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7319|回复: 2

江西古镇及其保护

[复制链接]

21

主题

229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082
发表于 2006-9-6 00: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西古镇及其保护  
作 者:江西省文物局 陈新民   
--------------------------------------------------------------------------------


    江西属江南丘陵带,四周环山,境内水系发达,江河蜿蜒于丘陵之间,形成许多临水的丘陵盆地,为古代聚落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唐、宋以来,江西农业、手工业蓬勃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有的聚落逐渐发展为以商业为主的集镇。这些集镇历史悠久,在形态和风格上各具特色,但在当前乡镇建设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保存完好的古镇已经为数不多了。为了抢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2003年11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了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其中有铅山的河口、浮梁的瑶里、贵溪的塘湾等古镇8处,并要求编制保护规划,切实加以保护。

前街后河,前店后宅的布局

    古镇是历史上物资集散和交易中心,多数在交通方便的地方。由于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古镇的形态也就多种多样。江西古镇多建在江河之滨。水依山转,镇随河弯,与群山隔河相望,形成山屏水绕的基本格局。古镇多采取前街后河的布局,店肆栉比,街巷纵横,沿河水埠,码头错落,镇外通衢广陌,高桥空悬,构成古镇的基本形态和景观特色。

    古镇街道两旁的房屋多为前店后宅的模式,前店临街适合热闹的集市,后宅居住需要恬静的环境。前店后宅恰好把闹与静结合起来,适应集镇经商和居家的需要,如果后宅临河,那就增添了静谧的自然空间,为汲水、浣洗、纳凉等活动带来了更多的方便,成为古镇更为理想的建筑模式。

    古镇尚保留石板的街道,有的中间用长条石,两边铺鹅卵石,长条石都直铺,使街道产生一种修长的延伸感,其实是为了独轮车行驶的需要。街道两旁的房屋多为一屋和两层,铺面一间接一间排列着,间或有条大巷直通河岸码头。店铺之间用马头墙分隔,一道道马头墙昂首错落,富有韵律感,也给古镇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铺面在斜斜伸展的屋檐下,有意留出一步门檐,既可遮阳避雨,又空出隔墙供书写招牌、幌子,如某某商号、南北杂货之类,更加增添了街道热闹的商业氛围。

    古镇街道不宽,大都在三、四米之间,虽然显得狭窄,但却有紧凑、宜人之感。街道与店铺浑然一体,街道是店铺空间的延伸,店铺是街道空间的围合,两者在空间上是互相沟通和渗透的,店内货物街上一目了然,街上活动店内一览无余。街道的功能不仅是交通,而且是商品交易、人际交往和其他活动的场所,还有艺人在街头弹唱,孩童在街上嬉戏等文化功能。街道的多功能和宜人的尺度,恰当的比例所形成的空间品格,使人深深地感受到古镇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韵味。

“青山、绿水、河埠、人家”的古韵

    河岸,是沿河建筑和风光相结合的一道风景线。跨越河道的桥梁是山水城镇构图中最美的景物。站立桥头,青山、绿水、河埠、人家,尽收眼底。昔日运输繁忙的河道今已冷落,但河岸码头尚存,已成为古镇的历史陈迹。沿河码头是旧时水陆运输的交接点,常常是立巷的延伸,数十级石阶上通街道,下至水边,是个聚人气、集物流的地方。沿河建筑是临街建筑的后院或杂屋,落在河边水上,虽然一栋栋紧挨并连着,但形状不一,风格各异,有的石砌基脚承重高墙,开一两个小窗,有的似吊脚楼,从水中伸出几支砖柱支撑,如同水上楼阁;有的从后墙上挑出吊楼,设置一排木隔窗。尽管建筑形式不同,大都有侧门通向自家的河埠。那横向的石阶一级一级下落一直伸进水里,为住户用水提供了方便,是昔日妇女家务劳作的小天地。

    在弯曲的河岸边,参差错落的建筑,石阶高耸的码头和河埠,构成了山水城镇特有的一道水上风景线。

点、线、面结合的保护格局

    古镇是一个整体,不只是一条街道,几栋民居,而是由历史街区、传统民居和有特色的河岸组成的某一区域城乡物资交流的中心。它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于一体,融人文形态于自然形态之中,形成一个“天人合一”、社会功能齐全的大系统,因此,对古镇的保护,必须确立整体保护的原则,从古镇特征和保护要求来说,可分点、线、面三个层面。古镇的文物古迹是历史文化遗产,应列为保护的重点;街道、河岸体现了古镇的基本特征和景观特色,是保护的主线;古镇的形态和风貌反映了古镇总的形象,是古镇整体保护的最高层面。

