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2420|回复: 7

习俗因时而变春节内核不变

[复制链接]

18

主题

63

回帖

1526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6
QQ
发表于 2015-2-27 18: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习俗因时而变春节内核不变


     春节,作为一种中国哲学的历史积淀,也就不存在形式上俗与雅的争论,真正需要传承的,不在风俗种种,而在于它深层次的核心理念——家和万事兴。 同一个节日,有人看它流俗,有人看它高雅;有人呼吁改造,有人坚持传统。一个“俗”字衍生出的关于民俗和鄙俗的争论,在春节这个特定的日子里,甚至蔓延至关于春节的所有话题:有人抱怨春节移民潮,有人却在高唱常回家看看;有人努力“落实”传统的每一个细节,有人却举家出游对节日喧嚣避而远之。春节,到底该不该创新,而我们又到底应该坚持什么?
    其实,自有春节以来,很多传统被传承了下来。例如,我们今天的年夜饭,就是古代“春盘”的演绎,而盛于唐宋的“春社”大致是“庙会”的前身,元宵“灯会”则更是一脉相传。正是因为家人团聚的观念从未变化,也导致一些社会现象如出一辙。例如,清代的《燕台月令》形容正月里的北京“片子飞,空车走”,大概和今天京城里春节期间“微信满天飞、路上车很少”的情形相仿。 许多传统在传承的过程中,发生了形式甚至本质上的改变。例如前面提到的“片子”,是宋代以后开始出现的一种替代登门拜年的祝福形式,类似于贺年片,而贺年片演变至今天,也经历了电话、短信、微信等多种形态的变迁。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传承千年的“红包”,虽然名称没变,但这两年“抢红包”已然成为比“偷菜”“抢车位”还叫人兴奋的乐子。当然,也有一些春节传统正在消失或被人遗忘,其中有门神、年画一类传统艺术形式,也有送穷神、大祭等风俗活动。 窃以为,大可不必为一些形式的存在而喊俗,也不需为一些传统的消失而过激。
   传统的传承,需要相匹配的土壤和环境。自然传承,才是风俗传统跨越时代最具生命力的形态。在今天的东南亚多地,依然过着一个重要的中国节日,叫做“九皇斋节”。过节时,当地人穿白衣,食素斋,聚会活动,拜道教人物,甚至用铁钎子插入面颊,用鲜血表示忠诚。我曾经不解地考证这个节日的由来,最终发现,它是清朝初年一些有志于反清复明的闽南人虚设的由头,借祭拜九位道教祖师追念明朝的九位皇帝。后来,一些人下南洋,把这个节日带到了东南亚。在清朝,这个节日不具备繁衍的土壤,而在东南亚,却受到喜欢热闹的当地人的追捧,传承至今。同一个传统,在不同地域,产生了不同的命运,这又何以用一个“俗”字来评判。 由此可见,有些风俗不必刻意复兴,有些传统尽管包含文化内涵,却因为缺少了繁衍根基而必然会被淘汰。如今,还有多少人会在现代鸽笼般的公寓楼里张贴杨柳青年画?还有多少人会听得懂春节的老戏? 春节的出现,是古人顺应自然规律、崇尚自然和谐的表现。冬春交汇、四季伊始、万物更新,所有关于春节的活动,都围绕着“自然”这个主题展开,或加以延伸,或赋予寄托,或假以寓意,进而形成今天春节的面貌——  一个融合了忠孝、团圆、天人合一等社会哲学的复杂传统理念综合体。
    由此而论,春节,作为一种中国哲学的历史积淀,也就不存在形式上俗与雅的争论,真正需要传承的,不在风俗种种,而在于它深层次的核心理念——家和万事兴。小家如是,大家如是,国家也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922

回帖

7万

积分

版主

我是汪洋大海一滴水。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27
发表于 2015-2-27 19: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固始汪德进 于 2015-2-27 19:49 编辑

        好一篇劝和的精典作品,凡作为一名迷途的汪姓人,应该迷途知返,消除前嫌,化解恩怨,不记名利,皆应为汪氏家族整体的繁荣昌盛作贡献。谢谢汪源本家!

点评

“凡作为一名迷途的汪姓人,应该迷途知返,消除前嫌,化解恩怨,不记名利”,你好,你这一句说得有点让人莫名其妙啊,谁是迷途的汪姓人?谁应“迷途知返”?和谁有恩怨?  发表于 2015-3-10 10:05
祝汪氏家族枝繁叶茂与日月同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786

回帖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总  &#1

Rank: 6Rank: 6

积分
13347
QQ
发表于 2015-2-27 21: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诚地祝愿本家们幸福、快乐伴随永远! 精彩网络空间人生的路上,相逢是首歌,歌手是你与我,人生路上彼此坚定执着,感动,感谢,感恩,感慨,漫漫人生路上——岁月如海,亲情如歌!祝全体本家每天都开心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4033

回帖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086
QQ
发表于 2015-2-27 21: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829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

积分
34636
发表于 2015-2-28 09: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礼宝 于 2015-2-28 09:06 编辑

    汪源先生诠释了春节的内涵,很受启发。借此机会谈点我对春节的感性认识:
    在古代那个农业经济年代,先辈们利用“冬藏”这个农闲时节,创造了生命力极强的传统节日——春节,沿袭至今仍有无限生机。从春节现象上看:首先,“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把一家人牢牢团结在一桌上,这在平时,很多家庭是办不到的奢望;其次,新年初一,宗亲齐聚祠堂,祭祀先祖,相互祝福,这是一年中唯一不经组织的自发性聚会;再次,新年初二开始,亲戚间拜年,这也是一年中维系亲情的最具特质的一次......综上所述,春节提示人们:感恩尽孝、敦亲睦族等传统美德,故春节堪称传统美德的教育节。
持易处世,谦和为人,此为“易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346

回帖

590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908
发表于 2015-3-1 00: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汪礼宝 发表于 2015-2-28 09:01
汪源先生诠释了春节的内涵,很受启发。借此机会谈点我对春节的感性认识:
    在古代那个农业经济年代 ...

    中国历史上早有“春节”,不过当时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在《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南北朝时,“春节”则泛指整个春季。     、
 虽然中国过春节,即过年的历史非常悠久,但现行的“春节”,即把夏历正月初一作为过年之日,称之为“春节”,并且放假,却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定下的。      
    1913年(民国二年)7月,由当时北京(民国)政府任内务总长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中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中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则称为“春节”。这再次巩固了春节的地位。        
      多年来,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都重视民族传统的新年,把春节当作真正的“年”来过。人们接受“春节”称谓,是因为它既区别了公历新年元旦,又因其在“立春”前后,春节表示春天的到来或开始,与岁首之意相合
寻找同宗同门宗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829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

积分
34636
发表于 2015-3-1 08: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杰 发表于 2015-3-1 00:10
中国历史上早有“春节”,不过当时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在《后汉书•杨震传》中有 ...

     我们这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次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完年”)结束,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由此可见,春节在我们的意识形态里已经扩展为一个较长时间段,而不单纯是正月初一这个时间点了。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活动形式以祭祀祖先、迎禧接福、走亲访友(拜年)为主,保留浓郁的民族特色。
持易处世,谦和为人,此为“易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