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http://www2.yaw.com.cn/wh/Html/lsys/100928390.htm
革命人物:汪 效 禹
(2005-04-06 15:38)
汪效禹(1904—1927), 名圣夏,字疏九,号效禹,出生于远安县瓦仓乡老观窝一个农民家庭,是远安县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创建者之一,是大革命时期我县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党的优秀的革命战土。
汪效禹因家境贫寒,十六岁才读完小学。一九二一年考入钟祥县中强中学。就读期间,求知欲强,上进心切。在先进思想的影响下,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响导》等革命书刊。由此,豪爽的性格进一步开朗,交朋结友更加广泛,且爱音乐擅弈棋,每逢寒暑假,总是邀同窗好友,志同道合者至家,或唱吟时歌,或切磋棋艺,而国家民族大事,旧风尚习俗的革除,则是他们议论的主题。
一九二四年秋,汪效禹从中强中学结业回家后,即与乡里挚友李时鲜积极参加了由肖楚女支持的“荆、当、南、远、钟五县边界乡俗改良会”,并成为这个群团组织的骨干和领导者。该会的宗旨是:反对封建迷信,取缔苛捐杂税,禁止吸食鸦片,反对妇女缠足、挽髻,反对宴会宾客、坐兜轿。在开展这些革命活动中,汪效禹总是以身作则,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聚集学生和年轻妇女,教唱《妇女放脚歌》。他带头剪了自己妻子的发髻。他率领会员先搬掉个人家里的神像,而后又砸毁附近一带的二十多座土地庙。该地区伪团防局团总汪和廷,作威作福,无视“乡改会” 宗旨,公然散发名贴,大宴官吏土劣。汪效禹获悉后,即组织率领会员,乘他大摆宴席之时,一拥而进,掀翻桌凳,砸碎碗碟,并向汪和延提出严重警告:“如再违抗,定惩不饶!”
一九二六年冬,汪效禹由当阳县党组织选送到武昌董必武主办的湖北省党务于部学校学习,并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三月结业后,由中共湖北省委以省农运特派员职务调配回乡,开展农民运动,发展党组织。
一九二七年,“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五月,军阀杨森驱兵窜犯当阳。当阳县委李时鲜不幸被捕,五月十七日于当阳西门外殉难。白色恐怖弥漫于鄂西北山区,形势十分险恶。汪效禹遵照鄂西特委指示,转入地下,积蓄力量,准备秋收起义。
八月初,为鼓舞人民斗志,调动群众继续投入战斗的积极性,汪效禹配合李超然等同志一起,经过充分准备,于瓦仓的老观窝汪氏词堂,为烈土李时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参加大会的有万余群众,还有来自湖南、江西、湖北各地党组织的代表。会场庄严肃穆。主席台两侧贴有汪效禹以“时鲜”二字为题撰写的对联,上联是“时逢潮流转同仇敌忾”,下联是“鲜血流成槽骨肉相连”,横技是“报国雪恨”。在三天大会中,代表们向烈土默哀致悼,敬献挽联,控诉反动派残害烈士的罪行,表彰了烈士为党捐躯的卓著功绩。在会上,汪效禹尤为哀痛、愤激,他撰写悲歌,悼念先烈。其词日:
死难烈士李时鲜,浩气凌青天。 奋身迎枪弹,抗军阀,争民权。 肝脑涂城垣。 血中振臂呼,呼声破贼胆。 再接复再励,责任在吾肩。 革命的目的,务求其实现。 那么殉难烈士方得含笑于九泉。
会上,群情激愤连续不断迸发出“向反动派讨还血债!”“为死难烈士报仇!”“打倒贪 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怒吼声。阵阵《国际歌》和《工农兵联合起来》的高吭歌声,也冲出会场.回响于山谷沟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