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市旧馆驿是泉州市具有历史价值、难能可贵、保存较完好的古街巷, 2007年底被列入全国“十一五”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建设规划。日前,中国国家发改委拟对该项目按总投资1567万元的15%安排补助资金235万元。泉州市有关建设单位正抓紧做好可研批复、规划、土地、环评等项目前期工作。 老巷年龄逾千岁 泉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人黄真真介绍,泉州市区旧馆驿是泉州市具有历史价值、难能可贵、保存较完好的古街巷。 泉州文史界人士龚书群介绍说:虽然这条巷长仅两百米左右,但是,历史积淀丰富。巷里有水陆寺、天室池、南外宗正司、元代驿站、明代染织房;有明嘉靖间御史汪旦、户部侍郎庄国桢府第;有清道光间翰林龚维琳胞弟举人龚维琨、刑部主事王海文、清嘉庆间进士杨滨海故居,还有清末状元吴鲁的读书处,有汪氏宗祠以及一些近代著名的民居。此巷历史逾千年,大部分史迹已湮灭。 旧馆驿巷来历 旧馆驿,顾名思义,它是泉州古代一驿站。自唐代至清的一千多年间,泉州驿站三易其址。最后驿站废了,此处便演变成为地名和巷名。西街原来还有一石板桥可以通往此巷,被称为旧馆驿桥。可惜由于年代久远,从西街经此巷的壕沟日后被填平盖房,现在已是沟没桥毁。 中国仅有的董杨联宗史迹 旧馆驿里有一董杨大宗祠,一方关于旧馆驿巷子的文物保护碑恰立于其门前。碑上,记载了巷子的前世今生。董杨系出姬姓,一脉相承,董杨大宗祠历史上被毁,后重建,并成为中国仅有的董杨联宗史迹。据了解,宗祠保留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旧馆驿里有一书斋,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亦香吟馆”。清乾隆年间,陈禹文先祖由晋江徙居至此,在西街的旧馆驿内,买断了明代泉郡巨富李俊育的遗产,营建宅院,东侧筑有书斋,名字就叫“亦香吟馆”。 书斋门前凹处筑造约四平方米的假山充实,制作时,主人仅将地面填高,然后选取太湖小石拟景叠造,其主峰高耸,峰谷分明,小径迂回曲折,山隙种植兰筱之类绿化,山后植小灌木,山前小池一曲,水浅清冽,拱石当桥,整座假山布局紧凑合理,是泉州不可多得的微型山水假山。 亦香吟馆是当年陈禹文先生设馆授徒之处,清末泉州状元吴鲁曾就读于此。 旧馆驿汪氏宗祠 位于泉州西街旧馆驿汪衙巷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清两朝均有修葺。解放初期逐渐塌圮,现仅存破烂不堪的正祠和抛荒他处的石匾“宗祠”二字。2001年列为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汪氏宗祠占地376平方米。一进祠门,门楣上嵌“汪氏宗祠”石匾额,天井两边有通廊连接正祠。正祠为悬山式三开间,小九架木结构。神龛奉祀先祖汪立信及其列祖列宗的神主。 宋·恭宗德佑乙亥(1275),汪立信为江淮招讨使,募兵抗元,因时局急转,扼喉而卒殉国。1276年元兵攻占临安。立信子应麟、应鸿不肯降元,奉太夫人康氏从端宗及皇太后杨氏,崎岖走闽中栖于驻跸之地,先在闽之福安府。景炎初年(1276年),随舟泊于泉州惠安海港之象浦居焉,以避胡氛。后皇室从舟徙潮州,杨太后感恩于康氏,临行乃解锦霞玉佩赠之。 汪旦,曾任贵州道监察御史,在旧馆驿内筑官邸,并立宗祠。日后通往汪旦官邸和宗祠的小巷称“汪衙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