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生涯》出版之后 汪大绶 1997年春节,我们姐弟10人在北京“世纪团聚”时,决定再版《回忆与怀念——著名陶瓷专家汪璠及夫人方青纪念集》一书。在世纪之交、千年更替的2000年,这个愿望实现了,更名为《陶瓷生涯》的新书问世,迎接新世纪的曙光。 《陶瓷生涯》共23万字,比初版增加一倍。全书载文67篇,其中32篇是新增加的;刊印照片35幅,其中33幅是新增加的。尤其珍贵的是,姐姐从大洋彼岸寄来了4篇很有分量的文稿;大总弟送来了用心血写成的催人泪下的文稿,填补了初版时的“空白”。 《陶瓷生涯》出版后,分寄给我们大家庭成员和众多亲朋好友;赠给了父亲生前工作过的单位,包括萍乡电瓷厂、景德镇陶瓷学院、湖南工程学院、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郑州瓷厂、民盟中央、河南省政协、河南省民盟、郑州市政协、郑州市民盟等单位;赠给了家乡的一些单位和父老乡亲,包括江西省政协、景德镇政协、乐平市政协、省地市图书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乐平中学、乐平报社、乐平市六套班子的主要负责人等。 《陶瓷生涯》的出版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为本书题写书名的中共中央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对我说:“这本书很有意义。你们家是个大家庭,这本书可以传给子孙后代。”我的同乡和军校同学徐慎余看了这本书后,激动地连夜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题,作诗表达读后感:“家族兴家庭兴事业兴,万紫千红满园春,追根溯源家风好,一代一代育新人。”我的老战友袁润亚认真阅读本书后,以《树人》为题,热情向我赠四言诗一首:“儒林汪家,十代书香,敬教劝学,树人有方。陶瓷生涯,金玉满堂,铭记祖训,流传四方。革命之家,令人敬仰,传世家宝,立传珍藏。理想生活,人人向往,知识兴邦,国富民强。” 我们在各地的亲友获悉《陶瓷生涯》出版都纷纷索要,先睹为快。曾任《大公报》副刊部主任的表兄方蒙对我说:“这本书内容丰富,印得不错。我边看边想,引起很多回忆。儒林汪家家风好,一个个好学上进。” 在我们家乡江西乐平,作为市委机关报的《乐平报》转载了《陶瓷生涯》中的部分文稿。2000年10月25日,该报副总编辑方静特地撰写了题为《永远的怀念》的纪念文章。她说:“我是带着敬仰的心情阅读着这本纪念集的。顺着汪璠及夫人方青的足迹,仿佛在聆听二老回首蹉跎岁月,慢慢地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熟悉了解他们不平凡的一生。”“他们的成功来自于为我国的陶瓷生产和陶瓷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来自于为国家培养出众多杰出的人才。”“我不禁为二老与子女间血浓于水、魂魄相依的亲情唏嘘不已。编辑《陶瓷生涯》正是其子女纪念父母亲的最好方式。”“读了《陶瓷生涯》,‘注重读书育人’是摆在我们读者面前深长思之的一个问题。” (2000年12月15日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