    文物古迹主要是指那些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建筑物,如店铺、茶馆、民居、祠堂、会馆、书院、庙宇、古桥及亭、台、楼、阁等,应根据它们的不同价值,公布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在价值评估时,要考虑具有地方风格、体现古镇风貌的建筑以及与古镇历史和人物有关的建筑。对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应依照《文物保护法》规定,保护文物原状,或者恢复其原状。

    街道与河岸,是古镇的精华所在,是整体保护的两条主线,街道是古镇的核心部位,反映古镇的历史文化传统,可以说街道的形象就是古镇的形象。因此,街道的保护至关重要,但不能等同于单体文物的保护,街道是古镇最活跃的因素,要求它一成不变是不现实的。街道两旁的建筑经常需要修缮、改装甚至拆旧建新。对街道的保护主要是从整体上保护其形态和风貌,严格控制街道的宽度和临街建筑的高度,保护街道原有的比例尺度,保持街道以人为本的亲近性和亲切感,保持街道原有的交通、交易、交往等复合功能。街道交通宜以步行的传统方式,禁止机动车通行。街道路面原有的条石和鹅卵石应全面保护,修补时要用同样的材料,忌用水泥,以保护原有的历史感。至于保护街道的空间形态和风貌,主要在于控制临街建筑,那些店铺、民居的临街立面应保持原有的高度、形式和风格,内部可允许作适当改动,以适应现代市场和生活的需要。街道节点的处理体现了古镇营造的传统手法,如街头、巷口的牌楼、门坊,街道转折处的拱门及其题额、匾联,庙宇、府第前的影壁、石狮等都具有传统文化色彩,很值得重视和保护。

    河岸是山水城镇特有的景观,对它的保护主要是控制建设,保护河岸的传统风貌和水上景观,桥埠和码头反映古镇历史文化和景观特色,是保护的重点,不得兴建现代建筑,应保持原有的空间形态和环境风貌。沿河建筑是临街建筑的背立面,形式、风格各不相同,在控制建筑物高度和色彩的前提下,可允许其作适当的更新和改造,但对原有的河埠,即使已无实用价值,亦应保留。以反映沿河建筑的特征和往昔的居民生活,全面保护古镇水景的风貌、风味、风情。

    古镇的形态和风貌是古镇总的形象,整体保护就是要保护古镇的形态和风貌。古镇依河而建,随河伸展,采取前街后河的布局,街道与河道并行,巷道为其街楼,呈现弯曲的带状形态,而各类建筑的排列组合,又形成不同的空间形态,产生多姿多彩的环境风貌。古镇是一个整体,要从整体上把握古镇的形态和风貌,主要有三:一要保护古镇的传统格局,包括路网布置,构图轴线,街道与河道的互补关系;二要保护古镇的天际线,由高耸的建筑物与周围低缓部分所形成高低起伏的天际线,构成古镇轮廓,形成古镇的标志;三要保护古镇的景观特色和环境风貌,主要是保护街道立面、节点所形成的特色空间;保护沿河水埠、码头和桥梁所形成的水上风景线,使古镇的物质形态和空间形态,古镇的风格和风貌都得到保护。

    古镇的整体风貌还应包括周围的自然环境,如地形、地貌、山、水、林等。古镇寓于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环境是古镇生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古镇固有的自然风貌。保护古镇必然也必须与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城无水不秀,城无山不美。山水城镇本身就有自然生态的涵义。

    与此同时,还应注意保护古镇社会生活中所积淀的文化传统,如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民间曲艺、庙会、露天集市等反映居民生活和民俗风情的活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景观,具有诱人的魅力,同时,还有编织、刺绣、印染等传统工艺技能以及应时糕点、家常配卤和风味小吃等都是富有地域色彩的传统文化,要积极组织发掘、保护和传承,使其在古镇生活空间中继续存活起来。这对开发旅游,促进古镇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古镇是一个活的有机体,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而且有成千上万人生活、工作在其中,因此,对古镇的保护不同于文物古迹的保护,在保护规划和设计中,要全面考虑古镇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应当在整体保护的原则下,把保护传统文化与发掘、传承相结合;把保护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把保护古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把保护古镇风貌与设施更新、改造相结合,使古镇既反映历史文化传统,又体现现代生活文化,以科学发展观给古镇注入新的活力。
45世爽公--56世道兴公(歙县布政乡归化里)--58世记公(开化云台)--61世翰公(开化唐下)--67世照公(开化漳田)--84世圭准公(漳田)--90世人骅公(漳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523

帖子

8337

积分

新手上路

欢迎广大本家加我微信W3D660466

积分
8337
QQ
发表于 2007-6-3 21: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s:2]
永远为光宗耀祖而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157

积分

侠客

积分
157
QQ
发表于 2008-2-9 18: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江西的骄傲啊``````````
      五百年前是一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