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娃参加红军
在重庆市万州区社会福利院,住着一位不平凡的老人,他的名字叫汪永泰。一位早在1933年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过雪山战斗、草地艰辛,在八年抗战中担任八路军总部机要译电员的抗日英雄。
5月31日,记者采访了这位老英雄,走进了他血与火的故事中。
每天拿着放大镜读书看报是汪老的“必修课”。
汪永泰出生在四川巴中县玉山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时,他就开始给地主放牛。1933年6月,一条消息从远处传到了远在大巴山区的玉山场上:有一支红军队伍快开进来了!有人说这支队伍是穷人的队伍,专为穷人打天下……
果然,1933年6月10日,一支队伍开进了汪永泰所在的村子,他们身穿灰布衣服,头戴八角帽,帽子上绣着红五星。这些兵不仅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而且一个个还显得和蔼可亲。在队伍中,有几个十分精干的战士拿着话筒不停地向村民喊道:“乡亲们: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是穷人自己的队伍!”
汪永泰下意识地向他们走去,到了那几个战士面前,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对一个战士说道:“红军老爷,我想来当兵,行不?”
一位个子稍高的战士拉着他的手热情地说道:“小兄弟,我们是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在我们这里,个个都是亲兄弟,不称老爷,你要求参加我们的队伍,我们表示欢迎,不过你年龄太小了,现在还不行……”
听了这番平易近人的话,汪永泰要求参军的心情更迫切了,他不停地与这几个战士“磨嘴皮”,坚决要求参军。
渐渐地,天色暗了下来,那几个战士见汪永泰仍不离开,就将他带到连部,一个身材魁梧,腰间扎着宽皮带,操着湖北口音的人接待了他,那人见汪永泰个子不高,年龄也还小,仍不肯收他,可汪永泰还是缠着他们不离开,最后,那个操湖北口音的人又找来几个人商量了一阵之后,终于同意将汪永泰留了下来。
这支部队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九军73团一营二连,那个操湖北口音的人是连长,从此,汪永泰就成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几十年过去了,汪永泰老人对那段经历仍记忆犹新,每当回忆起,心中就充满了无尽的喜悦之情……
把指示及时传下去
汪永泰随这支队伍爬雪山过草地,在途中经历了多次战斗,于1936年到了延安。
到延安后,汪永泰当上了一名传令兵。
“必须趁年轻抓紧学习文化,为部队多做贡献。”
汪永泰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汪永泰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他找来识字课本开始自学,开始每天只学认几个字,然后渐渐地增加,只要一有空,他就拿出随身带的识字本学习,并虚心向人请教……
两年时间,他就掌握了2300多个汉字,不仅能看懂各类书报,还能起草一些文件。由于他自学能力强,文化程度得到了提高,1939年,他被派去学习译电业务,后来被调到八路军总部担任机要译电员。
“一部电话、一支铅笔和一本稿纸就是我当时的战斗武器,我就用这些东西把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重要指示及时传到各解放区和各抗日战场。”
在八年抗战中,尽管汪永泰没能到抗日前线去与敌人刀对刀枪对枪地搏杀,但他时时坚守在非常重要的岗位,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了首长交给他的重要任务。
抗战期间,他每天的工作都相当忙,往往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有时整天甚至几天也得不到休息,尽管如此,他也全然不知疲倦。每当他把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指示及时传达出去,每当抗日战场的捷报传来,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高兴。
抗战胜利后,汪永泰参加过辽沈、平津等著名战役,在战斗中负过伤,1949年随解放大军进军西南,解放后先后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组织科长、西南地质局处长等职,1966年因病离开工作岗位休息。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汪永泰始终保持谦逊谨慎的工作作风,时刻铭记老红军和老八路的光荣传统和作风,退休后,他还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到如今,尽管已是八十八岁高龄的人了,他仍十分关心国家大事,每天都要拿着放大镜读报纸和看电视新闻,每当回忆起他所经历过的峥嵘岁月,尤其是抗日战争那段历史,他真有些百感交集,幸福而又自豪的情感就会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三峡都市报记者 章 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