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1186|回复: 5

有关文刊话家谱摘录

[复制链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6
QQ
发表于 2011-7-15 11: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谱是我国名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形态学、人的共同体学、民俗学、经济学、人士传记、宗族轨制和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讨价值,并且对时下某些工作也起着很高文用。
  ---节录国家档案局、教诲部、文化部1984年11月20日《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报信》(国档合字[1984]7号)
  家谱是记录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士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集,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人的共同体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形态学、经济学、历史学、人的共同体学、教诲学、人士传记和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习研究有重讨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加强人的共同体内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节录文化部办公厅2001年2月7日《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录>的报信》(办社图国[2001]29号)
  一个中国人,不管他在啥子地方,不管他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初级读物墙,祭先祭祖,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萌下,总是他最大的心愿。
  ---自《中华姓氏通书总序》(海南国际新闻出书中心、海南出书社1993年10月版)。
  今日的谱学,既要重视历史价值的发掘,又要重视文化价值的研发,咱们在实际运用中,更要重视阐扬家谱在凝聚社会形态群体,加强人的共同体内聚力,为进一步扩展对外开放,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为振兴中华和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善往来,阐扬纽带和桥梁作用。
  ---自《中华谱牒研究》(上海图书馆编,王鹤鸣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书社2001年11月版)
  家谱该不应修,怎么修?
  修谱者说---之一:浙江缙云《沈氏家谱序》认为,修谱之举“体现了有天良源,和亲睦族,尊祖敬宗,爱家乡、爱人的共同体、爱祖国的满腔热情。家谱蕴藏着社会形态政治、经济、人口、地方兴衰的真实面孔,补史之缺,详志之略。”之二:浙江《德清城关蔡氏家谱跋文》:“肯定认为新修家谱是有意义的。除留给后人名贵的第一手资料外,还有双重意义,即加强家族中各份子的接洽和团结;通过蔗彰贤杰,可以激励子弟蹈厉振奋,多作贡献。”
  专家学者说:---之一:孙达人(中国农民学家、杭州大学历史系教授)为《永康姓氏志》序言里谈到:族谱的价值“至少不亚于是正史和地方志”;之二:海南出书社《中华姓氏通史总序》:族谱“记录着中华人的共同体灿烂的文化之光。”

  带领者说:---之一:程思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为浙江缙云《沈氏家谱》重修题词:“诗礼人家”;之二:铁英(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为浙江缙云《沈氏家谱》重修题词“尊祖敬宗”。
