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徽州祖容像(6)
时间:2011-02-23 15:31来源:程氏文化网 作者:张小平 点击: 708 次
容像主要用于后人追思和祭祀,因而其构图样式多为正面端坐,正面站立的构图不是很多。这些容像很少有人物环境的描摹,因为把人物环境画进容像,势必冲淡画面的主题,分散追思者的注意力,影响祭祀怀念的效果。容像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人物的面容,是画师绘制最为用心的地方。从石谷风先生收藏的明清时代的容像底样可以看出,面容的写真是需要很多技巧的,传神、酷肖是容像画追求的最高目标。 在徽州,容像画工的一些技巧,非父子师徒是秘而不传的。石谷风先生征集到的那60幅容像“底样”,来自婺源县的民间画师王起龙的家藏,据王起龙的介绍,他的祖父王两峰、父亲王荆山和儿子王自吉祖孙四代以画容像为业,家传有丁皋著《传真心领》抄本一册。丁皋的祖辈也是以画容像(传真)为业,到丁皋已经连续五代,丁皋此书就是他们祖孙五代人写真经验的总结。丁氏说,传真过程中的某些经验和技巧,“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平常看得很清楚,等画到紧要地方则不能拘泥,需要变通。以画眼睛为例,丁氏的体会是: 眼为一身之日月,五内之精华,非徒袭其迹,务在得其神。神得则呼之欲下,神失则不知何人,所谓传神在阿堵间也。左为阳,右为阴,形有长短方圆,光有露藏远近,情有喜怒忧惧,视有高下平斜,接连上胞下堂,皆是活动部位,尤宜对真落笔,曲体虚情,染出一圈生气,如眼上一笔似弯弓向下以定长短,宜重;眼下一笔又似弯弓兜上以定阔窄,宜轻。中点眸子当存神,看上中下,旁鬭五光,取其多而采之,以生精华之气,其外实痕虚染,总在对准阴阳,务求活动,染出虚实浓淡,衬出高低凸凹,匡厢气足,内法有灵,自然得神矣。 此中道理是容易看明白的,可是如何把它落实到实践的层面,也许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把手地教。婺源王起龙家藏的容像“底样”,面部的皱纹、肉痣、老年斑、眼疾等生理特征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立体感非常强,虽然有线条的勾勒,但看不见用笔的痕迹。显然,如果不能把丁氏的体会进行变通,不能活学活用,也就很难达到这样一个高度。而这些难以言传的技巧和经验,人们习惯上称之为“秘诀”。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清王朝的土崩瓦解,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新生活运动改变了很多人陈旧的观念,即以容像为例,有的人家开始在瓷器上烧制容像,有的人家则是把纸质或绢质的容像换成了比较坚固的木刻样式。“瓷像为青花瓷半身像,反面写有死者生卒年月。木刻像反面除死者生卒年月外,还有安葬地点及朝向等,该像为上等木材雕刻而成,按死者生前素日衣冠容貌所制。”(《歙县志》,中华书局1995年版)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生活的快捷、便利和高质量,容像走向末路是迟早要到来的事情。 (作者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