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局长的生态情结
76岁的汪添法原是厦门市企业局副局长,他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享受安逸的晚年。退休之后,他倾其所有,历近10载,终于在厦门市同安区的文山山顶建设起了自己的生态园———文水山庄,为偏僻贫穷的农村如何奔小康探索出一条生态致富的路子。 年轻时汪老曾是厦门市同安县委副书记,那时他就有建设生态县的想法。但这与当时片面追求高产的路线是格格不入的,这也是他在文革中被打倒的原因之一。退休后,为着这个毕生的生态梦,汪老在贫脊的荒山上奋斗了10年。如今一座占地500亩的生态庄园已经初具规模:有远离公害的高山生态猪、高山土鸡;有远销海外的褒美进士芋头;有竹笋、地瓜、花生等绿色食品;还有高纤维的龙眼、荔枝、木瓜等有机果树,另外还养了蜜蜂、牛蛙、蚯蚓、蝇蛆;建有8个沼气池和1个日提供30千瓦电的沼气发电机组。在汪老的生态园里,一切都按照生态种养模式运作,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了极致,园内实现了污染物生态零排放。产品不仅多样、高产、高品质和高效益,而且没有任何污染。文水山庄的农副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实现了产品的优质优价。 在承包山头、创建生态山庄之初,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老伴一开始也怕他身体吃不消。“我认为应该做的我会不惜代价。”汪添法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由于年轻的时候没有机会上大学,他便去厦门大学进修经济学,开始了对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并意识到了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汪添法一直都很注重学以致用,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实践着,直到现在,每天还要仔细阅读研究十多种农业科技刊物。他把所学的都用上了,还觉得不够,有时知道别的地方有什么新技术,他会风尘仆仆地赶去学习取经。就这样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工夫不负有心人,十年磨一剑,生态庄园终于有了好收成、好效益,并成为国家普及的生态农业示范点。汪添法本人也作为“全国百佳先进单位”代表、“全国食品安全管理百佳先进个人”应邀参加北京研讨会。 汪老告诉我们:“其实,每当在高山上看到下面的城市万家灯火,心头怎样地孤独和寂寞,是没有办法形容的。为了这个事业,必须用坚强的毅力坚持下去,这10年不是用来享受的。我只能对自己说,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用这样来给自己一点安慰。” 文水山庄内的资源利用率极高,这得益于庄内生态链的不断延长和完善。山庄养了20000只鸡,2000头猪,种了几百亩的果树和其它农产品。汪添法说:“猪舍是我自己设计的,上面养猪,下面是沼气池,每天大量的猪粪发酵成沼气和沼液。沼气用来发电,用于饲料加工;沼液又作为上好的有机肥对果树进行灌溉,所以山上树木特别茂盛。” 在环保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汪老建了一个封闭的蛆池,利用新鲜的畜禽粪便养蝇蛆。养过蝇蛆的粪便加上粉碎的杂草堆肥发酵后,移到蚯蚓房,成为从国外进口的优质蚯蚓的美餐。汪添法介绍说:“蝇蛆的抗体和高蛋白是动物中最多的,在国外早已用于鸡饲料加工。因此我建了这个蛆池,中科院曾来人考察过,并把它作为一个试点。蝇蛆、蚯蚓作为鸡和猪的饲料,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还提高了猪、鸡肉和鸡蛋的品质;蚯蚓粪又是优质的有机肥,对改善土质很有好处。”现在,蝇蛆鸡饲料和蚯蚓养殖已经初具规模了,不断延长和完善的生态链正给生态庄园带来额外的、丰厚的利润。 文水生态农业园自从推出文水高山猪后,颇受消费者欢迎,汪添法一度成为“高山安全食品”的代名词。2002年底,汪添法又推出了高山土鸡蛋,一进入厦门的一些超市、农贸市场销售,虽然价格比其它同类产品高,仍供不应求。为了防止产品被假冒,汪添法为自己生产的鸡蛋注册了商标。市环保、农业、科技、工商等四部门还联合在厦门农贸市场举办“汪添法高山土鸡蛋”推广会。如今,2万只鸡所产的标有“汪添法———高山土鸡蛋”推向市场后,不仅在市面上销售,还上网销售,很受消费者欢迎。 同安区汀溪镇因生态环境优越,该镇褒美进士芋久负盛名,远销广东、香港、新加坡等地。汪老于2001年就为其注册了“褒美”、“褒美进士”芋两个商标,使用范围均为芋头、食用植物根、鲜食用菌等。富有生态情结的老汪说,当初注册时,主要目的是在于保护地方品牌。今后,如果政府或村民出于发展、做大地方品牌的需要,他同意大家共享“褒美进士”芋这个商标。 经过三年的试种成功后,他与褒美村的农民一起尝试种植了15亩褒美进士芋,他们还根据褒美进士芋的特性制定了严格的种植标准,并对芋头的采收、存储及产品验收、商标使用进行严格规定,还设计了产品外包装。2005年,褒美村村民与厦门文水生态农业园合作种植的400亩褒美进士芋喜获丰收。 汪老建设生态园的梦想已初步实现,但他更大的梦想,是他的研究能让当地的农民走上生态致富的道路,让中国的农业走上高效、无污染的道路,这条路还很长。
——《农民日报》2006年8月10日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