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道昆避诏隐居 黄山谷共中留名跡 http://www.dhz.gov.cn/200712/qkwz_32.htm
□ 苟 洞
汪道昆,生于1925年,卒于1593年,享年69岁。嘉靖26年(1547)23岁的汪道昆以第三甲107名中进士,改字伯五。是年12月出任浙江义乌县县令。汪道昆才华横溢,性情耿直,一路职位高升。曾任南京工部主事,兵部职方司主事,武库司员外郎,襄阳知府,福建按察副使、与戚继光抗倭有功,升福建巡抚。嘉靖45年(1556)6月,因宦官弹劾,自福建巡抚罢归。汪道昆在家闲居了4年,于隆庆4年(1570)奉钦命,着以原职抚治郧阳等处地方。隆庆6年(1572)自湖广巡抚入京为兵部右侍郎。万历2年(1574)任武闱试官。万历3年(1575)因与首辅张居正执政意见相左而请告归里,隐居黄山脚下,当他的“天都外臣”去了。
汪道昆看清了当时执政“事由中制,政以贿成”的腐败局面,不愿入流,只好激流勇退,挂冠归里,回到歙西松明山老家,在歙城桃源坞筑“太画别墅”,后改为“太画书院”。徽州府与歙县县衙是同城,在明代万历间徽商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徽州府城内商业繁荣,经济活跃,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热闹非凡。汪道昆为了避开繁华的市井生活,避开东厂的特务监视,避开络绎不绝的求计求言者,避开朝廷诏回归臣,隐居到离徽州府城百多里之遥的黄山脚下———谷共 中,清闲著书立说。
谷共 中,是一坐花园似的别墅。建于明嘉靖时期,业主是汪道昆的丈人,岩寺富翁蒋銮。“蒋銮有九子,无能训之以俭德,顾独作无益,备游观。虽銮亦自知其无良,愿客志之以章吾过。”引文的意思是:蒋銮经商致富,家财万贯,生了九个儿子,个个不成材,吃喝玩乐,不能继承父志,勤俭持家,振家风美德。眼不见,皆为净。蒋銮花巨金在入黄山的古道畔,石磡湾处筑别墅,远离世俗养老,过着“水声无昼夜,山色有春秋”的天外生活。
谷共 中沿丰乐湖河畔而建,地处黄山风景区与徽州区的交界处。距汤口10公晨,离古徽州府城60公里。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独处一隅。东有罗条山,西有楼台山。上有黄竹潭,下有桂竹潭。山水之胜,形家中意。依山就水,筑有“华阳馆”是为传经者而建。堂曰“韦堂”,则易教也。建有“樛木亭”,站在亭中,南北山上群木干青云,一片葱绿,华阳馆西边是“野人居”,又西边是“冷风阁”。在冷风阁南边有“鹿阁”,群鹿下溪饮水,不避居人。溪中有石湿正立中流,浴者亟就之,署曰“天湢”。①冷风阁西下,筑石为象堤,堤上为“西技室”。堤下乘桥而南,水涓涓出石罅,当暑不绝、僧呼“阿耨水”,饭僧者汲之。桥下置屋悬崖中,为“方舟榭”,其广五几,深不及一筵,形如楼船,居者若舟游身。从以上建筑物的布局来看,谷共 中别墅的规模是很大的。
汪道昆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在嘉靖未被贬回家就客居在 中,协助丈人蒋銮“程土物,议方向”,共同设计扩大建设。
汪道昆从万历三年(1575)辞官退隐后,到万历21年(1593)去世前,大部分时间居住在 中,在谷共 中接待了当时天下诸多大家名士,来 谷共 中求计求言者人众路塞。当是天下文人墨客,“不东娄东,西则 中”。因为当时的文坛盟主王世贞居在太仓,太仓别名“娄东”。西则有汪道昆。可见当时汪道昆在文坛上与王世贞并肩齐名,故史称汪道昆、王世贞为“汪王两司马”或“南北两司马”。因汪王官职同为兵部侍郎,汪为北京兵部左侍郎,王为陪都南京兵部左侍郎。侍郎与古时司马职位相当,因称之。
汪道昆在家乡隐居了近20年,夏秋居谷共 中、冬春住太函,清心寡欲、著书立说、著作宏富。涉及题材广泛,诗词歌赋,杂剧小说,道经佛理,墓志碑文、疏表奏章、文学评论、面面俱到。文笔华丽,措词古雅,思维清淅,格调清新。明末大文豪李维桢对汪道昆诸文品价说:“谈理理晰,叙事事务,抒意意达。丰而洁,约而舒,雄而沉,典则平淡,宏肆而谨严,朴茂而韵令,跌宕而慎重,使浅者深,近者远,鄙者都雅,庸者卓诡……发为文章、生气不动,若云与霞蔚,不暇应接;星采剑光,不可正视。瑟希尚有余看,羽没尚有余劲,是非世运昌炽之符,而才人独钟灵者与?”
