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汪弘绵

汪直墓考

[复制链接]

174

主题

1214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建公支下绩北坦头“世承堂”汪氏

Rank: 8Rank: 8

积分
32646
发表于 2009-2-16 14: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125911.jpg

“王氏祖墓(王直墓)”坐落在新安江东岸约50米处,占地面积约60多平米。

继1月31日发生两位教师“夜砸汉奸王直墓”事件后,2月1日,王直墓再次挨砸。

目击村民称第二次砸墓者是受干部指使

2月3日,歙县雄村乡柘林村王氏祖墓墓园里,王直的墓碑“芳名塔”周围散落着一些碎青石块,从散落的痕迹看来,这些碎石块是从“芳名塔”左上角碑沿被砸落的,当地村民都向记者证实,这是第二次被砸。

据目击者、一为不愿透露姓名的方姓老人称,2月1日早上,他到王直墓碑附近的菜地干活,发现两个同村人正用锄头猛击“芳名塔”,他当时欲阻止二人,但听对方说是“大队(村委会)干部让我们来砸的”,便没有干涉他们。”而该村村民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这两个人的行为确实是村干部授意的,而村干部也是受“上面”的指示,原因在于前一段时间社会上对王直墓一事议论很大,“上面”的领导感到了压力。

截至昨日21时,村民们的说法尚未得到歙县官方的回应。

两教师只凿掉“王直”“芳名塔”字样

记者目测可以看出,王直墓在新安江东岸,距江边约50米。王直墓看上去很气派,明显比附近其他墓要显得气派,一位村民丈量了一下,墓占地约60多平米。

记者发现,当地村民不把这块墓地叫“王直墓”,“只听说日本人出钱为我们这里400多年前一个有名的海盗修了个墓,所以就叫它日本墓。”村民们说。

但对于上次两个教师夜砸王直墓一事,不少村民表示并不知情,村民王胜如家距该墓不到百米,他说当晚上他们家人没有听见砸墓的动静。

而记者现场看到,媒体所报道的两个教师“砸墓”,只是将“王氏祖墓”墓碑和相临的“芳名塔”上出现的9处“王直”字样和“芳名塔”字样一一凿掉。

据称建墓者是王直留在日本的后代

随着事态的发展,王直墓的建立是否符合规定成了受人关注的话题。

2月4日,记者见到了在当地被村民公认的“文化人”———66岁的王恩赐,他对墓碑的建立颇有了解,老人告诉记者:“2000年以前,建墓的日本人在原来的女村长、翻译的陪同下,3次来到现在建墓的地方商讨建墓,村长将自家茶叶地中的一块地以2500元价格买给了建墓的日本人。”“来建墓的人是王直在日本的后代,现是日本福江市的要员,因为日本福江市与黄山市是友好城市,‘王直的后人’多次代表日本福江市来黄山市互访,他们还3次资助了村里的小学。”

安徽民政厅方面称建王直墓不合法

不过王直墓的修建现在已经引起安徽省有关部门的注意,据《现代快报》报道,安徽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一张姓处长说,安徽省城镇殡葬管理分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歙县农村属于土葬改革区,原先所有老坟和祖坟都不许留坟头,修建时不得大兴土木,不允许大规模改修。

张处长表示,如果要重新修缮祖坟,只在原地上立个碑是可以的,如果碑的高度不超过0.8米是可以自行建立。但是如果规模较大就一定要向当地民政部门报批。

“王直墓修得不行,它根本没有得到民政部门的同意,我看过王直墓,占地面积又大,还是台阶式,这样建墓是不合法的。而且土地是国家的,承包责任人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个人也无权私自改变土地的用途。这块地没有通过土地部门许可,拿了补偿款就私自转让给别人当祖坟,这也是很不规范的。”记者现场看到,王氏祖坟大约占地60平方米,灰色水泥的坟包大约有2.5米高,坟包前的墓碑高约1.4米,超过了张处长所说的有关规定的标准。(陈杰 钱昊平)

《新京报》 2005年2月6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137

回帖

3889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889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5: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人李日华在《味水轩日记》载,他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60)九月十七日,自齐云山下山后,经休宁至屯溪。十八日易船沿渐江下行四十里至岑山渡;然后过二十五里,至箬团山,山多翠箬。十九日,行十里,至绵溪,有汪五峰墓。汪五峰者,即明嘉靖间从事海上贸易之汪直,亦称王直,五峰为其号,此日记表明,汪直墓在歙县新安江畔之绵溪。
   
