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7269|回复: 5

"振绮堂"与汪氏四世藏书

[复制链接]

21

主题

229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082
发表于 2006-6-18 22: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振绮堂"是清代杭州市著名藏书楼,她由汪宪创建于乾隆年间,汪宪(1721-1771)字千陂,号渔亭,钱塘人(今杭州市人),乾隆十年(1745)进士.官刑部主事,迁陕西员外郎.平时好藏书,遇有人售书,往往不惜高价买来.其藏书之所称"振绮堂",与吴焯的瓶花斋藏书楼"垣宇相望"(约在杭州市清泰街九曲巷一带).汪宪与当时杭州市的鲍廷博,朱文藻及乌程(今湖州)的严可均等学者藏书家相往来相互借书抄录,共同讨论经史问题.他自己还著有<<说文系传考异>>4卷,旁征博引有功于文字学,另尚著有<<列女传>>等书.
  汪宪逝世后,其后肛继续藏书,一直廷续了四世,长子汪汝溧,字坤伯,号涤庵,乾隆修<<四库全书>>时诏求各地藏书,他进呈振绮堂所藏秘藉219种,被<<四库全书>>著录33种,有目123种,因进呈之书较多,受到朝廷赏罚初印的<<佩文韵府>>一部,乾隆皇帝还在发还的两部书<<曲之有旧闻>>和<<书苑菁华>>中亲笔题词,汪宪次子汪璐,字仲连,号春园,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举人,曾选家藏各书题记编成<<振绮堂藏书题记>>4卷(未刊).
  振绮堂的第三代主人是汪璐的儿子汪(言咸),字孔皆,号十村,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官刑部主事,立志家学藏书,以家虽浩瀚,却直没有一本完整的目录,乃按经史子集分类编成<<振绮堂书目>>5卷,共著录藏书3300多种,65000卷,并详考作者及版本.
  汪(言咸)的儿子汪远孙,字久也,自号借闲漫士,曾建别业水磨头,题"借闲小筑,为振绮堂的第四代主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官修补内阁中书,喜读家藏书整理保管得:秩然有条理"同时又勤于著述,著作主要有<<诗考补异>>,<<国语考异发正>>,<<古注汉文地理志校勘记>><<借闲生词>>等.
  经汪氏四代人的努力,振绮堂藏书各名声已"甲于浙右"约咸丰十年(1860)后开始散落,龚自珍有诗咏"振绮堂中万卷书,乾隆九野有谁知?季方玉碎元方死,握手城车间蠹鱼".到了近代,汪氏后裔汪康年在清光绪,宣统年间辑刊<<振绮堂丛书>>两集,共收24种13册.
45世爽公--56世道兴公(歙县布政乡归化里)--58世记公(开化云台)--61世翰公(开化唐下)--67世照公(开化漳田)--84世圭准公(漳田)--90世人骅公(漳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7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6-19 00: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容易。。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6-19 19: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汪璐,(1746~1813)清藏书家。字仲莲,号春园。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汪宪次子。汪宪以富藏书闻名,他又益加增购。古籍善本充栋。又从藏书中选择珍本秘籍,辑录为《题识》4卷。工诗文,著有《松声词馆诗存》4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6-19 19: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远孙(1794——1836),字久也,号小米,浙江钱塘人。
  十岁传祖父受经通大义。嘉庚丙子举于乡,两赴计偕,循例为内阁中书。戊寅,在京待铨,丁外艰,闻讣,疾归里。既撄大故,遂绝意进取,一惟肆力于著书。先世藏书之所曰“振绮堂”,插架夙多善本,遂寝馈其中,务为根柢之学。排日读十三经注疏,以心得者辄录诸札记。又嫌饱经堂《释文》多讹缺,欲为补正,功虽未竟,其宗尚已可概见。《春秋外传国语》自韦氏而外,古注多佚,因辑贾逵等三家佚注三卷,复作《发正》二十一卷、《考异》四卷,以羽翼之。著述之暇,与同里耆彦结“东轩吟社”,优游畅吟;时更登山临水,寄其旷逸之怀,乃自号曰“借闲漫士”。浙中志乘,推咸淳、临安志最古,为重雕以广其传。他若厉樊榭《辽史拾遗》、《东城杂记》,梁处素《左通补释》等,俱次第梓行。至其亡友诗文,代为校刊者,尤难悉数。生平重然诺,见事明决,贫者感其施,饶裕者亦倚以定是非可否。卒年四十有三耳。所著尚有《诗考补遗》,《汉书地理志校勘记》若干卷,《借闲生诗词》四卷。

  ——妻梁瑞、汤漱玉,并通诗礼。端字无非,著《列女传校注》八卷。漱玉著《玉台画史》五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6-19 19: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康年(公元1860—1911),浙江杭州人。字骧卿,字号毅伯,晚年又号恢伯。出生官宦家庭,是著名藏书家振绮堂汪宅后裔。曾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府,兼任汉口自强书院编辑和两湖书院史学斋分教。1892年入京应会试,但因脚疾突发,放弃殿试返回湖北。1894年入京补殿试,与主考官翁同禾执师生礼。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汪康年仍立志变法图存,应康有为邀请,举家迁沪,支持上海强学会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6-19 19: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康年一生投身报业的这15年,一个鲜明的特征是他热爱办报,把报纸经营看作自己最大的事业,态度积极,有野心,有事业心。他通过亲身实践,办了好几个有影响有特色的报纸,最终摸索出一套在当时开风气之先的办报经验。他偏爱新闻性日报,创办了《时务日报》,意欲与外国商业报一比高下;却在晚年独资创办了一份纯政论性的《刍言报》,不再依赖对外筹款。他曾是有影响的维新派宣传家,却最终寄身于洋务派门下。他政治上保守,却重在采译西方,重视国际通讯。他挤压排斥梁启超,却在梁启超离开后仍旧续发其存稿以维持《时务报》盛况。为使报纸经营得以为继,在政治形势逆转的情况下,他假借英商杜德勒的名义发行《中外日报》。对义和团事变的唯一正面报道,对戊戌政变的连续报道都是其在报业经营上的大胆探索。他在言论上平和不好奢谈,却在新闻报纸业务上锐意进取,成为我国近代报纸改革的先锋。唯其一格,才别具特色,可以这么说,汪康年的确是个响当当的,不折不扣的报人,他在中国近代报纸发展史上应有一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