  传媒者说---之一:中国中央电视台1997年9月22日《天涯共此时》节目,称宗谱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二:《人民日报》1998年11月20日以《家谱学待光大》为题,发表记者来鸿,认为“家谱是中华文化尊重生命、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生动表现,对于加强中华人的共同体的内聚力具有特殊作用。”
  --自《中华谱牒研究》(上海图书馆编,王鹤鸣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书社。2000年11月版第354-362页“关于新修宗谱--袁逸”一文)
  中国人的姓氏历史悠久,施用古远,且每姓氏都有自己专门的家族生命史,这就是家谱。中国的家谱,导源于上古,传续于今世,上下数千年,和中国的历史一样悠久延续很长。寻根追祖,敬重谱系,实为炎黄子孙数千年来历远流长之雅风,世界各国,莫与伦比。
  近现代千千万万离乡背井流离海外客籍他国的华裔,无一不把自己的姓氏(家族血缘的标志)与家谱(一家一姓之史)视作命根,因为这是她们慎终追远、寻根谒祖证明自己的中国血统以区别于异国子民最科学、最靠得住、是永久的依据,也是炎黄子孙敦睦宗谊,团结互助,在异域他方求保存、求发展的壮大精神支柱。
  家谱是一种能够比较真实反映历史面孔、时代精神、社会形态风尚的载籍,研究各时代、各地方的历史,都离不开这部分著作。历史学者都把谱系之学看成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是史学的构成部分。家谱是1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它为研究广泛的社会形态、历史问题展示了极为丰富的内容和靠得住的数据,具有其他册本不可替换的文献价值。
  家谱中反映出来的优秀的传统伦理,实际上中华人的共同体几千年来,生活和奋斗的形成晶体,它曾经对凝聚中华人的共同体阐扬了巨大的作用,对促进今世文明的建设也将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寻根认祖归宗,是中华人的共同体具有壮大精神内聚力的生动表现,家谱在这一方面阐扬着特殊作用。进一步研发谱牒资源,是繁荣学术文化的需要,是弘扬传统道德、文化的需要,也是寻根认同,促进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1996年,由“中国孔子学会编辑委员会”组编、首都人民出书社出书大型学术辞书《国粹通览》,郑要地将谱牒学作为“国粹”之一种,列入了中国粹术的研究范畴。“谱牒学”研究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谱牒学的形成与发展,从先秦一直探讨到明清;二是谱牒学研究概况,分谱学史的研究、家谱篡修的研究、谱牒价值的研究、利用谱牒资料举行的学术研究,工具书资料类著作的编撰;三是家谱的收集与研究勾当。
  ---自《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王泉根著,团结出书社2000年1月版第364-381页“中国的谱牒学”一文)
  司徒迁开具了空前绝后的史学名著--《史记》,其主要根据是“谱牒旧闻”,才把我国的历史追溯到当时所能追溯的大约三千年前,可见谱牒之功效和生命力。
  只管历代谱牒遭受着各种不同的待遇,特别是解放后,极左思潮,“文革大难”,多少谱牒付之一矩,又有多少人冒着政治危险,接纳各种手段把谱牒保存下来,成为稀本、优异的刻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国力强盛,要是没有家谱作证哪来“三胞”回乡寻根谒祖的热潮,其内聚力、向心力可见一斑。
  ---自《晋江谱牒研究》(福建晋江市谱牒研究会,2000年12月总第七期“谱牒之生命力”一文)
  在中华人的共同体历史上,恐怕没有一种书像家谱那样子影响面之大,影响时间之久远了。自咱们有明显的历史记录起,至近代社会形态的民国年间,全般中国,上至皇帝天子,下至庶民黎民;从村落到城市;从汉族到各少量人的共同体;从满腹经文的文人学士,到目不识丁的乡野粗夫,无论老幼都对家谱怀有一种崇敬的心理,都不同程度地受抵家谱的影响。持续不断的编修、续修家谱,险些成了中国古代宗法社会形态中的一种“全民性”的文化运动。时至今日,“家谱”仍是广大中国人所熟知的表名称的词。
  源远流长的中国家谱,不仅以其复杂、丰富、广阔的记事而名正言随地成为中国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并且以其特有的学术价值和独特的文化功效,理所当然地发展成为与历史学、方志学并驾齐驱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谱学的出现,将为研发中国家谱这一巨大的资料宝库作出贡献,从而丰富中华人的共同体的学术史。
