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6801|回复: 1

蒲松龄与淄川知县汪如龙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10-6-13 11: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蒲松龄与淄川知县汪如龙   

(汪聚贵)


       清康熙十八年(1679),蒲松龄开始到本县西铺村毕际有家坐馆。也就在这一年,汪如龙接任淄川知县。
  汪如龙,字健川,安徽省宣城县人,以举人身份考选知县。他性情温和,生活俭朴,不骚扰百姓,不追求奢华。上任不带家眷,独居县衙,并且就睡在一块门板上。辞官在家的高珩见后,主动送给他一张木床,供其使用。《淄川县志》称其“催科之入,仅供鞘费而已。”“设立义学,捐施药饵,四民煦煦,如登春台。”汪如龙在任期间劳累过度,以致得病,不得不辞职归家。因为家无余资,竟然缺少回家的路费,是淄川乡绅为他凑足了路费。《淄川县志》称其“可谓古遗爱矣!”
  汪如龙喜爱文学,曾辑录《寿世汇编》,编著《阳坡诗集》。他听说蒲松龄的文章写得好,现在毕府作塾师,写作了一部有趣的《聊斋志异》,高珩等人为之作序,便有意结识他,想借阅此书。康熙二十年(1681)春天,他派人邀请蒲松龄来县衙叙谈,也表达了要阅读其作品的意思。这大概是蒲松龄第一次受到当地父母官的礼遇,感到很荣幸,心情十分激动。但是,蒲松龄生性耿介,坚持秀才不入公门的操守,不想违背个人意愿去见这位本不相识的知县老爷。出于这样一种感激而又不得推辞的心情,他诚恳地写了一封长信,还赋诗五首,表明心迹。
  蒲松龄写的这封信,题目叫《上健川汪邑侯书》。原文是:“松,载笔以耕,卖文为活。遍游沧海,知己还无;屡问青天,回书未有。惟是安贫守拙,遂成林壑之痴;偶因纳税来城,竟忘公门之路。漫竞竞以自好,致落落而难容。膏火烧残,欲下牛衣之泪;唾壶击缺,难消骥枥之心。归雁衔芦,畏霜自蔽;寒蝉抱树,吊影行吟。受廛为氓,叨在覆帱之下;依楼得月,幸处照临之中。于今鸡犬皆宁,鼓腹而感噢咻之赐;从此衣冠有主,高枕而安衡泌之栖。结绿青萍,咸望薛、卞而定价;龙文骥子,一睹伯乐而哀鸣。若残甲剩鳞,敢污巨斧?而秋虫春鸟,愿聒清闻。惟冀放极大之光明,烛兹酸态;幸勿以无端之歌哭,笑此狂生。一语游扬,重燕石于鼎玉;片言照抚,变寒谷于风烟。略录旧篇,用代鼓掌;附呈小品,聊博哄堂。庶王事鞅掌之余,一开笑口;而仁人仰屋之夜,小破愁颜。不揣侏□,数首妄求冰鉴;弗嫌谫陋,八股尚俟陶钧。如或青眼窥人,谬荷栽培之眷;万一蓝衫利市,宁忘高厚之恩。”
  在信中,蒲松龄表达是希冀垂爱。蒲松龄除了赞颂汪县令的德政外,极言自己的不得志,企盼得到赏识、提携。他随信呈上自己的制艺文和《聊斋志异》的部分篇章,不仅希望得到汪知县的鉴赏(数首妄求冰鉴),而且盼望汪知县在举业上能给予帮助(八股尚俟陶钧),同时表示将永世不忘汪知县的恩德。
  蒲松龄写的五首七律,总题为《答汪令公见招》。在这五首诗中,蒲松龄采用大量的典故,委婉而谦恭地诉说了自己的心声。
  其一云:“仙令仙才总不群,衢歌巷舞自纷纷。花村乱湿黄梅雨,凫舄长飞绮盖云。小语未能分上座,短髯聊足备参军。会当侍从篮舆后,把酒青山细论文。”主要意思是:汪知县有非凡的才能,德泽惠及百姓,百姓感恩戴德。自己虽然能力有限,愿意追随汪知县做出一番事业。
