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感觉…
汪国寿 徽州,有梦里老家之说,常回老家看看,有不一样的感觉,这是天下汪氏族人的共同愿望和期待。2015年7月14日至20日,我因公下榻在黄山阳光酒店,在七天公务之外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要与关系较好的汪晓明等宗亲们在一起,在走访、交流和逛街过程中,也让我有机会在“百鸟亭”越国汪公会馆,得到了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会长汪炜等宗亲的亲切接见和热情招待。不当如此,当天晚上喝得有些微醉的我,是汪晓明把我送到宾馆,还把家里才买的一辆新电瓶车给我用,而自己骑的是旧车,说出门、逛街、到附近景点游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坐公交还要等,在一个礼拜的时间里,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是公务还是私访宗亲,都为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本来汪炜会长等一行,7月初在芜湖鸠江区二坝和繁昌平铺汪氏宗祠走访调研时说好的,我这次因公去徽州要请他及研究会的人小聚,可在汪镇西百鸟亭酒家二楼餐厅入座后,汪炜会长笑着说,今天我来请国寿,我说,那我下次做东吧,在坐的研究会副会长汪镇西、秘书长汪怡民、副秘书长汪晓明及夫人、办公室主任汪文慧,以及汪炜会长的几个朋友等十多个人,欢聚一堂,在边吃边聊中,谈国事也谈家事,而更多的还是谈徽州文化和汪华文化,虽然都是长辈,但都是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之中,让我感觉到恬静,自然和开心,让我感觉到了热情周到,更让我感觉到由衷的亲切、温暖和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天下汪氏,根在徽州,这是我们此次相聚说得最多的美词,是的,古话说只有千年的家庭,没有百年的亲戚,意思是说家庭一千年仍然是宗亲,而亲戚十几年或几十年后却是物是人非了,谁也不认识谁了。这可能续修宗谱的意义之所在吧?各位宗亲相聚在一起,从老祖宗开始理一下,就能携算出每个宗亲是多少代,是长辈还是晚辈就不言而终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中华家族文化传承呢。从历史上说,是时空与时间上的变化,宇宙之深,万物之始,几百年或上千年却是弹指之一挥间啊。从地理上说,对于现代高速运行的交通,徽州在那里?是远隔千山万水,还是只有一小时或十几小时的路程,已不是什么难事了。从亲缘上说,是血是脉是根之缘故,有了这血这脉这根的存在,远隔重洋的汪氏后裔,回到老家时,让你淆然泪下,让你激情澎湃,让你情不自禁,让你有说不完的千言万语……,什么都别说了,一杯陈酒仰脖而敬,是长辈是晚辈都不重要,那是时空的,年龄相近相反的都喊兄弟也无妨,也免了过去那种见了长辈要下跪、叩头的老规矩。 在徽州文化和汪华文化研究上,汪炜会长可谓是专家,在研究会办公室汪文慧主任给我提供近十本《徽州魂》、《大唐越国公汪华文献史料集》、《徽菜与营养》等大量书箱的基础上,不久前的大江南北访宗亲时,在二坝交流和探讨徽州文化、汪华文化时曾说过,汪炜会长说要送我一套资料,我也没赶问送我一套什么书,没想这次见面后,汪炜会长还一直记在心里,一见面,第一件事就送我一本由他与方利山合著的,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源的守望》,这是国家级最新科研项目,属于徽州生态文化保护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之一,拿着这本厚重的书,我感到心里热乎乎的,万分高兴。