  ---自《中国家谱》(欧阳宗书著,新华出书社1992年12月版)
  最能反映姓氏文化特征的,当为谱牒。它可以称得上是宗族文化大全。
  具有几千年月历史、浩如烟海的中国谱牒,它就是一座十分巨大而又非常可贵的中国文化资源宝库,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自《华夏姓氏丛书-孙》(欧阳宗书著,广西人民出书社1993年3月版第69页)
  家谱,为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自古以来,撰修家谱,耐久不衰。同一宗族的人们,以家谱为其配合的精神依托,家谱把千百年来的子子孙孙紧密的固结成一体,使其每代裔孙都在血缘与精神上与远祖相通,这种由家谱中孕育发生的巨大影响力,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自《中华李姓氏通书·李姓》(阮荣华著,海南国际新闻出书中心,海南出书社1994年3月版“总序”与“家谱概说”一文)
  中国人崇尚祖宗,跪拜祖宗是几千年的传统,这是一张无形的网;中国人不断修篡家谱,记录先人,这是一张有形的图。这张网,这幅图,在维护社会形态不变、巩固国家统一方面阐扬着潜在的作用。
  ---自《中华姓氏从书·曾姓史话》(第一辑,总策划林学勤等,主编何光岳,江西人民出书社2000年8月版“策划者”一文)
  一部优秀的族谱,记录着1个家族的发展源,生息、繁衍无始无终的过程(要是这个家族起根没有遏制过修说的话),可以说是一部与时间并存的生命史,活在谱中的一代代子孙,作为1个文化载体,无不反映出她们所处时代的种种特征。这种变化不以客不雅存在与恒定的家族血缘遗传,形成了族谱文化的1个重要特征。
  ---摘自罗文化、夏鑫森《中华姓氏通书·罗氏》
  各项建设,突飞大进,人民乐利、远胜往昔。然经济虽有高度之发展,民德无归厚之现象。是则倡修族谱,并发扬我优良之传统文化,由爱族而爱国,由务族团结而全国团结,诚为文化建设所当务者。
  ---摘自阮荣华《中华姓氏通书李姓·王惕吾语》
  族谱,是接洽中华同胞的纽带,是后世懂理族脉,寻根访祖的津梁,更是研究中国文化特别昌封建宗法社会形态的重要材料。一部族谱,即以其特殊情势记录了构成中国社会形态基本单位--家庭、姓氏祖祖辈辈创业和繁衍的艰辛历程及辉煌成就。
  ---摘自张海瀛《族谱姓氏研究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1890

回帖

230万

积分

版主

灌河流域汪氏宗亲会创会秘书长,手机:15961332733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06378
QQ
发表于 2011-7-15 12: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4: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学者论家谱
  “族谱”或称家谱,是中华人的共同体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是华夏五千年月历史的灿烂篇和章,它是西方世界所羡慕而无法调停的。对华夏社会形态讲,族谱总阐扬着积极作用。如孝顺父母,崇敬祖先之品德;规范自身言行,守天伦则规;写学进取,事业有结果等,都是族谱的导向,当然会促进社会形态秩序安定和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家安、族安、社会形态安定、天下升平;家兴、族兴、社会形态昌隆、国家富强,该是合乎思维规律的。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纷纷返国“寻根”,此清楚地反映出家庭的内聚力,炎黄子孙的爱国情。必然地将鞭策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早儿实现,其意义实无法估量!是的,作为文明中国的人民岂要“数典而忘祖!”
  每小我私家都有一部家史。历史在发展,社会形态在进步,家庭在变迁。咱们的脉搏同时代一起在跳动,咱们的家庭随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发展。你想知道父辈创业的艰辛吗?你想知道改革改开放以来家庭变化吗?你知道家里典藏的老照片所见证的历史吗?让咱们一起访问前辈、调查了解自己的家史吧!
