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两年之久的郎酒老板汪俊林最新“复出”。
昨日(8月31日)下午,郎酒在其官网挂出“汪俊林董事长为700多新员工讲授入职第一课”的照片,宣告其正式“回归”。 汪俊林亦给出承诺,带领郎酒向销售百亿目标发展。一位熟悉郎酒的人士张林(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郎酒今年销售预计能达到60亿元。 今年7月初,红花郎也曾宣布严格控货,欲理顺渠道体系。目前,红花郎虽已恢复供货,但尚面临价格“倒挂”问题。近期,郎酒集团的战略中,强调了旗下产品的顺价销售。 在外界看来,汪俊林的回归,对郎酒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汪俊林“回归”连开三天会 昨日下午4时23分,郎酒官网挂出“汪俊林董事长为700多新员工亲授入职”的一则消息。 其实,昨日一早,汪俊林回归的消息就在酒业内被广泛传播。源于郎酒集团副总裁、新闻发言人李明政在“郎酒视界”公众号上所写的一篇文章。“风波过去…….他(指汪俊林,记者注)回到工作中就立马召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连开三天会议。要求重树信心,转型升级,并为公司制定了一个宏伟的三年目标。大家原以为他可能心灰意冷了,至少应该有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可是他没有。”李明政在该篇文章中如此说到。 昨日下午,李明政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因为汪俊林已开始“上班”,因此写下了这篇文章。 对于李明政文章所指的“三天会议”,记者尚未能获悉其召开的具体时间和内容。 如今,汪俊林重新在官网亮相,亦宣告了汪俊林的正式复出。2012年底,汪俊林被调查的传言开始兴起,之后,其再未亮相过公开场合。 但据酒业人士、《酒道》杂志总编辑吴冕梳理,其实,从2014年至今,整个郎酒集团的平稳运行都在汪俊林的部署掌控之中。这其中,有两次重要会议是大家熟悉的:一次是郎酒去年6月中一次会议,二是今年7月初的郎酒半年销售会议,汪俊林均出席了会议。 张林的工作,日常与郎酒高层多有接触,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去年以来,汪俊林实际已参与郎酒的工作,只是没有公开露面。在他看来,如今汪俊林“回归”,无疑是对郎酒应对调整有着积极意义。 不过,对于上述说法,记者尚未从郎酒集团获得证实。 立下销售重回百亿目标 张林透露,今年郎酒销售额预计能够达到60亿元。前述郎酒官网文章亦提及,汪俊林承诺,“我会带领集团公司稳步持续的向前发展”,“带领郎酒向100亿、200亿发展”。 时间回溯到2002年,汪俊林通过旗下宝光药业整体收购郎酒集团。彼时,郎酒处于经营不善、债台高筑之境地。 作为川酒“六朵金花”中第一家改制为民营的酒企,郎酒后来得以快速发展,在以红花郎为产品“头狼”的增长带领下,销售额到2011年首次突破百亿元。2012年,郎酒销售额达到110亿元高峰。 不过,郎酒这一高速发展,亦伴随着行业共同面对的一些不小问题:主要是白酒产品渠道库存高企,一部分产品实际仅是卖给经销商,并未真正被消费者喝掉而是积压在渠道上。 此轮酒业调整以来,郎酒一直寻求解决红花郎渠道库存的问题。今年7月初,郎酒还宣布严格控货红花郎。“红花郎库存从2012年底到2014年底下降了70%。”郎酒方面曾透露。 据行业媒体所报道,郎酒在今年半年销售会议上强调,要稳步强势推进市场不变。“坚定推进营销分离,继续鼓励加大对消费者培育的投入,需要坚定稳价顺销,郎酒所有产品必须顺价。” 目前,红花郎10年等主力产品仍面临着价格“倒挂”问题。成都一位郎酒经销商表示,8月份,郎酒方面已恢复了红花郎的市场供货。但目前,红花郎10年的批发价在220元/瓶左右,仍低于其最新出厂价280元/瓶。 郎酒仍需就红花郎等做到顺价销售。而针对“处理好商家与客户的关系。”汪俊林对新员工们表示,“客户各有想法,各有所求。我们的目标就是与客户一起做好市场。” 对于郎酒的人才培养,汪俊林在新员入职培训上表示,“要大力培养新的年轻干部,大胆使用年轻人,把有能力、有想法、想干事、想挣钱的年轻人尽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汪俊林,1992年初到泸州制药厂,迅速将当时年收入仅200万的制药厂打造为目前年收入过4亿的民营宝光集团。除担任宝光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外,汪俊林目前还身兼郎酒集团董事长、郎酒销售公司总经理,四川大型国企长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泸州老窖股份公司董事,泸州市投资公司副董事长等多种职衔。 学医出身的汪俊林,虽然外形儒雅,书生气十足,但却是行业的“资本大鳄”,而汪俊林的经历也非常丰富。在做郎酒前,曾在四川著名民营企业恩威集团当过医药研究所所长,后又为当地政府赏识,出任泸州制药厂厂长。 1994年,以泸州制药厂转制构筑了民营宝光医药集团。2001年,汪俊林上演“蛇吞象”的资本收购大戏,将总资产15亿元、净资产6亿元的四川酒业“六朵金花”之一的郎酒揽入怀中,而通过掌控郎酒,宝光药业又顺利借壳成都华联。汪俊林以超亿元身家成为“白酒首富”。 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单,汪俊林以81.9亿元排第67位。 在泸州,瘦瘦的汪俊林是个传奇人物。汪先后让泸州制药厂、四川长江机械集团和郎酒集团3个大企业起死回生。1992年,汪俊林被泸州有关部门从成都恩威集团挖回,任当时举步维艰的泸州国营制药厂厂长,传奇生涯就此展开。当时,我去的时候,汪俊林回忆当时情景:泸州制药厂已经处于半停产阶段,100多人的厂1年竟然只有200万元的销售收入。仔细一调研才发现,销售部的工作人员竟然全是"坐商",在办公室用电话来进行销售。这当然不行,于是第一步就是变"坐商"成行商,然后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结果当年的销售额就上千万元。1993 年,又趁热打铁搞了企业转制---让职工持股。到1995 年时,完全转制成股份有限公司。这就是后来的宝光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