汪道昆在万历15年(1587)左右,完成了《水浒传》编撰工作,于万历17年(1589)付梓。当时《水浒传》版本非常混乱,一部顶好的小说被村学究删改的面目全非。汪道昆找着郭武定收藏的一个较好的版本,重新整理,编撰成百回繁本《水浒传》,并托名“天都外臣”为《水浒传》作序。序中提出的“虚实”理论,对现在的小说批评还有着深刻的影响。
汪道昆写给生死交的好友戚继光的信中说:“今岁深入黄山,谢客断酒,将有事著述”。汪道昆的主要作品都是躲在 中闭门谢客著成的。汪道昆编撰百回繁本《水浒传》时,就酝酿创作《金瓶梅》。他从自己编撰的《水浒传》中抄出第23回至26回借海扬波,敷衍成百回世界名著———《金瓶梅》。明史大家吴晗早在70多年前说:“我们又为什么不能把它(指金瓶梅作者)归到曾著有杂剧四种和托名天都外臣编有水浒传的汪道昆。”吴晗前贤提出汪道昆是《金瓶梅》的作者,但他没有深究。笔者费廿余年的心力,趁出诸多论据论证,形成了一条牢不可破的证据链,证明《金瓶梅》诞生在徽州,是嘉靖间大名士汪道昆,万历时隐居在徽州,躲在黄山脚下谷共 中别墅里著成斯书。
汪道昆组织谈艺的“白榆社”,天下名士以入社为荣,以湖北京山人李继桢、吴明卿、龙膺,四明人沈嘉则、太仓王敬美,宁波屠隆及陈达甫、徐子兴、周公瑕、胡元瑞、周国继、徐茂吴等,三吴二浙风流雅士尽入谷共 中。本土的成名人物追随汪道昆几无漏网,如方定之、方静之、佘宗汉、方太古、吴守淮、查士标、潘之恒、方于鲁、丁南翔、壬寅、江民莹、梅禹金、汪道贯、汪道会等。“白榆社”分工仔细,社主是汪道昆和徽州府司理龙膺。潘之恒是汪道昆的学生,负责联络;丁南翔绘画高手,负责插图;缮书者王风川缮写;书法高手周公暇,查示标写字;许太初善琴而抚琴。西溪南首富吴守淮提供经费。可见当时徽州文风倡盛,人材辈出。
中地处徽州入黄山的驿道上,多少官宦名流,文士骚客求计求言奔走谷共 中拜访汪道昆。汪道昆几次率领文人雅士上黄山探幽揽胜,为黄山奇景交歌颂美,题款署名。“廾#”,汪道昆署名题字。“鳞石”,曾任徽州府司理龙膺署名题字。黄山成为名山,声名远播,就是因为一代文宗汪道昆隐居 中,四海文士追随入境揽胜唱和,再传遍大江南的。从此,黄山热闹起来了。
正是:名山藏名流,名流唱名山,名山声名起,名起留名冁。
①天湢:天然浴室之谓也
②所有引文出自汪道昆著《太函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