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926|回复: 2

“养猪状元”汪盛富两上北京

[复制链接]

1652

主题

7021

回帖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59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9-2-28 09: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猪状元”汪盛富两上北京

[第一食品网 2009-2-27 11:31:00]



    家 住雨花台区板桥街道石闸湖村的汪盛富老人,今年87岁。由于他对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于1956年曾两次上北京开会。第一次是当年4月份,他出席了在北 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二千人的“全国劳模大会”,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且合影留念。同年七月份,他又一次上北京出席了“全国供销社 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在《中华劳模大典》的1018页,刊登了汪盛富老人年轻时的照片。照片下方的简介为:“汪盛富,男,汉族,江苏人,1917年生,曾任南京市板桥镇党委副书记。为党为人民忘我工作,为当地农、林、牧、副、渔发展作出杰出贡献,1956年参加全国供销社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回忆往事,年近耄耋之年的汪老激动不已。他说,刚解放时我才是三十出头的青年,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干一件事总是想方设法把那件事干好。

    “汪盛富是赶抖猪子赶出名的”(抖猪:即配种公猪)。当地上了年纪的群众这样戏说汪老。其实,汪盛富老人是当年繁育推广生猪良种的“养猪状元”。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以创造性劳动受到社会承认,赢得了崇高的荣誉。

    解 放初期,广大翻身农民分得了土地,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是当时叫得很响的口号。1950年,现在的板桥石闸湖村还属于江宁县管辖。 江宁县有一个名叫刘厅友的全国劳动模范到苏联参观,回国时带回来四只洋猪崽(一公三母),洋猪崽每只三十来斤,粉红色的肌肤上长着银白色的猪毛,十分欢跃 可爱。当时我国国内的猪都是黑毛猪,人们第一次看到白毛猪都觉得十分稀奇。这种白毛猪名叫“约克夏”,是苏联新繁育的良种猪。刘劳模这次带回的四只洋猪崽 为了与国内的黑猪杂交繁育传种,发展生猪生产。

    四只洋猪崽宝贝疙瘩似的放在当年设备条件最好的江宁二区板桥红庙农场养猪场饲 养。组织上派责任心强的汪盛富专门饲养和繁殖良种猪。汪盛富愉快地接受了这项工作。开始,他担心洋猪难侍候,养不好责任重大,因此特别精心负责。他看着猪 吃食,看着猪走路,哪怕半夜三更都要爬起来到猪圈里看看。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他感觉良种猪就是与土种猪不同,洋猪口泼,不挑食,食量大,长得快,仅5个 月左右,体量达到200多斤。这种育肥速度是国内土种黑猪无法比拟的。当时的土种黑猪四肢短腰身短,长到一百二三十斤肚皮就拖地了,人称“胎里肥”。而“ 约克夏”良种猪架子大,腰长,剽悍,肉长得再多也不嫌累赘。

 “约克夏”公猪到了性成熟期,母猪也到了发情期,老汪张罗着 配种繁育。洋公猪和洋母猪“门当户对”,配种倒不费事。但是要让洋公猪和当地母猪配种以繁育杂交一代良种猪仔,却没那么容易。因为洋公猪体格硕大,且全身 白毛,当地母猪乍见畏之如虎,远远躲避。老汪想办法将它们圈在一起,让它们慢慢熟悉适应。尽管如此,仍然无法交配,因为“约克夏”公猪和本地母猪体重悬殊太大,母猪经不起洋公猪爬跨,稍一用力,母猪后腿支撑不住而瘫倒在地。

 洋公猪与当地母猪第一次配种失败了。怎么办呢?组织上交给自己的任务怎样才能完成呢?老汪陷入苦思冥想之中。经过反复琢磨,老汪终于设计出 一个木架子,请木匠按图纸打造。再度让洋公猪和土母猪配种时,他训导洋公猪将前腿搭在架子上,让木架支撑洋公猪的大部分体重,然后将母猪引导在木架下方, 这样一来,配种成功了!老汪用他的智慧和敬业精神,第一次攻克了洋公猪和土母猪配种繁育的技术难关,使杂交猪在南京地区得以繁衍推广。他的贡献受到群众的 欢迎和领导的重视。

    老汪因发明“木架子”而使杂交猪繁育成功,当地养猪户欢欣鼓舞。当时远近集体猪场和养母猪的 农户纷纷赶着母猪来板桥红庙农场配种,老汪总是热情接待使他们满意而归。有时候他也赶着洋公猪到集体猪场和农户家上门服务。洋公猪稀奇惹眼,一路招摇过 市,每到一地,都要引来许多人来看热闹。老汪以他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泛的人缘。杂交一代猪毛色有白有黑,还有的黑白相间,俗称“二花脸”。杂交猪具有 父母双方亲本的特点,口泼,不挑食,生命力强,长得快,受到广大养猪户的欢迎。杂交猪苗销路很广。“小行生物制药厂”,每个礼拜来当地收购200多头五十 斤左右的“糙子猪”抽血制药,此外还供应附近的集体猪厂和广大农户育肥猪。可见当年板桥地区的养猪业是何等的兴旺发达。

 1956年下半年,汪盛富由养殖场调到板桥供销社工作,任供销社书记直接领导供销社王家山万头猪场工作。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组织上号召干部下放,汪盛富带头报名申请。当时一同下放的有8名干部,组织上发给每人800元安家费。汪盛富向组织上表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不要国家一分钱,一张票(当时许多商品按 票供应)”他就这样两袖清风地离开领导岗位回乡务农。作为一名老党员在国家困难时他能体谅国家困难,不计个人得失。组织上当然不会忘记也不会亏待一个高风 亮节的党员。1963年,在国民经济好转时,组织上因他当年“未作一次性了断(未要800元钱)”而又重新启用安排了他的工作。重新工作后的汪盛富任板桥 乡(当年板桥公社划为5个乡)乡长,65年又任合并后的板桥公社党委副书记,直到1980年退休。
来源:雨花台区委员会  作者: -   编辑:阿乐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815

回帖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220
发表于 2009-2-28 19: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敬可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5

主题

1318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湖南汪鼎湘向各位本家问好!

积分
17897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9-3-3 21: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汪盛富老人,今年87岁,……,真是可敬可佩!
湖南常德汪氏 ★☆ 天下汪氏一家亲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