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4-5 01: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汪若南轶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154f980100gzcc.html
汪若南轶事
孟宪华
汪若南,字小泉,号石塘,平凉市人,著名国画家、书法家。1872年生于崆峒,1960年7月15日病故于柳湖。
解放前,汪若南除教书作画外,还在柳湖守着几亩薄田务作,并在自己院内养花植竹,藉以体验观察,陶情怡性。其时,常常作画吟诗到深夜,不知疲倦,乐以忘忧。
一天夜半,更深入静,汪若南正在灯下读书,忽听墙角窸窣作响。移灯细看,只见墙角砖石已被撬开,露出一洞。汪若南便守在洞旁,敛足静观。须臾,一贼将头探入。因洞小,贼身体转动不便,正要俯身,忽见主人发觉,惊恐中急忙退出,不料一松动的砖块落下,将其脖子卡住。这时,汪若南弯腰对其说道:“小心,小心,不要慌,慢一点。”并把砖挪开.一边说:“进来,不要怕。”一边拉着手臂,将窃贼拽进屋内。随手拿过苕帚,扑扫其身上泥土,关切地询问,“何故如此狼狈?”宛如对待自家儿孙一般。窃贼并不认识汪若南,只见是一位眉慈目善的长者,不相信世上竟有这等好人,直挺挺跪在地上,泣不成声。汪若南将其拉起,连声说;“不要这样,有话慢慢说。”并安顿坐下,取馍倒茶。
那时,国民党统治下的平凉,民生凋敝,灾祸频繁,很多穷苦百姓饥寒交迫,食不果腹。加之赋税沉重,物价飞涨,无以维生者往往冒险干些鼠窃狗盗的勾当,这也是常事。汪若南心想自己虽清贫,但总可勉强度日。于是就叫家人取来面粉数斤、钱钞几元,送给此人以解燃眉,并亲自掌灯送出大门,说:“如有困难可再来。”窃贼心中十分惭愧.要将墙洞补好再走,汪若南说:“不必,他日来门若关闭,我仍在此等侯。言毕,全家笑,窃贼亦笑。
汪若南所画四季竹条幅,神韵隽逸清秀,为国人所喜爱,民间多有收藏。他画的墨竹,为华夏一绝。1950年被我国选为斯大林祝寿礼品,随毛主席携往苏联,在莫斯科参加展出。汪若南画竹叶不用笔,所用乃是自己手指。小拇指留指甲长约寸许,画竹叶时,用其挑墨溜之,极其神妙。
以上所记,由柳湖村民侯文清、高成绪提供。此二人解放前均在汪若南家中帮佣,合作化后常对人讲汪若南事,极赞汪若南平易近人,没有名家架子,且与佣工一起吃饭。作画时,常叫佣工抬桌移案,研墨铺纸,一旁观看。涂抹到兴浓处,情不自禁地叫着佣工的名字说:“你们看怎么样?”这时,佣工只会笑着说:“这比我们轮鐝头。”(原载1997年2月13日《平凉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