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徽州文化密切相关的屯堡文化之新开掘 ——2016贵州屯堡文化研讨会侧记 方利山
2016年7月27—30日,由“贵州屯堡文化研究乌当研讨会组委会”主办的“2016贵州乌当卫所屯堡文化研讨会”在贵阳市豫章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和贵州的屯堡文化研究专家学者近50人参会,交流学术论文、资料20多篇。会议安排了主题演讲,论文交流研讨,屯堡古村寨考察。 “屯堡”是明代朱元璋“调北征南”、“调北填南”时“屯军”、“堡兵”的简称。六百多年前明初朱元璋为巩固云、贵边疆,“调北征南”,从大江南北陆续调遣军士入云、贵屯兵戍守,建立“卫所”制度,寓兵于农,移民以就宽乡,这是明代朝廷对开发贵州的最大动作。“卫所”制度形成的“屯堡”村寨及产生的独特的“屯堡文化”,近年成为中华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热门活题。 这次研讨会,在安顺地区屯堡文化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贵阳近郊乌当的马堡、羊昌堡、谷溪堡的“屯堡文化”现象作了新开掘。人们发现,马堡等三堡是当年贵州前卫左千户辖地。马堡村寨当年军屯的城堡遗址遗迹还有大量留存,而马堡村寨汪氏、张氏等十大姓氏几乎全是江南徽州人的后裔。继明洪武十四年(1381)徽州休宁汪灿因“调北征南”入(安顺)普定卫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徽州歙县亩材村汪胜保也因“调北征南”留居贵州马堡,而徽州歙县张家村的张德祥也和汪胜保一样,入黔留居马堡,成为马堡汪、张族人的先祖。他们把徽州汪华信仰带到马堡等三堡,遍建汪公庙,塑汪公像,广泛流行“背汪公”,汪公祭等民俗活动。在马堡村寨考察时,我们在村民汪炳福、张培华、许必相家中,看到他们在堂屋里都供奉着“越国汪公之神位”,在马堡村寨,原来的汪公庙已毁,而汪公神像至今仍在尚存的文庙中,受到村民的膜拜。据村民介绍,马堡“十街”,除有五街等不祭汪公,其它各街家家都供奉汪公,是这一地域最重要的民俗。 贵州“屯堡文化”作为“卫所”文化,对明代巩固云、贵边疆国策的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这种特色移民文化对我们了解贵州“黔文化”也有重要意义。同时贵州“屯堡文化”和徽州文化的这种内在血缘关系,又为我们扩开了徽州学的又一个新领域。 笔者得会议主办方的盛情邀请,第一次来到徽州先人守卫边疆、浴血战斗、屯边生息的贵阳村寨古堡,景仰追思之情油然而生。我在会上介绍了徽州文化和屯堡文化的血脉渊源,提交了《徽州与屯堡》、《屯堡“抬汪公”源于徽州文化》两篇文章,和“屯堡文化”的众多专家学者作了学术交流,上海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安顺师范学院、贵州省社科院、贵州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等许多资深专家的研讨,多有新见,收获很大。 我们相约:努力筹办“徽州文化与屯堡文化学术研讨会”,把中华这些特色文化研究继续向纵深推进。
2016年8月2日于徽州屯溪宝徽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