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19 15: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安镇,始建于明嘉靖末年,初名悦来集。扩建于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建成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定名新安镇。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从时间来看,迁入新安镇也比较符合。
从爽公支系在新安镇的分布情况来看,
牢牢占据了新安镇的中心地段,也是一大依据。
新安镇的建立是徽商的一大功业。程鹏把建镇设计的镇势为“振翅一凤”,五牌为凤头,四、七牌为凤身,六牌为凤翅,一、二、三、八牌为凤尾。他们共议欲取镇名为新安镇,这是因为从晋太康元年(280)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的478年间,曾先后多次改黄山歙县为新安,以新安为镇名,来表达他们不忘本源。程鹏还撰写一副楹联:“分黄山半点秀气,镇东海一郡文风。”挂在镇五牌魁星阁内。
徽商矜功自伐,忘了里人的支持,为此在里人和徽商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此,里人诉之于海州官府,要求改镇名为朐南镇,取消不敬对联。事情惊动当时的海州知府周燧,他便亲自来镇上视察处理,见镇势已成,状若“振翅一凤”,规模壮丽,认为官河镇势,若“腾蛟起凤”很成功,不可毁没,还将魁星阁楹联改写为“分黄山秀气,镇东海文风。”并劝里人息镇名之争。里人不服,仍争讼不已。直到明崇祯九年(公元1 636年),才由海州知府陈维恭作出最后裁决,仍命镇名为新安镇。镇名之争,进行了四十年,这在其它建镇史上实属罕见。
清康熙时状元汪应铨莅临新安镇,全镇文士名流,齐集彤华宫文昌阁,又论及楹联之争一事。汪应铨兴致挥毫,重书此联,改为“分黄山秀气,振东海文风。”改“镇”为“振”,一字之变,当场文士,人人叫好。程鹏一联,经过两改,使全镇里人与徽商,又重归于好,终息为一联而数十年之争,几百年来,一直传为佳话。
新安镇至清代乾隆时,已发展成为海州府南界第一大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