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9470|回复: 6

《南雄县汪氏家谱》后序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7-27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雄县汪氏家谱》后序

家之有谱,本在於敦族睦,辨亲疏,志其木本水源,无忘慎终迫远,彰扬先祖之美德,继承中华之优良传统也。国家民族之大团结,皆以家齐民睦为根基。家齐而族睦,族睦而民兴,民兴而国隆,此系家国相互维系之常理也。

余纵观诸多家谱,皆立有若干宗范教条。如某姓就有正伦序,尚勤俭,敦祭祀,兴学校,输钱粮……,其中虽有不乏封建伦理之教条,但也有一些把氏族道德规范与社会、与国家利益联系起来的。如兴学校,具体释之为:人伦之所由出,在於明礼义;明礼义之所由出,实关於兴学校,学校不兴,则去禽兽不远矣!惟望族中人士,积极参与兴办学校义举。又如输钱粮,释义为士民之首务,族人应遵律封纳,诚免上官催科之扰,吾人得享安宁之乐。

日前,汪氏忠贤学兄送来其叔公家复辑修的《南雄汪氏家谱》稿嘱予考阅。鄙人才疏学浅,无识无知。奈家复乃我家父挚友,忠贤学兄又十分热心襄此大事,余只好尽心竭力答谢重托。窃以为劳民伤财,巨大规模的联宗造语,恢复旧宗法统治的活动,不宜倡导;而有利于国家民族大团结,有利于为社会、为人群造福的宗族联谊适可为之。

考汪姓源远流长,春秋时鲁成公之子,食采于汪邑,因以邑名为姓。尔后代有人杰。春秋时鲁有汪锜,唐宋有诗人汪遵、汪元量,明代有汪广洋,清有名画家汪士慎……等。来雄始祖为明赠监察御史的汪亨元。元至正年间由江西景德镇商游南雄,卜居本邑,生子四:次第为志学、志道、志仁、志昂。长二皆幼卒。志仁官河南监察彻史,播居外地。志昂为来雄二世狙,生子俭,俭生有能,有能生淮,淮生鹗,鹗生一勺、一伊、一丰。一丰生桴、楼、枋三子。南雄汪氏都是六世祖鹗公之后裔,七世祖一丰、八世祖枋公、十五世祖纯宽公之嫡系。衍生于今已二十二世矣。后裔多代播居海外,开拓进取,有些分支,年代久远,文献谱碟散失难以稽考。

汪氏明清世代多有仕宦,人才迭出,良绩蜚声,饮誉郡邑。《直隶南雄州志》有载的上述人物和其他从政及被铭功旌表的人物,与汪氏家谱吻合的就有四十多人。明户部尚书谭大初在其《甃沿河水城记》中记述了汪鹗曾参与扩建南雄新城(按:明清时称水城,又称新城。即今北由北门街至维新路、木巷口;南由木巷口河边街至小梅关;东出宾阳门至小东门。)故邑人相传“先有汪家,后有皇城”之说。这是由于末扩建城时,汪氏就已定居新城,以及时人尊称明代为皇明之故。由是观之,汪氏家谱所具人文史事,有谱可稽,有志可证,支派清楚,源流贯通,非如他人滥相攀附声势,侈谈宗室华胄。

值此《南雄汪氏家谱》付梓之时,聊掇数言,企望汪族人等,发扬先辈美德,爰举爱国爱乡旗帜,为共创中华文明,同建昌盛新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广东省地方史志学会理事、南雄地方志学会会长、副研究员:魏家琼

1995430

——摘自:《史志文存》魏家琼著

河南-汪聚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7-27 16: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雄汪氏以后散居珠三角各地,大多都以南雄为“根”。广东的汪氏家族在寻根问祖时,可以先在南雄寻找。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35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东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990
QQ
发表于 2006-7-28 15: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族谱记载,茂名汪家就是从南雄那边过来的。“来雄始祖为明赠监察御史的汪亨元。元至正年间由江西景德镇商游南雄,卜居本邑,生子四:次第为志学、志道、志仁、志昂。长二皆幼卒。志仁官河南监察彻史,播居外地。”我想知道:如果亨元来自江西景德镇,目前那地方的人们是否还讲客家话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话,属于汉语七大言之一。其实,经语言学家考证,客家方言最接近中原古音韵,它所保存的部份古语和古音为其它方言所不具。
客话保存了大量古音,可以说它的形成应该在有中华汉民语言时己开始,至于发展和定型下来的客话,那又经过了漫长岁月。 客人由北至南大迁徙,客居几个省区,原属中原先祖语言,所操客家口音经沿途汉方言口语的影响,吸取了外来方音,到了广东梅县山区以后,口音逐渐定型下来,这就形成了今天的梅县客家话。
尽管和少数民族(如百越族等)长期交融,形成客家话的多样性,不同程度夹杂人畲、瑶、黎等少数民族方言成份,但从整体看,仍保持客家话的主体性。这是因为客家人具有独特汉民系稳定群体的历史渊源,特别是闽、粤为岭南山脉所阻隔,所受影响渗透较少,才有可能保存着一些较古的方音,形成客家话的特色,而且世代相传至今。

但是,留在中原(包括长江两岸)的汉民族,由于后来继续同北方少数民族融合,其语言后来的几百中又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想再到景德镇找同一发音的语言是不可能的。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35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东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990
QQ
发表于 2006-7-28 17: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什么时候到南雄看看,到景德镇看看~~` [s: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15: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s:1] 是啊,去寻根问祖!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243

回帖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8-29 20: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城汪亨元世家-清官名宦代不乏人

  汪亨元,赠河南道御史,原江西景德镇人,元至正间来雄城经商,卜居顾城之东,家巨富,有诚信,尊儒重道,诗书传家,清官名宦,代不乏人。明清两朝汪亨元一门俊彦,登进士一人,中举5人,入贡32人,《直隶南雄州志?宦迹》列传者五人。
   汪贞,明洪武十九年贡生,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升陕西按察司佥事。
  汪一勺,明嘉靖庚子举人,授湖广归州知州,下车三载,百务咸举,士民爱戴,两台交奖。官至南康府同知。
  汪一丰,生而颖异,及长,居家孝友,勤于学,接人以诚,乡里敬服。万历丁丑岁荐授翁源司训,升东安教谕,复补程乡,擢柳州教授,倡修圣殿,奖优济食,民颂其德。后署象州及武定县事皆有政声,两台交章论荐。卒祀柳州名宦。
  汪桴,贞之后,登明万历甲辰进士,授河南南阳知县,以廉能著声,秩满,擢吏部,命未下,丁父忧,起复,以守正不事营求,仅补地曹主政。卒祀乡贤。
  汪注,康熙甲子举人,丙戌任河南汜水令,戊子充同考官。为政尚简要,摧科不扰,听讼随事化导,捐俸赈饥,民颂其德。致政时,邑人揭帜“官清民安”以表其功德,日进食以抒悃款,洒泣不忍别。
  汪枚,汪注之子,康熙己卯举人,任贵池县令,承父训以民为本,下车即书“良心难昧”四个大字于署额,以表廉正之志。在任惠爱百姓,不名一钱。后补寿张县令,持己廉介,居心宽厚,制事敏练,折狱平允。终以劳卒于官署。亲属扶榇归里时,县民遮道泣送。
  汪氏家谱称,明初,其先祖曾任保昌、始兴、仁化三县粮长,在城东建官仓储粮,仓前街即因此而得名。明弘治末,建筑沿河水城,汪家六世祖汪鹗(岁贡)捐资为助,故水城内三松台原有汪氏祖墓得以不迁,并建汪公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