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也算是汪家的恩人喽
快快顶--------------------快快投票群QQ24456096乡亲们如是说:易述光,像太阳,照亮我们小村庄!
——记遵义县乐山镇乌木小学校长 易述光
题记:
他从教三十年,有二十五年在同一间最偏远的山区小学奋斗;
他两次发起修建这间学校,为了建校,当他的月薪仅为34.5元时,他说服妻子卖了年猪捐出了仅有的800元钱。后来他被评为省级先进教师,获奖金3000元,又再次一分不留的全部献上!而他家住的,却是瓦漏檐残的百年老木房,他的父亲,正患脑瘫躺在床上;
他三十年来从未报过出差费,累计为学校节约资金万余元;
他三十年来义务投劳数百天,为节省建校资金超过两万元;
他三十年来无偿为建校工人安排生活一千多人次,累计贴出资金万余元;
他三十年来为贫困生垫付学费超过400人次,累计付出两万余元;
他是家长眼里的圣人!
他是学生心中的太阳!
他——就是乌木小学现任校长易述光!
一、群山巍巍聚乌木
乌木箐是乐山镇的一个偏远山村,这里集中了黔北大山的精华,东临大平坡,西接断龙岗,南靠元宝山,北望石牛山。山连山,山叠山,山抱山,岩洞遍布,尽是怪石;漏斗(当地人称消坑)如筛,雨水尽走。山绿无大树,土黄粮不丰。
大人之苦,白发皱纹;孩子之苦,上学奔波。以前,当地人上学,至少要走十几里山路,天亮就出门,冬天两头黑。因此,山里上学者凤毛麟角。
然而,大山也是有情的,她在给人们带来艰辛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大山,孕育了她的好儿子——易述光!
易述光是第一批走出山外求学的人,他带着父母的希望,乡亲的嘱托,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他一路拼搏,天天向上。最后因家贫无力再进学堂,只得回乡当了民办教师。一干,就是三十年,三十年中,有苦辣,也有甜酸。
二、生命的承诺:立志办学
易老师是1977年参加工作,那时的乌木小学就是生产队的烤烟房,学校条件极差。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孩子,他没有理由嫌弃,怀着满腔热情,他与另几位老师一起白天上课,晚上窜门,为建校奔走呼号。真情换真心,乡亲们感动了,他们与老师们一起尽义务:无偿投工投劳,无偿捐钱捐材料,硬是白手起家在樱桃丫建起了6间教室的砖木结构教学楼。
楼修好了,却无厕所,大小便只有到离学校百米远的农户上茅厕。老师们再也不好意思去打扰乡亲了,这时,作为普通教员的易述光,却说服了妻子卖了过年猪捐出了仅有的800元钱,老师们与工人一起用石头砌成了一间简易厕所。而那时,他的月工资只有34.5元!
由于勤学苦干,热心教学,当时的金竹乡中心完小主动把他“要”了过去,并让他兼任了学校的财务工作,教学和账务,他都干得很出色。此时,另一间条件更好的学校已经点名要他。然而,一个鲜活生命的悲剧又把他“拉回”了乌木!
那一天,他象往常一样去学校上课,走到路上,发现前面聚了很多人,他冲过去分开人群一看,一具血肉模糊的童体让他傻了眼。刚才从他身边跑过的小学生汪小东,一个他在乌木教过的好学生,此时却躺在拖拉机巨大的轮子下、、、、、、。
因为乌小没有高年级,三年级后的学生只好到十几里外的金竹读书,而小东,刚上四年级!像小东那样三年级后只好到十几里外的金竹读书的还有很多很多!
家长哭了,亲友哭了,老易更哭了!他怨啊——乌木小学为何没有高年级!
从此,他下定了决心要在家乡扎根。就这样,他申请又回到了乌木这间偏远的山区小学,留不住远客,但却“拴牢”了一颗火红的心!
1998年,简陋的教室隔墙倒塌,砸伤了一名学生,危房不能用了,学生被分散到村民堂屋里上课,他与老师们又开始上下奔波,再次为建校折腾。
在选址问题上,为了方便邻村儿童,他力主将校址选在了与邻村交界处,为此,他在本村费尽口舌,而邻村乡亲,却为此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真诚地说,易述光,像阳光,照亮我们小村庄!
历尽艰辛后,新校建成了,但那一块泥泞的黄土操场却成了易老师的一块心病,望着在泥浆中摸爬滚打的孩子,易老师锁紧了眉头。
苍天不负苦心人,2007年,他被省教育厅评为“贵州偏远山区优秀教师”,获香港主力电器制品公司颁发的奖金3000元!
然而,就在乡亲们真诚地为他祝贺时,他却高兴地说:“我们有钱打水泥操场了。”他不顾众人的劝阻,毅然将3000元钱全部捐出!
钱虽然不够,但善良的力量是无穷的,遵义电视台对他的高尚师德和捐资义举进行了直播报道,并牵线搭桥,联系贵州筑神有限责任公司捐赠了8吨水泥;乐山镇德翔石灰厂捐赠了30多方石粉,村民徐世乾义务运输。老易领着老师和村民义务投劳,而他的妻子杨泽娥,却从自家米缸里舀米煮饭,招待义务投劳的乡亲们!