7月17日,又应汪炜会长之约,让汪晓明带我前往七楼拜访了等候在黄山市政协文教医卫体办公室的汪炜主任,看我与汪晓明来了,他起身到门口迎接握手,笑脸相迎,就座切茶,在交流和谈笑中,汪炜会长直入主题,在他的办公橱柜里拿来一本又一本由他组织编写或自己写的书给我,有《天下汪氏》2013—2014年合订本、有他自己总编的《汪华颂歌书籍》、有他主编的《中国徽州古街》以及《古徽州官吏勤廉史迹》等大量书籍,又有十几本之多,汪晓明说,有些书我都没见过,会长却给了你,你这次收获可真大呀,是的,我一直对徽州文化很感兴趣,早在2002年我独自一人到西递、宏村采访,后又因公或随文艺界采风深入到南屏村、凤凰源、屯溪醉温泉、夹溪河、徽城和徽州大夹谷等地多次进行采访和旅游,也有幸与芜湖大画家应天齐相识并交流,那时他在西递有一幢绘画创作基地,那一次我也创作了一些诗作及摄影作品,而这一次与汪炜会长交流,是我第五次来黄山徽州,意义更进一步了。 百鸟亭,明清古迹,建造时,有九十九只姿态各一的鸟,故称“百鸟亭”,是古徽州著名的名胜古迹和景点,在黄山在屯溪在徽州在阳湖镇,没有谁不知道百鸟亭的。现在百鸟亭酒家右侧有原建筑一间,雕梁画栋,保存完好,这是遗迹,空着,给来酒店客人停放机动车用。从百鸟亭到后院,这里是黄山市古徽州构件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汪镇西私家庭院和民宅,位于黄山市东北部的阳湖镇的新安江畔,集越国汪公会馆门楼、徽州古迹收藏馆、徽州古建筑构件有限公司、百鸟亭酒家、以及在此办公的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汪华文化书画院、汪华武术研究院等办公场所与一体。南来北往寻宗亲的人络绎不绝,在越国汪公会馆门楼前拍照的,在汪华文化研究会办公室寻根问祖的,在收藏馆参观的,在汪镇西办公室谈生意的以及在百鸟亭酒家聚餐的,大车小车来来往往,真是生意兴隆,热闹非凡,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是的,文化离不开经济的支撑,经济离不开文化的宣传,这是汪镇西宗亲常说的一名话。从来没有孤立的经济,也从来没有孤立的文化,只有两者相结合了,才各有活力与后劲。当初,汪镇西无偿为汪华文化研究会提供办公场所,现在给他带来了人气,也在生意上一步步走向成功和辉煌。但是汪镇西没有忘记文化的无形资产给他带来的好处,他每年都要为汪华文化研究会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接待上的方便,真正做到了双方互惠互利和共赢。现在全家以企业、饭店等经营场所为职业,儿子汪昆重点打理百鸟亭酒家,汪昆的母亲、妻子也在酒店帮忙,公司主要由汪镇西负责,生意做向全国各省市,甚至国外或东南亚地区,都是通过网络订购和发货,一批批订单堆放在办公桌上,按照汪总自己的话说:真是忙不过来呀。 屯溪老街,野火烧不尽,古街又逢春。当年的古街最繁华处,是镇海桥边的大门,这里是横江与渐江的汇合处,河面宽敞,河水碧清而微微流动,一眼望去,气派雄伟的文峰桥茶楼,在桥的中央屹立着,很是壮观和美丽,早晨镇海桥下的码头上妇女们在洗衣洗碗,男人们排开一字型的钓鱼杆,东方的太阳正山头上露出微红色的光芒,随着时代与经济结构的变化,镇海桥边的码头渐渐退色,正大门调个格了,从市中心的广场向镇海桥这边延伸,拐湾向二号马路这一段老街也相对变得冷清多了,上了码头大堤向东是老街上的古玩市场。宗亲汪晓明也是爱好颇多,这里看看那里问问,长长的屯溪老街古玩市场,从码头边穿德阳楼一直到二号马路,尽管买的人不多但看的人还真不少,我买了一本《徽州古街》、宣纸等,汪晓明买了两刀二尺半宣纸,就打道回府了。 当晚应汪镇西之邀,在百鸟亭由贵州茅台酒集团监制的阳湖老窖招待之后,由汪善余前行,我与汪晓明、汪镇西随后一同来到了位于屯溪老街广场边汪善余自己家门面商铺,由妻子主营家用电器的商铺却成了汪善余的书法创作基地了,四周的墙面上挂满了装裱好的书法作品,已加入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的汪善余,在屯溪老街名家如云的地盘上,不当有自己的铺面,也在铺面一步之遥的屯溪老街广场附近有他的三层小洋楼,他把自己家的一楼大商铺租了出去,上面二层是他与妻子的卧室,女儿在芜湖一所大学读书,而自己家开的商铺是租的别人家的。听汪晓明说国寿老弟也对书法情有独钟,汪善余便拿来笔墨,略有所思地构思着他艺术情怀,在阳湖老窖酒的微醉作用下,欣然为我写下“名园绿水环修竹,古调清风人碧松”天下著名的林园诗,让我喜出望外。他指着落款黄山梓石轩是全国书法好友为他取的,他说他喜欢用梓石轩这个名号,一拿起笔就心潮澎湃,纯时心中掀起轩然大波,走进了艺术境界。 字写好后,汪善余要我与汪镇西、汪晓明去屯溪老街名店汪一挑馄饨店吃点什么,远远看见汪一挑站在门口,见我们去了,他马上摆上小圆桌,本来是汪善余请的,汪一挑却说到我这里来了还用说吗,肯定是我请了,于是上了名菜脆萝卜、毛豆腐、炸臭干子和自家酿造的糯米酒,汪一挑述说他经营馄饨的故事,在徽州、在绩溪、在祁门等地,都设有汪一挑的馄饨分店。