  其二云:“疲驴日日孝河滨,行李萧条扑面尘。持戒应非求后福,拈珠元只忏前身。岂同弹铗三千士?? 聊附处囊十九人。偃蹇自拚人不伍,忽逢青眼涕沾巾。”主要意思是:自己为养家糊口日日奔波,被人轻视,但汪知县却敬重自己。自己不是弹铗求食之人,愿效毛遂自荐。
  其三云:“桃李满城花乱开,河阳仙令手亲栽。冀群一顾遂无马,燕市千金更筑台。倘逐紫鳞藏壑去,拟随黄雀报珠来。更愁泽雁流离尽,濡煦犹烦济世才。”主要意思是:汪知县不光培养了很多人才,而且善于识别人才,尊重人才。自己如果能一展其才,一定会报答汪知县的知遇之恩。淄川百姓身处困境,需要汪知县这样的人来救济。
  其四云:“年年落魄抱烟霞,回首平时意转差。倘有一人能相骨,何妨四海更无家。儒冠未达狂生刺,呵叱恐遭醉尉加。踪迹迂疏应勿怪,生平曾不到公衙。”主要意思是:自己很落魄,只要有贵相,被人重用,即以四海为家,不思念家乡。自己不敢投刺晋谒官员,从未到过官衙。自己徒有虚名,不敢接受知县的高规格礼遇。
  其五云:“青衫白帢久飘零,羞把文章占盛名。敢请筑台先郭隗, 漫劳悬榻待徐生。春窗萤火分官烛,文社鸡坛续旧盟。残卷犹堪消岁月,穷愁何足累虞卿!”主要意思是:自谦虚有文名,不敢接受燕昭王筑台纳贤,师事郭隗,和后汉豫昌太守陈蕃不接宾客,唯为徐稚设一榻以待那样的礼遇。自己领些官府的津贴,有同学社友倡酬会文,以著述为事,像战国的虞卿困于梁一样,穷愁也算不足妨害。
  时隔不久,恰逢汪如龙生日,蒲松龄写了一首五言排律《寿汪令公二十四韵》,为汪知县祝寿。诗文既歌颂了汪知县的政绩,又描述了百姓对他的爱戴;不仅称赞了汪知县的人品,而且表达了民众的心声。诗云:“淄民憔悴久,引领望神京。乍见凫双至,时闻鹤一鸣。八乡欢欲舞,多士喜如惊。父老龙钟至,儿童竹马迎。阳春回绿野,霖雨遍苍生。数月疮痍起,期年政绩成。投怀真似母,饮乳顿知兄。已慰禽鱼志,全消鼠雀争。弦歌浮里社,桃李满山城。绚索春前业,犊蓑雨后耕。村花无犬吠,堤柳见啼莺。惟抱拳拳意,绝无赫赫名。折腰今更苦,强项古难行。貌是因民瘦,心犹似水清。至诚愚贱谅,大雅斗山倾。户口多名贾,文章重识荆。丹霞摽秀宇,白雪净聪明。冬日人为爱,霜怀物不撄。家忧逢岁俭,赋幸遇官轻。昔困石壕吏,今无泽雁声。因贤责益力,被德望殊盈。堂下虎狼息,田间妇子宁。感深无以报,尸祝愿簪缨。”
  诗中写道,汪知县到淄川上任,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年迈老人进前拜见,天真儿童骑着竹马迎接。淄川的社会治安好了,人们不再争吵打斗,百姓安居乐业,田野一片欢歌。汪知县为民操劳,身体都消瘦了,清廉之声到处传扬。汪知县轻徭薄赋,百姓减轻了负担,差役不再逞凶。还写道,汪知县不负贤者之名,对自己要求越发严格;百姓受到知县恩泽,希望得到更大满足。最后蒲松龄代表全县百姓衷心祝愿汪如龙功业卓著,早日晋升!
  知县汪如龙如此礼遇治下的一名秀才,确实让蒲松龄非常感激。20多年后他在写给至交李尧臣的信中还提到,“昔汪公在县,虽有小欲,而待以礼,故亦不能取祸”。可见蒲松龄一直没有忘记汪如龙对他的特殊礼遇。

河南-汪聚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10-6-13 17: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愁泽雁流离尽,濡煦犹烦济世才!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