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记者参与“走进大别山 建设新农村”的大型采访,在下乡采访时记者无意中发现了小颂玲。 小颂玲是一个弃婴,出生不久就被亲生父母抛弃,新县千斤乡戴湾村的汪世中、代绿荣婚后多年不能生育,就在路边捡起了她。小颂玲一岁时,养父母发现孩子是个聋哑人,在她耳边大声喊她都没反应,到了说话的年龄,只会“啊”、“啊”地叫。 聋哑的孩子自然无法正常上学,但小颂玲却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同龄的小朋友不用的语文、数学课本,她拿到家里,一遍遍抄写,记者发现她时,她已经有了6个抄满汉字和数学题的作业本。她会写很多汉字,却不知道她写的汉字是什么意思,对她来说,汉字只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 更不幸的是,今年2月,小颂玲的养父去世,养母患上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后来,记者将小颂玲带到郑州,希望能查出致聋的原因、能不能治疗。检查的结果是这样的:孩子只能戴助听器来“补偿”听力,让她听到声音,然后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最终回归社会,成为一个“正常人”。小颂玲听力损伤严重,另外,年龄大了,早过了语言学习期,需要戴智能数字助听器。 小颂玲是幸运的,她的故事经本报报道后,引来了如潮的爱心,个人、群体、企业都把手伸向了她。 来郑州前,小颂玲依依不舍地坐在自家的石阶上。 戴上助听器后,小颂玲听到了声音。 资助小颂玲的好心人给她送来了礼物。 涓涓爱心 24岁青年斯琴巴特 送来工作两年的全部积蓄 斯琴巴特今年24岁,蒙古族,在河南青少年素质发展中心工作,才参加工作两年,并不富裕,从本报看到小颂玲的故事后,他与记者联系,希望帮助孩子。 当从记者那儿了解到小颂玲听力损伤严重,发音功能已经退化,时间紧迫,需要尽快进行“抢救性”强行康复训练时,巴特很着急,9月8日,他将一万元现金送到报社,希望尽快把孩子接来,赶紧进行康复治疗。 9月10日,巴特和记者一起,奔赴大别山,将小颂玲接到郑州。当天晚上,巴特将小颂玲接到家里做客。 巴特说,他才参加工作两年,这一万元几乎是他所有的积蓄,但这些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没有比这更有意义了。小颂玲到语言康复中心训练后,周末,他会将孩子接到家里,让她感受家的温暖,巴特说,他们全家人都是孩子的亲人,他们不会让孩子感到孤单的。 爱卡汽车网车友俱乐部 网站上募集3000元善款 8月初,在看到本报报道的小颂玲的故事后,爱卡汽车网车友俱乐部河南分会的车友们在自己的论坛上发起了募捐呼吁,号召车友们为这个不幸的聋哑孩子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车友“无悔!”、“银色Golf ”等,不时在“爱卡汽车网”的论坛上发布小颂玲的最新情况,并建立爱心账户,这个100元,那个200元,募集到了3000元善款。 昨天,在西门子服务中心配助听器时,车友们派了4个代表,将十几个网友捐献的善款送到小颂玲手中。车友们还表示,以后周末,他们旅游时将带上小颂玲,让她接受、感受更多的外界信息,帮助她成长。 西门子助听器经销商 “半送”一副智能数字助听器 小颂玲需要一副高质量的智能数字助听器,记者联系上了经销西门子助听器的河南声望听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朝晖,王总在听了小颂玲的故事后,深表同情,表示将尽最大能力帮助小颂玲戴上助听器。 9月12日上午,声望听力公司免费为小颂玲做了听力测试,从听力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小颂玲属重度听力损伤,但戴上助听器后,日常交流应该不成问题。根据她的听力状况,听力专家紧急为她选配“最适合”的助听器。 昨天上午10时,经过研究,专家们为小颂玲选定一款数字助听器,市场价每副为30160元。鉴于小颂玲的情况,王总表示,他们也献一点爱心,算是资助小颂玲,以低于进价的12000元价格为她配置助听器,并免费送耳膜、电池,另外,终生免费保养助听器。 郑州海之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承包”孩子的生活费 郑州海之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的国内首家美容DM连锁资讯刊物《漂亮女人》的主编王华女士从本报看到小颂玲的故事后,找到记者,表示可以资助小颂玲的生活费用。王华女士说,他们公司有30多名员工,一直想做点爱心事业,小颂玲到康复中心训练后,他们可以负担她每月的生活费。王女士说,他们的费用来源有两个,一是从员工的工资里,每人每月抽取10元钱,二是从与客户的每笔业务中,抽取10元钱。这样,每月就有800元左右,这些钱可以拿来承担小颂玲的生活费用,以及添置生活必需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