  李日华(1565—1635),明文学家、书画家,字君实,号竹懒,又号九嶷,浙江嘉兴人,万历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为人恬淡和易,与物无忤,工书画,精鉴赏,世称博物君子。有《官制备考》、《姓氏谱纂》、《檇李丛谈》、《书画想像录》、《紫桃轩杂缀》、《竹懒画媵》、《六研斋笔记》、《味水轩日记》等书。汪直死于1560年,李日华于1610年9月19日览汪直墓,事隔50年,岁月不太久,其所见当确实无疑。
  
    正巧,县招商局吴副局长为绵溪新杨村人,说自幼即见村边一山上有古坟,村人称之天官坟。距新安江边不远。此一说,顿引起我们兴趣:此坟是否即汪直墓?遂决定实地考察一番。黄山市地志办陈政先生亦闻讯赶来。2007年9月5日下午,市县志办一行5人在吴副局长带领下,来到新杨村公路边。

    墓即在路边十多米高的竹林中。吴告道,老墓已不见,现所见之墓为近年村人所葬。但村上老人少时见过旧坟墓,墓前有明堂,有碑,碑长约两米,刻有字,但不识。墓茔由桐油、石灰、糯米拌成粘合剂,粘合河卵石砌成。20世纪60年代,有人挖掘过,却挖不动。坟墓对面山脚旧有一屋,原为守坟人居住,从那屋窗内正可看到此墓,守坟人为外地人,解放前夕还住在此。站遗址处,我们眺望四周山形地势,感到此处环境的确不错,对面远处有高山尖峰耸立,近处则有低山环绕,脚下棉溪河顺低山环绕流过,呈现出开阔大气之氛围。
    我们进村访问了几位老人,讲得较为详尽的是年届七十的退休的县旅游局局长江裕民。他说,葬天官坟那山叫瀹潭山,坟里埋葬的是张姓天官,为瀹潭人,为葬此坟,整座山被买下来,故山名也改为瀹潭山。守坟人有屋,屋前坦前张屋坦。他又说,新杨村本叫杨村,因地名有重,加上新安江水库水位上升,村庄后靠,成为新村,故名新杨村。现村上居民为吴、江两姓,吴姓由石潭迁来,江姓则是由皋经迁来。在吴、江两姓之前居住的是王姓,村名王村,解放前是王川保。现已无王姓人。歙县人俗称王村为杨村,如王村镇的王村即叫杨村,南源口乡的王家淇叫杨家淇,王村茂叫杨村茂,写的文字与口语所呼不同。故这里杨村之名实王村的俗称,后便以杨字代王字,而名杨村了。汪直之姓亦有姓王之说,莫非这里王村与柘林王姓有某种联系,王直葬于王村是否顺理成章呢?
   
    我们决意到瀹潭一访,以作核实。瀹潭主姓方。张姓居民住上村,过渡上岸即访得73岁的张明美老人。他说,瀹潭张姓是二十三世诏祖公从满田迁来,其妻姓方,夫妻见此地风光秀丽而定居,现已衍传至四十五世。他说,未听说过杨村有瀹潭山,有张姓天官坟,况瀹潭张姓20多代无人中过进士做过高官。由此看来,江裕民之瀹潭山、张姓天官坟等亦只是传说而已。

    那么汪五峰墓是否在绵溪呢?若不在,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却明确记载呢?李日华作为一代文学家、书画家,当不会说空捏造。
  
    总之,汪五峰墓遗址还是个未解的谜。(张恺)
      
  楼主帖中的王直墓是2000年建的,不是修建的,正上文所述李日华作为一代文学家、书画家,当不会说空捏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137

回帖

3889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889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5: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汪直墓建于不能建不是我们所考虑的,我们只是按资料来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

回帖

11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4
QQ
发表于 2009-2-18 00: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丹山碧水于2009-02-16 14:01发表的  :


“王氏祖墓(王直墓)”坐落在新安江东岸约50米处,占地面积约60多平米。

继1月31日发生两位教师“夜砸汉奸王直墓”事件后,2月1日,王直墓再次挨砸。
.......

