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614|回复: 0

看看我们大陈的未来规划

[复制链接]

163

主题

634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环山园  我的精神家园

积分
13672
发表于 2009-2-17 16: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山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公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40 更新时间:2009-1-4 11:18:00  

1         战略定位
江山市要建设成为“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核心内涵包括:

u    浙闽赣三省边际的“工业新城”:江山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新阶段,“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是江山市的重要发展战略,应立足于江山独特的区位与交通优势,扎实地做强、做优产业,大力拓展外源性产业和经济,以转型提升为主线、平台建设为载体、项目投入为支撑、科技创新为动力、培育“4+X”产业为目标,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富有江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建设新兴工业城市。

u    浙闽赣三省边际的“旅游胜地”:浙闽赣三省边际旅游“名市”、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胜地”、区域特色人文展示“橱窗”。江山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自然风光秀美奇丽,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旅游是江山市名气最大、影响最远的金名片。打造旅游胜地,必须充分发挥特色,完善配套,提升功能,打响品牌,形成区域休闲旅游中心,提升城市美誉度和文化品牌价值。

u    浙闽赣三省边际最佳人居与创业的“山水家园”:就是指以人为本,建设浙闽赣三省边际的最佳宜居城市、最美生态家园和最优创业环境。良好的生态是江山最大的相对优势。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托优越的自然禀赋,以“山水家园”为凝聚人气的旗帜,统筹城乡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优越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创业环境,增进人们对江山的认同感、自豪感与归属感。

2         空间建构
人口规模预测
表 4‑1:人口规模预测


2006
2010
2020

江山市域常住人口(万人)
61.56
69
80

江山市域城镇人口(万人)
24.6
30
45~47

江山市城镇化水平(%)
40
45
55~58

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万人)
14.4
18
26~28


城乡空间结构及功能划分
按照“江轴聚园、山廊串景、优城特镇、梯次推进”的发展思路,整个江山市域形成“一带两片”的空间结构。

一带:沿江山江依托省道46、48省道和江贺公路等三条交通联系通道,形成江山市最主要的城镇空间发展带;也是最重要的工业产业带。主要包括虎山、双塔、贺村、淤头、新塘边、清湖以及碗窑、上余、四都。将双塔街道、虎山街道、碗窑乡以及清湖镇界定为中心城区范围,以中心城区建设为核心,以交通走廊、江山江为引导,重点发展工业产业和城镇密集空间。中心城区发展居住、商业、行政、文化、产业等综合性的城市功能,承担全市的公共服务职能;其他城镇通过特色专业化职能的发展,形成与中心城区之间的经济网络化格局。

贺村、淤头已有工业用地积极实施“退二优二”策略,逐步淘汰低效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绩效,莲华山区块以先进制造业功能为主,适当培育研发、培训、物流等功能,城镇功能也可与产业功能联动,跨越江山港,适当发展居住及部分公共服务功能;新塘边主要为完善城镇功能,发展边界贸易,产业功能以土地盘活和产业提升为主;四都重点发展机电制造业,形成机电产业集群;上余完善城镇功能,实现与江山经济开发区江东区功能互动互补。

两片:根据自然地理条件、乡镇行政区划、发展资源,以主要城镇为核心,整合发展空间和各区特定发展功能,形成北部功能片和南部功能片2个城乡发展片。

——北部功能片

主要包括大桥、坛石、大陈,以发展农业产业为主。大桥和坛石主要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大桥可适当拓展边界商贸功能;大陈以生态保护和无公害粮食生产为主要功能。

——南部功能片

主要包括峡口、凤林、长台、石门、廿八都、保安、双溪口、张村及塘源口,以发展生态旅游及现代农业为主。在南部功能片建设“五景区、九基地”,分别是江郎山—清漾毛氏景区、廿八都古镇—浮盖山景区、仙霞关—戴笠密宅景区、峡里湖景区、太阳山景区,食用菌基地、竹木商品林基地、森林食品基地、绿色食品茶叶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无公害粮食基地及生态渔业养殖基地畜禽养殖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峡口可发展生态工业,积极开拓休闲旅游业,同时提升城镇服务能力;石门、长台积极发展现代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凤林镇重点培育边界贸易功能,跨河拓展空间,适度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廿八都重点发展古镇休闲旅游,完善旅游服务接待功能;保安乡发展休闲旅游业。该区域要突出有机集中与生态保护主题,利用交通设施的引导作用,加快相邻、相紧城镇组群、组合,同时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尤其是要保护好原始森林资源、次生混交林及区域饮用水源。