就这样,从平操场到垒堡坎再到砌围墙,老师和乡亲们在他的带领下投劳千余个工天,就是在元宵佳节也是全天劳作,学校终于建成了,而他家的谷子和腊肉,也就早早的画上了句号!
三、“不顾家”的好男人
2007年12月,遵义电视台对老易作了专访,并进行了“有爱就有希望”的直播报道,标题是《“不顾家”的好男人》,报道引起了巨大反响。是的,他是一个“不顾家”的人,但他是舍了小家去顾“大家”!
为此,他常说:“这背子我有三个情还不清了:一是没有服侍好父亲,未尽孝;二是没有照顾好家庭,愧对妻;三是乡亲们白白地帮学校干了许多活,欠着情。”
老易说的的确是心里话,因为他的父亲晚年脑瘫,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五年中,他在家服侍的时间非常有限,只苦了妻子一个人!特别是在瓦漏房破,老人吃药和营养都欠缺的时候,他居然捐出了卖猪的钱和到手的3000元奖金。在农村,这可不是小数目!这还不算,还要自家出粮招待工人,这样的男人,算“顾家”吗?
“有哪样办法,他把学校当成家了,学校就是他的命!”妻子杨泽娥经常这样说。
当电视台的记者问她说:“易老师捐出了3000元奖金,你有没有意见”时,这位善良的师母说:“我有哪样意见嘛,钱虽是奖给他的,但应该是大家的,他虽然捐出了奖金,但是有工资,我还能做庄稼,我们过得走就好”。多么可敬的女性,“过得走就好”。正是她的勤劳善良,正是她的数米而炊,易老师,才成了一个甩开膀子办学的“不顾家”的好男人,老易说欠她的,的确是欠大了!
而一提到老父亲,易老师多次泪光莹莹:他既没有服侍好父亲,又没有给父亲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在父亲咽气时,他居然还在路上为建校而奔波!
古人说得真绝:忠孝难两全啊!
至于他说欠乡亲们的,也不错,他老易非官非富,可乡亲们对他却是一呼百应,这份情,这还欠吗?
可乡亲们却说:“是我们欠易老师的,我们是自已欠了儿女欠,儿女欠了孙辈欠,这情啊,真是欠大了哩!”是的,有些学生,他已经在教孙辈了。
而在这以前全是文盲的小山村,如今在外工作和就读的大学生等居然有几十人,每到教师节,那一封封“雪片”总会捎来温馨;每年打开这些来信,老易总是激动不已,因为信中有他的情感,有他美好的回忆,贵师大学生梅桂磊写道:“伴着您的希望与祝福,我幸运地考上了大学,我不知道怎样表达我内心的感受,老天让我遇上了您这样一位好老师、、、、、、回首过去,我没少让您操心与生气,可是您依旧如父亲般爱我,呵护我。”上师大的郑福友写道:“每当回忆起您忙碌的身影,朴实无华的脸庞,我的泪水总是不由自主地涌出,您每天奔波于学校与家之间,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看到您逐渐消瘦,我感到一阵揪心的痛啊!”现已当了老师的李恒写道:“80年代初,是您在当地开办了一个幼儿班,我走进了那个班,也是您发给了山里孩子们‘一颗糖’,正是这‘一颗糖’,激励着多少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快乐地成长。”现已当医生的王小刚写道:“在您的辅导下,我得了全县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名,消息传来,我俩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如果说老易穷,但他的这笔“财富”绝对让任何人眼馋。而今天他教的许多留守儿童说的话,是一个很好的概括,他们说:“学校有了易老师,真象一个家!”
亲爱的朋友,你说易老师和乡亲们,到底谁欠谁啊!
四、平凡的数据,师德的丰碑
老易从教三十年,从乌木到金竹到新华再到乌木,始终未出乡。从普通教师到总务主任到“两基”专干再到校长,始终都优秀!
他从1979年获得遵义县委“数学统考成绩优秀奖”起,陆续获得过原鸭溪区公所,原金竹乡政府,现乐山镇党委,乐山镇政府,乐山镇中心学校,遵义县人事劳动局,贵州省统战部,贵州省教育厅等单位颁发的“教学成绩奖”“先进工作奖”“考核优秀奖”“‘两基’专干奖”等共19项大奖!可以说,这是很多同行想都不敢想的。
而老易虽以此为荣,却并非为了这些,他为的是他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家”。
为了这个“家”,他因公出差近千次,却未报销过一分钱。
为了这个“家”,他三十年中步行超过十万里,义务劳动数百天。
为了这个“家”,他三十年中为义务建校的劳工管饭千余人次,直接支出近万元。
为了“儿女”们,他三十年中上学放学至少背过千名学生,有些学生,可以说就是在他的背上长大的!