  家庭是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天然的西席”,访家史、写家史、讲家史、是1个十分有意义的主题勾当,是直接接管尊长教诲的一种情势。通过访家史、写家史、讲家史等自立勾当,熟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发展是家庭发展的条件,只有国家的富强,才有人民的福祉安康,体验感受前辈创事业、农业的艰辛,了解尊长对国家和“小家”的贡献,进一步融洽尊长的瓜葛,促进热烈地爱祖国、热烈地爱尊长的感情。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主题勾当三“访家史、写家史、讲家史”一文。
  欲考族制社团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注定的岁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灭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
  ---梁启超(1873-1929年,著名史学家)自梁启超在1923年出书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指出)
  接洽祖宗与自身,自身与子孙,并进一步扩展到接洽祖宗与族人的最佳手段,就是撰修族谱。
  ---罗喷鼻林(中国著名史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族谱学研究提倡者)
  族谱是承上启下的家庭历史,对家史的注重与眷注,是爱祖国妻子民的起点。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现、今世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为家乡《横岭谢氏族谱》作序指出
  1个依赖过去的人的共同体是没有前途的,同样1个健忘祖先的人的共同体也是没有但愿的。---李政道(1926年生,今世著名的美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与杨振宁、丁肇中同等名望)在复旦大学“物理学奖学金”颁发奖品典礼上的讲话。
  治中国历史而不注重姓氏的研究,是根本不行的。
  ---季羡林(1911年生,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传译家、佛学家,原首都大学副校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5: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先儒名贤论家谱
   1、司马迁论谱:
  原文:谱乃家之史史乃国之谱也谱不立则昭穆混渊源慒人不知祖何异禽兽。
  译文:谱牒,是1个家族的史乘,史乘就是国家的谱系,要是不修谱,那么老小次序就杂乱,世系渊源也不清,1个连祖宗都不知道的人,这与禽兽有啥子区别呢?
  注: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公元前135-?年)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思想家。
  2、文天祥论谱:
  原文: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以记实事犹谱以序昭穆。。
  译文:家族有谱牒,好比国家有史乘,国史记录的是实事,就好比族谱序昭穆一样重要。
  注: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思想家、政治家。
  3、程子论谱:
  原文:管摄天下人心厚风俗使人有天良须明谱系立宗子法又曰宗子法废后世谱牒尚有余风谱牒废人家不知来处世无百年之家骨月无统虽至亲变薄也。
  译文:管理和统一所有人的思维、树立纯朴的风俗,使人不健忘根本,就要了解族谱的世系和建立宗子的轨制。又说:要是宗子的轨制没有了,后辈子孙还有谱牒可以查,谱牒没有了,这个家族就不知是怎么样的。因为世界上没有1个一百年不分散的家,这血统的交谊若没有族谱来维系,这至亲的交谊就慢慢地会冲淡了。
  注:程子 北宋哲学家、教诲家。
  4、苏老泉论谱:
  原文:太上立德其次建功其次立言谱牒者亦立言之一端也又曰人家三世不修谱则同小人矣又曰三代不修谱为不孝苟世世修之则无混认之失矣。
  译文:第一是要建立高尚的德绩,第二是要有不可磨的功劳,第三是要有可以垂法后世的言行,谱牒也有立言的一壁。又说:如相隔三世不修谱,就等于是1个没有前程的人。又说:如过了三代不修谱,就可以说是对祖辈不孝。能顺序定时的重修,就不会犯紊乱派辈的错误。