空间发展控制与引导
将市域城市开发按政策意义分为五类分区,即: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建成区。

  

若干重大交通基础设施
铁路客运站:规划中的杭长高速客运专线,单纯从车站对地区服务的角度看,可利用目前的浙赣铁路客运站,实行共站运行,不必另设新址建站,但若考虑到杭长铁路设站的技术要求,可在城西片区预留铁路客站用地,加强两站交通联运。

江山江四级航道(为争取项目):规划江山港为四级航道,远期争取纳入国家航道开发规划。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争取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经过江山,做好城市燃气工程规划,正确预测市域天然气用气量,规划预留出管道线位用地,力争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贺村铁路货运站场搬迁:贺村铁路货场周边被城镇用地和工业用地所包围,货场未来的拓展空间较小。随着莲华山片区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及贺村、淤头、新塘边的产业扩张,原有贺村铁路货场将难以承担新兴工业发展带来的铁路货运压力。建议搬迁重建,拟选址贺村毛家仓一带。

110KV江山变电所搬迁:110KV江山变电所位于江贺公路与江郎山大道交叉口,该区域为城市往南发展的核心区域。由于变电所现有进出线廊道要求将浪费大量区位优越的土地资源;不利于城市的景观组织;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方案一将浙赣铁路以东所有用地内的江山变电所现有架空进出线进行地埋,方案二将110KV江山变电所进行异地搬迁,新的江山变选址离开城市核心区域,拟选址于山海协作园南侧。



市域产业空间布局
加快实施“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发展战略,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形成“一心三区”的市域产业空间总体结构:

一心:指中心城市,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旅游服务中心,重点发展现代生活、现代服务业及先进制造业,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力和带动能力。

三区:指城北工业新城经济发展区、中部特色工业经济发展区及南部生态经济发展区。城北工业新城经济发展区依托江山经济开发区江东区块及四都工业功能区重点发展机电制造、机械制造等产业。中部特色工业经济发展区主要依托莲华山区块、十里牌区块、高新技术区块等平台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消防器材、机电及装备制造、竹木深加工、精细化工等产业。南部生态经济发展区依托+南部9个乡镇的资源特色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特色农业及绿色农产品加工业。



城市空间结构
通过“滨江筑城、市依江展、城顺山延”等发展策略,在中心城区及其周边区域形成“一体三翼”的空间格局。

“一体”为中心城区。以中心城区为主体,分别向西南、东南和东北形成“三翼“,其中,西南和东北翼为工业产业翼,依托已有的工业产业园区整合发展;东南为生态休闲翼,依托碗窑水库、跶河溪及周边山体开发而形成。依托江山江展开城市空间布局,适度开发江山江东部区域,形成”一江两岸“的城市格局;通过滨江通道有机串联,以强化“一江两岸”城市形象,形成良好的滨江公共活动空间及滨江天际线,实现滨江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中心城区功能细分
中心城区以西山公园、虎山公园、乌木山公园、双塔公园、湿地公园、江山江等作为主要生态隔离廊道,形成七个功能各有侧重的城市片区。

老城片区。是展示江山市老城风貌的区域,以生活服务功能为主。

城北片区。是未来城市市级公共设施和房地产发展的主要区域,以生活服务功能为主。

城南片区。形成以产业为主导、产学研居相结合的综合性城市片区。

城西片区。适度发展、强化生态保护,形成城市生态屏障。现有工业用地以完善和产业转型提升为主,适当布置新型电光源与服装加工等无污染工业。

城东片区。是中心城区的一、二类居住用地为主的生活服务功能片区。

高新片区。以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片区。

碗窑片区。建设“城市后花园”,以生态休闲功能为主。



关键议题:江化搬迁
江化搬迁将是新的城市空间结构得以形成的关键,现状江化对于城区环境形成了严重的污染,并直接影响到城南组团的开发建设,以及阻碍了“一江两岸”的城市空间格局和滨江城市特色的形成。江化搬迁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也有利于企业自身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做大做强。

从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总体效益看,江化的搬迁是利大于弊,这应该是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目前要严格控制江化的原址扩建,并通过相关政策积极引导,促进其搬迁。新厂址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地以及铁路、公路交通条件,同时使其对于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并以江化为主体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发展,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区块。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江山市清湖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

下一篇文章: 江山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公示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