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强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自从小强上了初中,他们唯恐儿子不刻苦,成绩落下来,吃饭时,上学前,放学后,连续"思想轰炸",小强一开始还争辩几句,后来东耳朵进,西耳朵出,对学习倍觉反感。
两教授见儿子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置若罔闻,更加放心不下,于是对小强的学习生活来了一个"全场紧逼",连作业本上出现一个红叉叉都要审出一个子丑寅卯来,"关心"的结果是小强的成绩终于滑到了班上最后一名。
两位教授大失过望,数夜末眠,商量教育的失误处到底在哪儿?小强爸说:"我们换种教育方法吧,今后我们盯着孩子的长处,扬起他前进的风帆,坚定不移地给他鼓气。"又到单元测试了,小强耸拉着头,垂着眼皮:"我考了班上最后一名。"爸爸却推了推眼镜,笑眯眯地对他说:"最后一名,太好了。"小强以为爸爸气昏了头,是苦恼人的笑,而爸爸依然真诚地微笑着,"最后-名真的太好了,再也不要担心有人会超过你了,这样,在学习的道路上,你一身轻装上路,不是更容易赶路、进步吗?"小强心理上一下子感到震颤,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期中考试小强考到全班第24名。父母见到儿子的进步,初步尝到了成功教育的甜头,像过生日那样为孩子搞了一个聚会。两教授对小强说,"这么短的时间你前进了这么多名次,说明你有巨大潜力,而潜能的释放至少需要一个学期,继续努力吧。"期末考试,小强果然获得了全班第二的好成绩。
成功教育的结果都是-个,但是教育获得成功的过程,对于每-个被教育对象都是不同的,甚至是迥异的,成功的教育呼唤创造性。小强的父母说得好,"我们开始教育的失败在于说得太多,批评得太多,管得太死。说掉了小孩的耐心、自尊心,管住了小孩的创造思维,苛刻的批评又使孩子丧失了自信心、上进心。"有人统计过,父母对孩子使用消极性语言和启迪性语言的比例是4:1,板起面孔说教似乎比赏识要容易得多。父母为什么不能在孩子的失败中找到走向成功的有利因素呢?当你觉得教育几乎失望的时候,你为何不尝试着把"你不行"挑战性地说成"你能行"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