  注:苏老泉(1009-1066年)原名苏洵,北宋散文家。
  5、黄山谷论谱:
  原文:世之有氏为族者徽有谱载其所自出考其所由分世益远族益繁必至不相维系昭穆之辨淆矣作谱须要明白知其祖某处分来某祖某处分去枝联脉系方才是谱。
  译文:人的总称由姓氏成为家族。只有谱已载明宗支是怎么样来的,和考究是怎么样分的。因为世系越传越远,支派越分越多,到了后来必定不会互相接洽,对祖辈也就很难辨识清楚。以是修谱就应当写得条理分明,知某祖是从何处分来,某祖是从啥子地方分去,来龙去脉支联一向,才可称为是谱了。
  注:黄山谷 北南宋书法家、思想家。
  6、欧阳修论谱:
  原文:言辞之为言簇也尚夫聚而有别姓之为言生也本其共所自生氏之为言示也示其所自分别其聚原其生究其分此谱所由作也。
  译文:族的解释,就好像是蚕作的簇,虽则取在一块而又是个别的。姓就可以解作生,它的本源就是生。氏就解作示,是指它是怎么样分的,为了要辨别它是怎样相聚,追溯本源是怎样生,考究它向来分支的情况因此就要修谱了。
  族有谱牒,则人之所出,知所出,则知尊其祖,知尊其祖,则知爱其身,知爱其身,则慎行修身,自不容以不懂,非徒以昭姓氏,序昭穆,别亲亲疏同异而已也。
  注:欧阳修(1007-1072年)又名欧阳永叔,北宋思想家、史学家。
  7、朱熹论谱:
  原文:古者大家小族之法圣人以是叙天伦敦教科书也而谱牒尤宗其法。
  译文:过去有聚大家庭和小族集居的习惯,这是便于建立家庭深厚的血统感情;而谱牒的作用,是进一步推和加深这一血统的接洽。
  注:朱熹(1130-1200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诲家、思想家、骚人。
  8、陈北溪论谱:
  原文:谱系者人身之根本也根本不明则杂乱无据或妄委其姓而冒人户贯或妄以户贯而溷其宗枝向异骨汉婿百混于刘以狄种朱邪而附李属籍耶。
  译文:族谱的世系是啥子呢?简单的说就是人身的根本。要是根本搞不清,派系就没有根据,或可以任意给他1个姓,就冒称是这姓的人,这就杂乱了宗支。恰如假充是汉朝的女婿就说是姓刘,以狄的人种朱邪氏就认为是唐朝李氏的族籍。
  注:陈北溪(1159-1223年)宋代办署理学家。
  9、游默庵论谱:
  原文:人之生创立父母推而大之世数虽遐皆同一气谁怜悯之心霜露之感特未之思耳宗法坏士君子无地乃至其亲睦之意独有谱牒一事犹能合宗族收流散也。
  译文:人是由父母生的,要是照着这一样推衍下去,世数虽则是很远,血统还是1个,这又谁无怜悯的心情,和凉热相关的感触呢?这是要深思细考的。要是宗法已经毁坏了,具有常识的人们,就无法去表现敬祖睦亲的善意。惟独有谱牒才能接洽宗族,和收集流散的宗支。
  注:游默庵 身世不祥。
  10、曾南丰论谱:
  原文:世家富家不可无若非仁孝君子谁兴怀于此。
  译文:世代官宦的富家,是不能没有族谱,若没有关心祖先和孝敬尊长的人,谁能想到要修谱呢?
  注:曾南丰(1019-1083年)即曾巩北宋中期著名思想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11、王十朋论谱:
  原文:凡作谱牒者为祖宗子孙计人家有谱则知祖宗所自出子孙所由分。
  译文:通常修谱的人,都是为了本族的祖先下辈的儿孙,有了谱,就可知道祖宗的根本来历和子孙是怎样分支的。
  注:王十朋(1112-1171年)南宋著名政治家、骚人。
  12、胡五峰论谱:
  原文:甚矣谱牒之不可不作也谱牒作则昭穆有序而疏戚不遗否则很多世代之下族愈繁而谊愈薄则喜不庆忧不吊不以至亲相视如涂入者鲜矣。
  译文:最重要的事是谱牒不可不修。因为有了谱,先辈的上下次序不会紊乱,亲疏的伦次也不会遗漏。不然到了很多世代然后,族支就要加多,而宗支的交谊更加稀薄,有喜事也不去相庆,有丧事也不去关心悼唁,不知这至亲是出于一脉相传,反而与路上碰见的生疏人一样,如许的事是不少的。
  注:胡五峰(又名胡宏) 南宋学者。
  13、胡铨论谱:
  原文:木必有源,根固而叶茂,水必有源,源深而流远。物固有之,人亦类然。岂有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孙者,可不思其本源乎?然欲溯源而导之,非修谱不为功也。
  注:胡铨(1102-1180年)南宋建炎进士、历史名人。
  14、程延论谱:
  三世不讲谱下流也,三世不修谱不孝也。
  注:程延 (东阿侯)
  15、张载论谱:
  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私家有天良,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
  注:张载(1020-1077年)北宋理学家。
