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藻(1079~1154年) [align=justify] 汪藻,字彦章,北宋末南宋初·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县)人,文学家,历仕北宋·徽宗、 钦宗、南宋·高宗三朝。南宋· 绍兴十年(1140年)或绍兴十一年(1141年)知泉州。[align=justify] 《宋史·卷445·列传204·文苑7·汪藻》有传。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汪藻》 据《闽书》为作传。 [align=justify] 德兴人,生于泉州[align=justify] 《宋史·汪藻》:“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颖异,入太学。”[align=justify] 道光《晋江县志·汪藻》:“汪藻,字彦章,德兴人。父谷,丞晋江,生藻丞舍。”[align=justify] 举进士,累官著作佐郎,投闲八年[align=justify] 《宋史·汪藻》:[align=justify] “(崇宁二年,1103年)中进士第。调婺州(今浙江金华一带)观察推官,改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县)教授,稍迁江西提举学事司干当公事(掌一路州县学政)。 [align=justify] 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时胡伸 亦以文名,人为之语曰:‘江左二宝,胡伸、汪藻。’[align=justify] 【陆游《老学庵笔记》:“绍圣(1094—1098年)、元符(1098—1100年)间,汪内相 彦章有声太学。学中为之语曰:‘江左二宝,胡伸、汪藻。’”】 [align=justify] 寻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再迁著作佐郎。时王黼与藻同舍,素不咸,出通判宣州,提点江州太平观,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 [align=justify] 累官试中书舍人,免为集英殿修撰、提举太平观[align=justify] 《宋史·汪藻传》:[align=justify] “钦宗(赵桓)即位,召为(工部)屯田员外郎,再迁太常少卿、起居舍人。[align=justify] (南宋)高宗(赵构)践祚(高宗于靖康二年[1127]五月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史称南宋),召试中书舍人(主管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掌起草诏令)。[align=justify] 时次扬州(高宗为金兵所逼,靖康二年[1127]十月南迁途中停留扬州),藻多论奏,宰相黄潜善恶之,遂假他事,免为集英殿修撰、提举太平观。” [align=justify] 累官兵部待郎兼侍讲、翰林学士[align=justify] 《宋史·汪藻传》:[align=justify] “明年,复召为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兵部待郎兼侍讲,拜翰林学士。帝以所御白团扇,亲书‘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缙绅艳之。 [align=justify] 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align=justify] 【宋室南渡初,诏令制诰均由汪藻撰写。行文洞达激发,多为时人传诵,被比作陆贽。《皇太后告天下手书》、《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是其代表作。】 [align=justify]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align=justify] 又言:‘崇(徽宗· 崇宁,1102—1106年)、观(徽宗·大观,1107—1110年)以来,赀结权幸,奴事阉宦,与开边误国,得职名自观文殿大学士而下直秘阁、官至银青光禄大夫者,近稍镌褫(镌级、夺职),而建炎(1127—1130年)恩宥,又当甄复,盍依国初法,止中大夫。’” [align=justify] 知湖州,因敷籴军食贬秩停官[align=justify] 《宋史·汪藻传》:[align=justify] “绍兴元年(1131年),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治所在今淅江吴兴县)。 [align=justify] 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 [align=justify] 又言:‘古者有国必有史,古书榻前(指皇帝寝宫)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录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而次之,谓之《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今逾三十年,无复日历,何以示来世?乞即臣所领州,许臣访寻故家(世家大族)文书,纂集(哲宗)元符庚辰(元符三年,1110年)以来诏旨,为日历之备。’制可。 [align=justify] 史馆既开,修撰綦崇礼言不必别设外局,乃已。 [align=justify] 郡人颜经投匦诉其敷籴军食,遂贬秩停官。” [align=justify] “籴军食”是自北魏·孝明帝开始实行的政府向民间强制征购粮草以供军用的措施,即 “收内郡兵资与民和籴,积为边备。”“和籴”本意为官出钱,百姓出谷,两和商量,公平交易。 [align=justify] 宋朝开国后,因西北边防紧急,驻军需粮增加,官府便在产谷区域的江淮湖浙诸州,置场 “和籴”,开始尚照市付价,后则发生抑勒及无价征发等现象。如取上户版籍酌所输租而均籴之,谓之“对籴”;有度量民田收入多寡预给钱物,收获后入米粟边郡的,谓之“佳籴”;有括素赢粮之家量存其所用尽籴入官的,谓之“括籴”;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宣抚陕西,预以所需籴之数就人户家业田土顷亩均敷之,名曰“均籴”。还有“结籴”、“寄籴”、“兑籴” 等。[align=justify] 南宋国用愈绌,“和籴”愈多,已成为一种租税外之苛政,其负担不平,祸及中产下民户为尤甚。 [align=justify] 这里的“敷籴军食”,就是把朝廷分派的“所需籴之数”按“人户家业田土顷亩” 平均摊派征购军用粮草。[align=justify] 知抚州,予祠,赐史馆修撰餐钱,显谟阁学士,知徽州、宣州[align=justify] 《宋史·汪藻传》:[align=justify] “起知抚州(今江西临川),御史张致远又论之,予祠。 [align=justify] (绍兴)六年(1136年),修撰范冲言:‘日历,国之大典,比诏藻纂修,事复中止,恐遂散逸,宜令就闲复卒前业。’诏赐史馆修撰餐钱,听辟属编类。 [align=justify] (绍兴)八年(1138年),上所修书,自元符庚辰(元符三年,1110年)至宣和乙巳(宣和七年,1125年)诏旨,凡六百六十五卷。藻再进官,其属鲍延祖、孟处义 咸增秩有差。藻升显谟阁学士,遣使赐茶药。 [align=justify] 寻知徽州(治所在今安徽歙县)。[align=justify] 逾年,徙宣州。”[align=justify] 知泉州[align=justify] 汪藻知泉州,《宋史》无载,见于《闽书》、《泉州府志》、《晋江县志》等。[align=justify] 地方志书称汪藻知泉州时已六十余岁,且时陈俊卿仍在泉州观察推官任上。陈俊卿是在绍兴八年(1138年)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的,因此汪藻知泉州应在绍兴九年(1139年)徙知宣州之后,最迟不会迟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但赵鼎于绍兴九年(1139年)徙知泉州年余 ,推知汪藻知泉州的时间应在绍兴十年(1140年)或绍兴十一年(1141年),时年62或者63岁。(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俊卿、赵鼎》) [align=justify] 道光《晋江县志·汪藻》:[align=justify] “绍兴(1131—1161年)间,藻来守郡,年六十余矣。其谢表云:‘访六十年之父老,恍若前生;佩二千石之印符,敢期今日。’[align=justify] 陈俊卿为观察推官,与藻同时。郡中失火,藻急往视,诸椽属方出饮,俊卿虽不同饮,顾其与卒,实假之行。既与诸僚属皆以后至被诘,俊卿同诸椽属唯谢而已。后藻知俊卿服勤职事,居恒不赴宴会,怪而问故。俊卿曰:‘某不能止僚友之行,忍自解以重其罪乎?’藻深叹服,谓不可及。”[align=justify] 夺职居永州,卒[align=justify] 《宋史·汪藻传》: [align=justify] “言者论其尝为蔡京、王黼之客,夺职居永州,累赦不宥。 [align=justify]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卒。 [align=justify]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死,复职,官其二子。 [align=justify]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徽宗实录》成书,右仆射汤思退言藻尝纂集诏旨,比修《实录》,所取十盖七八,深有力于斯文。诏赠端明殿学士。” [align=justify] 诗作[align=justify] 汪藻早年曾向徐俯学诗,中年以后又拜韩驹为师,然他的诗却不沾江西诗派习气,而近似苏轼。诗作多触及时事,寄兴深远。 [align=justify] 如《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四首》:“百年淮海地,回首复成非”、“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只今衰泪眼,那得向君开”,郁愤至深,似得力于杜甫。 [align=justify] 《桃源行》一首,于王维、韩愈、刘禹锡、王安石同题之后,别开生面。“那知平地有青春,只属寻常避世人”,立意新颖。[align=justify] 写景诗如《春日》,也曾传诵一时。 [align=justify] 评价[align=justify] 《宋史·汪藻传》:[align=justify] “藻通显三十年,无屋庐以居。博极群书,老不释卷,尤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工俪语 (对偶语辞,即四六文),多著述,所为制词,人多传诵。 [align=justify] 子六人,恬、恪、憺、怲、懔、憘。”[align=justify] 道光《晋江县志·汪藻》:“藻博闻强识,寤寐千载,心摹手追,穿贯罗网,推原天人道德之旨,古今兴坏之迹。金华劝讲,石室紬书。典册施之朝廷,乐歌荐之祀庙。硕学鸿文,暴曜一世。 ” [align=justify] 汪藻撰著,散佚甚多。今传本《浮溪集》36卷,是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的。然遗漏尚多。清·孙星华复辑《拾遗》3卷。《浮溪集》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本、《四部丛刊》影武英殿本。《拾遗》有《武英殿聚珍版书》福建本、广雅书局本。又有《浮溪文粹》15卷,《四库全书》本。 [align=justify] 孙觌序其集时推重他为大手笔,说他“闳丽精深,杰然视天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