果不虚传,馄饨真是爽口极了,只是我在汪镇西家吃的太多,真的一点都吃不下,但每样都还是要饱尝一点的,不然多费了汪一挑的好意了。刚开始时,汪一挑每天天刚亮时就起床,挑着馄饨担子穿石街,走土路,戴晓月,披晚星,才把生意做出来。是的,吃了汪一挑的馄饨让我有一种销魂之感。 艺术在徽州是一种精神上的食粮,不尽在屯溪老街被称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的氛围之中,就是在普通百姓家、白领人和上班族也都是酷爱书画艺术。在屯溪横江之边,黄山市国税局人事教育科科长、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黄山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黄山市汪华文化书画院院长的汪飞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天我在黄山学院吃过晚饭后,同事约我到渐江文峰桥上茶楼去坐坐,话音刚落手机响了,是汪晓明打来的,说他已与汪飞约了,跟他说芜湖繁昌的一个宗亲要来拜访他,在《天下汪氏》家刊上我曾拜读过这位大名鼎鼎书法家作品,从文峰桥向西绕镇海桥,走过不到10分钟,在一幢二层的小洋楼门口,见到了汪飞,他高高的身材,话虽不多却满面笑容,是一个典型的俊美男子汉,引我们进屋后,直入他的听松斋逸心堂,这里是汪飞的创作室,也叫汪飞书画创作工作室,宣纸成堆,笔墨纸砚应有尽有,镇纸和各种小工艺品在书架上,玲琅满目,让你走进了艺术的天地。不用我直说,汪飞就铺纸在写字了,这是多么痛快的一件事,如果不是宗亲就没有这么直截了当了,如果不是宗亲第一次见他,看着他门前若大的庭院说这说那,就象进了自己的家一样,说着说着,他说他还和繁昌国税局的吴宗骏是好朋友,而吴宗骏也是我多年的好文友,一边听着他的说话,一边与汪晓明在尽情地欣赏着汪飞那静静地沉思在创作之中,一刻功夫,“古诗新意”、“苍山毓秀”两个横幅闪耀在我的面前,让我感到无比激动和开心。汪飞的书法作品,字体清秀,雅静稳重,艺术性极高,这是我收藏的书法作品中很有些份量的作品之一。 短短的几天,让我无法把我回家感觉全部写出来,都是由汪华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汪文慧和副秘书长汪晓明为我准备书籍和一到带我走访,才让我们有共同的感受和默契,让我们的合作成为永恒的友谊、友爱和友情。汪文慧是安庆人,汪晓明是祁门人,汪国寿是繁昌人,到徽州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为此黄山退思堂月波汪晓明给我创作了“根在徽州”和“九九归一”两幅意义非凡的书法作品。在几天的活动和交流中,根在徽州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宗亲们的共识,根在徽州就有种回家的意味,有着丰富的血缘内涵和汪氏文化底蕴,在徽州路与新安西路的汪师酒店,被选为特型演员林彪之一的汪文宏,让我仔细一看还真的很象呢,他与妻子共同开一个小餐馆,一个是自家酒店的掌勺,一个是自家酒店的跑堂,也可以说夫妻店吧,这天晚上汪晓明带我及几个朋友一同来到汪文宏家餐馆吃饭,酒店不大,门面朝西,生意却很红火,徽菜味道极浓。聊着聊着就说起书法字画来,汪文宏的女儿汪娜上小学时就对中国书法艺术有着浓厚兴趣,从高中到读大学,从没弃对书法的热爱与努力,在市级和省级举办的各类书法大奖比赛中曾多次获奖,得到了同行与在校师生们的高度评价,临走时,我让他女儿在网上搜索曾获过兰亭书法大奖的韦期琴,她是芜湖人,如果有机会相识,对他们女儿会有帮助,我们也祝愿小汪娜一天一天的成长,在书法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总之,在徽州艺术的氛围让你深深打上烙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艺术每天都在创造,一天一天的积累让艺术变得雄厚,让人变得充实有意义,日子也是有滋有味的了。徽州--宗亲,徽州--艺术,让我们有回家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