  16、章学诚论谱: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州县,一国之史也;统纪一朝,天下之史也。比人尔后有家,比家尔后有国,比国尔后有天下。
  其不肖百流,或谬托贤哲,或私鬻宗谱,以伪看起来和真的一样悠缪模糊,不可胜言。其清门华胄,则门阀相矜,私扬名字……以至李必陇西,刘必沛国,但求资望,不问起根,则有谱之弊,不如无谱。
  注:章学诚(1738-1801年)清代史学家、思想家、方志学家。
  17、程瑶田论谱:
  程谱之作也,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旁治昆弟,使散无友纪不能立宗法以统之者,而皆笔之于书。然后一披册焉,不啻大伯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群居和壹于一堂之上也。夫所说的大宗收族者,盖同姓从宗合族属,合之宗子家序昭穆也。今乃序其昭穆合而载之族谱中。吾故曰:族谱之作,与宗法相为表里者也。
  注:程瑶田(1725-1814年)清代著名学者,自《通世录•嘉定石氏定修族谱序》。
  18、李世民阐述: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盛和衰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长短。
  注:李世民(599-649年)即唐郡守,唐朝第二位皇帝,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5: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朝”帝王修谱安民诏书
  1、宋朝:宋宁宗修谱圣诏:
  原文:朕闻唐人重姓氏,而谱牒具,后世文儒贵戚之家,浸以沦湮而难考。然自犁锄之卿相,降为录率之世家,视其子孙,自立如耳?诚能自立虽微而浸著;不能自立虽著而微。人家子孙很多世代之各能自立,庶几于厥祖也。此联之以是改望于天下者。
  ----开禧元年乙丑(1205年)端月强圉单阏日诏
  2、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修谱圣诏
  原文:朕承天底定,抚辑承民,霄肝站兢,恐难保,又咨尔意兆,各具天良;务立矩,度之防,睹维新之命;朔芳规于及祖考,懿行于先哲敦朴原本,懋昭上理;虽礼乐俟清世,以而孝弟木,诸人心苟能自克振拨,则可治之,不淳如或即此奋心,亦何不古,率士钦哉,母忽腾意!
  译文:我得助天力,平定天下,安抚人民。但每晚战兢,惟恐难保永久。又问过别人意见,认为大家都具有天理天良,务必要订立规矩,引度她们,要防止急躁图快,看来要完成维护新朝的任务,就要追本溯源,从咱们祖先父辈那里寻觅治国之道,实行前辈的德贤,忠诚于本源,劝恳地批注道理。虽有历代礼乐法规,等待人们世世代代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但人多疑杂,不能人人都自发克制自己,振作起来,怎么办?要使不淳厚的人从此发奋图强,为啥子不消过的家谱祖训教诲她们,成为全国都敬佩的人?不要辜负我的意愿。
  ---明朝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上元日诏
  3、清朝:清爱新觉罗福临乡谱诏:
  原文:敦孝弟以重长幼瓜葛,笃宗族以昭雍睦,训子弟以禁非为,明礼节厚风俗。
  译文:修谱的目的是:敦促人们孝顺父母,爱护兄弟,以重视搞好父子、夫妇、兄弟、伴侣的瓜葛,踏实对待宗族,以显示内部的敦睦,教训孩子的年青人,禁止她们为非作歹,明白礼貌和忍让,以养成深厚的良好习惯。
  清爱新觉罗福临规定六训:
  孝顺父母,恭敬长上;敦睦乡里,教训祖孙;备安生理,无作非为。
  清康熙圣渝十六条:
  敦孝弟以重长幼瓜葛,笃宗族以照雍睦。
  和乡党以和解讼,重家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隆黉舍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
  明谦逊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陷以全善良。
  惩逃已免株连 ,完钱粮以省催科。
  联保甲以防盗贼,解警岔以重身命。
  ---摘自《中国传统文化总网》(“历代帝王修谱昭”一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16: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代学者梁启超说:“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