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6872|回复: 5

有人说得出朱熹的"四友堂记"中的"四友"是谁吗?

[复制链接]

619

主题

5801

帖子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12-10-28 20: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  友  堂  記
                                                                                                        文公  朱熹

      婺源邑東里曰大鳙,溪曰鳙溪,村曰大畈。隱君子諱紹,曰居之隱居。恭儉孝友,德洽其鄉,惠周其里,遠近慕之,稱謂“畈上丈人”。詳見張琮、胡伸所撰《墓誌》。嘗闢義學于其居之南園,捐出三百畝,延名師訓鄉族子弟之好學者。地方聞風來就者眾。以地隘不能容,乃卜得亢爽之地于鳙溪之上,去其居里許,巍重屋五間于其北地,上以儲書,下以講學,曰“鳙溪之樓”。南設明堂以祀先聖先師,左右兩廡,為間者十有二,設四齋,曰志道,曰據德,曰依仁,曰游藝,俾學者肄業焉。又南為門屋五間,櫥廩湢圊,莫不畢具。名之曰“四友之堂”。隱君子二子,長曰存,字公澤。次曰仔,字公育,皆明敏嗜學。公澤早已文章冠多士,言行卓卓可表。兄弟始從其師呂廣問,日講二程先生之學。旣而遊太學,籍籍有聲。公澤授西京文學,公育為國學諭。未一年辭歸養親。學者推宗公澤以為師。公澤亦絕意功名,以師道自任,積歲與學者同處。于是旦夕汲汲研窮諸經。至于天地之運,古今之變,飛走草木山川海島,無不極其所以然之故,然後反之于身體。認操存充養其端以實踐焉。學者稱為“四友先生”。年幾六十,遽云歿矣。嗚呼惜哉!公育以書來徵記,且曰:吾兄以“四友”名堂,或謂其琴一張,書一篋,酒一壺,與先生為四友者,非其意也。又謂其友直以聞過,友諒而進于誠,友多聞而進于明,先生兼收并取,而為四友者,亦未為知先生也?先生之意,蓋有取與孟軻氏之尚友古人者乎?是以方其年在弱冠,固以友夫一鄉之善士矣。及其壯也,行四方,遊太學,又嘗友夫一國之善士焉?其心蓋猶未也,于是歸而求之簡冊,論古之人歿,其言行而論其世,所謂四友者也。願得一言,庶學于是者,有所向望指歸,而不繆于所從乎。熹不敏,竊嘗學而知其義焉。夫所謂善者,非由外鑠也,天命之性則然。孟子所謂性善是也。此常人所以可學而至于聖人者也。然而氣稟有清濁厚薄之殊,生質有昏明純駁之異,故必論古聖賢之言與行而則效焉。其未知也,則效于明。是理者,以精其知未能也,則效于能。是事者,以勉于行,乃可以明善耳。復其初,脫然不為氣質物欲之所累,此人之所以貴于學焉者也。聖人之大中,至正之極,萬世之標準,過則失中,不及則未至,始于毫厘之差,終于千里之謬。況非師友,日親月聚,講習討論,漸磨成就,其不謬於所從者鮮矣。亦何由以達夫大中、至正之域哉!此學又所以貴于親師取友,所謂就有道而正焉者也。‘四友先生’為鄉先輩,高風卓行,人所共仰,于吾先君子為內外兄弟。熹也,客寓遠方,不幸不得親灸以正其所學之是非,猶幸瞻識國諭公,與其子若孫皆務學,有守不墜前訓,是皆隱君子之善積,而發于其後也歟?後之人講學于是堂,尚有攷于愚言可也,其堂經,始于元祐四年己巳八月,落成于六年辛未夏四月,皆隱君存日之所經画。若夫溪山之雄奇清深,棟宇之宏高完美,蓋無關于學術,故不書。


      謹按:文公與國諭公書,詳詢起造年月,向止于屋若干間,則是記求之有日矣。又安善先生自述,詩云:“晦菴文墨固無勒,碑刻洪水排龍淵。”則是記已有石刻。其後并“四友之堂”,皆由洪水蕩析而不存矣。意當時族家,必有能存其記文者。豈累經兵火而失傳耶?梅磵翁瑜,為安善先生之孫,其舊居所儲先世遺墨為最多,近年以來,亦竟無存。翁之曾孫,僅藏翁手鈔族譜及遺文二巨冊。其中得故紙,乃是記也。紙弊字漫,頗難辨認,壡詳其意,反復數次,始能測認謹錄于此。

====================================================================

汪寿杰把"四友堂记"由图片改成电子版,我给标点校订,但总弄不懂这"四友"指的什么,朱熹解释了一大堆,还是不懂,只好发上家网,向大家请教,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7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2-10-28 21: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孟子谓万章曰: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因为朱熹是儒学集大成者,他不认为四友堂的四友指的是“其琴一張,書一篋,酒一壺,與先生”或“其友直以聞過,友諒而進于誠\,友多聞而進于明,先生兼收并取,而為四友”,他认为汪绍的四友堂的四友指的是友一乡之善士、友一国之善士、友天下之善士及友尚论古之人,也就是以一个乡的优秀人物、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天下的优秀人物、古代的优秀人物为友,这也是孟子的“尚友”之道。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2667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淮南洛河汪氏[潜口金紫分支]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819
QQ
发表于 2012-10-29 06: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983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找宗亲,汪金寿,字文枢,光绪12年

Rank: 6Rank: 6

积分
18720
QQ
发表于 2012-10-29 07: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801

帖子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2: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为什么“琴一張,書一篋,酒一壺,與先生”或“其友直以聞過,友諒而進于誠\,友多聞而進于明,先生兼收并取,而為四友”就不对,就不是堂主命名"四友堂"的原意, 而只有"友一乡之善士、友一国之善士、友天下之善士及友尚论古之人,才是"四友"的原意呢?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7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2-10-31 19: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亮翁于2012-10-31 12:22发表的  :
可是,为什么“琴一張,書一篋,酒一壺,與先生”或“其友直以聞過,友諒而進于誠\,友多聞而進于明,先生兼收并取,而為四友”就不对,就不是堂主命名"四友堂"的原意, 而只有"友一乡之善士、友一国之善士、友天下之善士及友尚论古之人,才是"四友"的原意呢?


个人理解,最直接的原因,是为引出下文,堂主的人生经历。另外就是写出文章的新意,宣扬自已的观点,道家及孔子的观点相对来说大家更熟些,,毕竟他只和堂主的儿子熟,没和堂主交流多少。后面的发挥也有不少陈朱理学的内容。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