老和尚曾参与了此事件的调研并拟写了调研报告。这座“王氏祖墓”其实原本是一座荒墓,日本人修建后用来纪念王(汪)直的,所以墓碑写的是“王氏祖墓”,而非“王直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

回帖

275

积分

侠客

积分
275
QQ
发表于 2009-2-19 09: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多发一点
I LOVE YO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137

回帖

3889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889
 楼主| 发表于 2009-2-19 09: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味水轩日记》李日华
??
??万历三十八年九月
??八日.治往齐云之装。辰刻发舟,夜泊石门。得选古一:夙志礼灵岳,差池罥尘栖。缨组幸已解,樊笼安足羁。皎皎晴昊碧,苍苍平楚低。清风引余袂,快舸遵水涯。如彼入云鹤,矫矫凌晨曦。
??九日,由谢村取余杭道。曲溪浅渚,被水皆菱角,有深浅红及惨碧三色。舟行,掬争可取,而不设塍堑。僻地俗淳,此亦可见。余坐篷底,阅所携《康乐集》,遇一秀句,则引一酹。酒渴思解,奴子康素工掠食,偶命之,甚资咀嚼。平生耻为不义,此其愧心者也。夜泊杨家桥,去县尚二十里,明晨登陆矣。成一律以应令节:梦结灵峰顶,身为独往云。高流溯欲尽,仄岭望初分。笑与鸥凫别,行随麇鹿群,龙山尘上事,拂鬓亦埃氛。
??十日,从余杭埠口觅笋舆,冲烟而发。三十里至青山坡,石皆沈紫色,老苔渍之,极其古秀,画家所未能状也。又十里,至五柳。又十里,至马溪桥。溪流得雨,泼泼有声。桥左一大士庙,老僧进杯茗。五里,至临安西市汪铺。馈食皆淡味,古云山中无盐豉故寿,其然邪?
??十一日,五里,至青溪渡。溪多马卵石,一路多水碓,泉流甚壮。又五里,至钱王铺。又十里,至化龙铺。十里,至横塘。又十里,至藻溪。时雨初霁,云气乱如奔马,四山多面眉声。三里,至瓶窑问口,溪声潺潺。跨溪建一观音阁,老僧煎茗施行者。土人赵老角巾褐衣来迎客,云阁本其所建。生二子,一椽史,一诸生。平生步履不越溪上,日听水声看山色而已。谈吐颇有味,马少游辈人也。七里,至戴石。十里,至镇郭。有万寿寺,树木颇阴森,而像设荒落。五里,至方园铺。十里,至太阳铺。尽日行两山合沓间,一峰吐云,一峰送日。夹路野松,雨蒸日炙.香气扑人。衣袖为沾渍者,拈之皆有龙麝气。
??十二日,雨。十里,至庐岭。十里,至昌化县。县在万山中,无城。儒学倚一峰下,面对稠林,森秀之极。十里,至白石桥。十里,至手挖巡司。十里,至朱柳。有睢阳双节庙。十里.绕溪行六七里,四面峰峦回合,疑无径路。逾一小岭。又三里,至结口,宿焉。是日,雨不止,衣袍沾湿,仆夫颇疲顿。余于舆上,领略云山滞蒙之状。沈绿深黛中,时露薄赭。倏敛倏开。非襄阳术老,断下能与造化传神。乃知此老高自标置,固非浪语。向余不知画法,不为此行在万山中适值澍雨,亦何由证入哉。忆余初从余杭渡口,晴色可掬,止西望有晦昧之意。今乃知余来时,正山灵酝雨之候也。余实步步入雨境耳。
?? 十三日,大晴。自颊口起行,五里,至高路。五里,至横溪桥。十里,至岭脚。过车盘岭。五里,至顺溪。五里,至杨家塘。五里,至昱岭关。五里,至新桥铺。上老竹岭,岭当两山回合处。岭以东水皆流入太湖,岭以西水皆流入浙江。山势两背相抵,曲洞蛇行其间,万杉森森,四望疑无出窦,而竹岭梢通一线,亦半假人力凿治,真一夫当关之胜也。气候新晴,愈觉澄朗。渚峰晓色,澄翠拖蓝。日光射之,远者如半空朱旗,近者如涂金错绣。丹枫苍桧,点缀其间。万壑屯云,干流漱玉。到此又思李昭道父子画法,不为虚设。大小米如中书堂淡沈判押,挈其总领而已。山有草花,红媚可人,叶如牡丹而小,土人名之秋海棠。我地秋海棠生墙阴湿地,花如豆蔻,叶如苋,乃断肠草,非此种也。今固改名秋牡丹以配之,且今僮辈携其种回,不知肯滋殖否。度老竹岭,西脚鲍电酒颇醇美。十里,至王干巡司广叶岭、钟岭、黄土岭,所谓王干三岭也。一过老竹,即为歙地,山形非不雄壮,而势稍散阔。土人工殖利,山下开塘蓄鱼。虑人窃取。则作砖墙围之,每亘数十百步。以杂树与桕子利薄,多改殖橦子,砟油转售,故无红叶点缀。凿石煅灰,多作窑穴,自垩淋漓可厌。盖陶白、猗卓之策行,则孙绰、谢眺、卢浩然之趣不免减损。物之不能两大,固其理欤。又十里,至杞梓里,宿。
