实录,宣宗以前的有关“礼法沿革”的各种典志,以及《旧唐书》中提到的大臣奏议、诸公文集,乃至杂史、小说,都是后晋史官修史时的采摭对象。此外,不要忘记的就是《唐年补遗录》了。至于剪裁是否恰当,考辨是否精审,又是另外的一个问题。由于宣宗以后的原始素材本来就短缺,尽管几经搜求,仍然不足。所以,后晋史官不得不大为感叹:“惜乎简籍遗落,旧事十无三四,允墨挥翰,有所慊然!”《旧唐书》卷18下《宣宗纪》“史臣曰”。

唐朝三百年历史中,屡经战乱,原始史料经过几次大的浩劫,尤其是安史之乱和唐末军阀混战,致使“向时遗籍,尺简无存”。幸而有肃宗时韦述编纂的国史,到后晋时,便成为修撰唐史的主要依据,肃宗以后,史料留存更少。特别是唐武宗以后的宣、懿、僖、昭、哀五代,连“实录”也都没有存下,只因有张昭远和贾纬等人在“丧乱之际”,杂采各家传闻和小说编出的《唐年补录》和《唐末三朝闻见录》诸书,使史实略有所补。

《旧唐书》的纪传里,大段大段地引录唐朝君臣的诏令、手札、奏章,这些原始资料后来有的已荡然无存。司马光等在修《资治通鉴》时,隋唐部分便大量采用了其中的材料。

《旧唐书》的缺点也很明显。因为它出自乱世,又出自众手,成书迅速,因此不免有些粗率。有时转抄的痕迹也很明显,甚至一件公文,在纪和传里同时抄进,造成了不应有的芜杂。难怪北宋初年有人要否定,由宋、欧诸名家另写一部。但若由此把这部书全盘否定,甚至革出正史之列,也是不公平的。历史毕竟已给予《旧唐书》坎坷的命运,使它无端沉没了约五百年。

嘉靖十七年(1538),余姚闻人铨等重刻《旧唐书》,但传布不广。清乾隆时,《旧唐书》始复刻重印于世。由于长期没有印本,书中存在不少残缺和相互歧异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60

回帖

2633

积分

认证会员

鄂东黄冈世泽堂 汪(广)洋

Rank: 6Rank: 6

积分
2633
QQ
发表于 2008-4-22 11: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 史书中对汪华历史地位的认定 有两个背景需要考虑:

1) 汪华与徽州: 汪华开创徽州一府六县的格局,成为徽州之主. 因此对他的评价也与徽州紧密联在一起,某种程度上说: 徽州兴则褒华祖.  

徽州文化成于两宋,繁荣于明清,至今成独具特色且引起广泛关注的徽学.但新旧唐书分别修撰于五代 和 北宋,当时的徽州文化基本无影响力,北方中原文化依然处强势地位.

2)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 随着宋朝南迁, 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南迁至江南地区, 徽州地区对全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程朱理学作为全社会的主导思想, 统治者便对华祖不断加封. 因此, 南宋是对汪华评价的重要分水岭.
http://baconw.blog.sohu.com/#tp_38b165879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235

回帖

4770

积分

版主

欢迎各地宗亲光临红安,参加《红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770
QQ
发表于 2008-4-22 14: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以上各位本家的见解!
爽—道安—源—绍前〔五十八世〕—隆五〔七十世〕—本人〔八十八世〕运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