?? 十四日,三里,至徐坞,七里,苏村。五里,至斜干。有槐源大石桥。五里,至蛇坑。五里,至赐麟桥。五里,至山后铺。五里,至郑坑。五里,至七贤桥。土人云,昔有七贤者,作七井七灶,为糜以食饿者。又共作此桥利济。诘其姓名,则不知为何。拂碑,碑泐不可读。 里,至方村。一里,至北岸。一里,至大佛铺。吴氏住处,乔木阴森,俗传半夜夫妻八百丁者。有衍庆桥,螭蜒湾。四里,至蔡坞口。六里.至章祁铺。有越汪公祠,诘土人,不知公为何人。余按唐杜伏威部将王雄涎传,称歙守王华在郡称王已十年,雄涎攻降之。至今歙人称汪王,其即华耶?抑其子孙耶?五里,至郎源口。又五里,至稠木岭。二里,至七里庙。有八相公祠。二里,至新安第一关。六里,至城,绕城行。一里,至河西桥。桥有十七洞,下俯大溪,雄跨,胜吴江垂虹也。余以山人装,竹兜潜行,不敢过诸豪贵交,人亦无从物色。余蚤息旅馆,无事。作《仙中十三声诗》,亦经行所感也。
??十五日,十里,至岩市镇。街术纵横,车毂凑击,聚落之雄胜者。以礼岳故,不敢迟徊流览。入一小肆中午餐,几案楚楚.熏炉研屏,若苏人位置。壁有文大史画一帧,题句云:秋色点霜催木叶,清江照影落扶疏。高人自爱扁舟稳,闲弄长竿不钓鱼。长洲文璧。十里,至杨村。十里,高桥。十里,万安桥。十里,休宁县。县冶壮丽,江南北所未见。冒雨行四十里,至岩脚,沐浴更衣,蹑级而上,日已崦嵫矣。至天门.有青童二人,执炬导余归黄庭院。院主陈建宇、吴立斋,具精蔬款余。羽流俱能酒,酣肆雄快,绝无城市局蹐卑趋之态。恨无展、陆妙手,作《醉道士图》贻之耳。
??十六日,五鼓起,盥栉,同羽流鼓吹诣拜表台上章。天风猎猎,清寒砭入骨,如置余九霄郁罗之府。尘海浩浩,俱出履带下也。归院午飧罢,羽流乞书扇者棼集。漫占语应之,不复计其工拙。天门外石室中遇张躐蹋,一百二三十岁人。
??十七日,蚤,下山。改从溪路取严州道至休宁。过落日台,乘月行五十里,至屯溪。
??十八日,易船,行四十里,至辰山渡。二十五里,至簪团山,山多翠箬。
??十九日,行十里,至绵溪,有汪五峰墓。
??二十日,晚,至黄馆驿。易徽客汪姓者船,夜行五十里。
??二十一日,至七里泷.过严先生钓台。五十里,至桐卢。五十里,至新店。四十里,至富阳,连日大东北风,水势既阔.行湾曲中,雾气茫茫,浩如泛海。
??二十二日,晨起,雾未解,风势未定。余从富阳起陆,觅官舆一乘,驿骑四匹以行。沿山度岭,七十里,至六和塔。一望烟江无际,余向所弃舟,竟不知何处,始信置足实地之为快也。又十里,至赤山埠,觅西湖划船,至昭庆云山房宿焉。舟中遇同载一僧,从云栖来,号慧文,颇知诗。固言云栖岩下有一穴,仅容一人侧卧。有一僧处之,上则草木萧蔚,下刚涧泉瀑灂,僧寒暑不出。慧文作诗赠之,曰:岩上草萧萧.岩下水潺潺。中有上皇人,侧身卧其间。痴憨似布袋,撒颠类寒山。乞食尚无瓢,世故岂相关。自言无体面,要求方寸闲。其风可想矣。
??二十三日,从松毛场觅舟,得湖客舫。子夜行,泊石门。
??二十四日,抵家,晡矣。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137

回帖

3889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889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20: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没有人提出疑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