“家”里有了他,三十年来竟然没有贫困生失学,没有贫困生欠费,为啥,因为老易买了单!至今还有已成年的学生来补交学费,他总是笑着说:“国家都免学费了,我还收么?”这笔“糊涂账”,谁也算不清。
辛劳必有回报,如今,家乡走出了数千文化人,其中不乏大学生,研究生;而现在,他又成了15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既当着爹,又当着娘。在乌木,经常有这样一道风景:在苍山如海的图画中,一个中年男人,背上背着一个娃,手里牵着一个娃,身后跟着一群娃,一路欢歌笑语,兴高彩烈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他豪迈在黄土高坡,奔走在山岗领上,迎着朝阳,披着夕阳,他在人们眼中化成了山的脊梁!
他,就是乌木小学校长易述光!
作者: 编辑: 谢晋 [发表评论]
金黔简介 - 广告业务 - 联系金黔 - 版权声明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212006001 黔ICP证010009号 黔新出网版准字第00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编号:2408241
金黔在线 贵州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我是汪家人
Posted: 2008-07-08 14:12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特别关注 |- 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专栏 |- 会务专栏 |- 研究专栏 |- 浙江建德市大慈岩镇汪山村 |- 贵州安顺屯堡 >> 汪氏联谊区 |- 汪氏互助区 |- 汪氏纪念 |- 汪氏普及读物 |- 家族之音 |- 汪氏会馆 |- 安徽会馆 |- 枞阳汪氏宗亲联谊会 |- 枫林汪氏 |- 高林汪氏宗亲联谊会 |- 潜山分馆 |- 怀宁分馆 |- 江西会馆 |- 中国里汪 |- 弋阳汪氏 |- 江西武宁汪氏 |- 湖北会馆 |- 汉阳汪氏宗亲联谊会 |- 浙江会馆 |- 开化云台汪氏 |- 湖南会馆 |- 江苏会馆 |- 陕西会馆 |- 河南会馆 |- 四川会馆 |- 四川泸州汪氏联谊会 |- 重庆会馆 |- 福建会馆 |- 广东会馆 |- 广西会馆 |- 贵州会馆 |- 山西会馆 |- 云南会馆 |- 北京会馆 |- 上海会馆 |- 天津会馆 |- 黑龙江会馆 |- 吉林会馆 |- 辽宁会馆 |- 山东会馆 |- 青海会馆 |- 台港澳会馆 |- 海外会馆 |- 其它会馆 |- 网上汪氏 |- 宗亲商务 >> 汪氏研究区 |- 寻根问祖 |- 汪氏字辈专版 |- 堂号研究 |- 谱牒世系 |- 汪氏先祖传略分代展示区 |- 汪氏第一世 |- 汪氏第二世 |- 汪氏第三世 |- 汪氏第四世 |- 汪氏第五世 |- 汪氏第六世 |- 汪氏第七世 |- 汪氏第八世 |- 汪氏第九世 |- 汪氏第十世 |- 汪氏第十一世 |- 汪氏第十二世 |- 汪氏第十三世 |- 汪氏第十四世 |- 汪氏第十五世 |- 汪氏第十六世 |- 汪氏第十七世 |- 汪氏第十八世 |- 汪氏第十九世 |- 汪氏第二十世 |- 汪氏第二十一世 |- 汪氏第二十二世 |- 汪氏第二十三世 |- 汪氏第二十四世 |- 汪氏第二十五世 |- 汪氏第二十六世 |- 汪氏第二十七世 |- 汪氏第二十八世 |- 汪氏第二十九世 |- 汪氏第三十世 |- 汪氏第三十一世 |- 汪氏第三十二世 |- 汪氏第三十三世 |- 汪氏第三十四世 |- 汪氏第三十五世 |- 汪氏第三十六世 |- 汪氏第三十七世 |- 汪氏第三十八世 |- 汪氏第三十九世 |- 汪氏第四十世 |- 汪氏第四十一世 |- 汪氏第四十二世 |- 汪氏第四十三世 |- 汪氏第四十四世 |- 汪氏第四十五世 |- 铁佛公支系 |- 汪氏总系 |- 建公支系 |- 璨公支系 |- 达公支系 |- 广公支系 |- 逊公支系 |- 逵公支系 |- 爽公支系 |- 俊公支系 |- 献公支系 |- 防风氏专区 |- 陇西汪氏家族研究区 |- 《漳县汪氏文化研究会》 |- 福建汪氏及六桂堂研究 |- 滇、黔、川汪氏研究区 |- 其它支系 |- 汪氏名人 |- 当代汪氏名人风采 |- 汪藻专栏 |- 汪曾祺专栏 |- 汪氏戚友 |- 汪氏古村落 |- ==抢救汪氏记忆== |- 寻根旅游 |- 安徽绩溪大庙汪村 |- 江西婺源大畈 |- 安徽黟县宏村 |- 安徽歙县瞻淇 |- 浙江江山大陈 |- 安徽黟县关麓 |- 安徽歙县西溪 |- 安徽歙县汪满田村 |- 休宁商山村 |- 宗亲艺文 |- 汪氏对联创作区 |- 汪氏故事 |- 宗亲创业 |- 汪氏教育 |- 营养健康 |- 投资理财 >> 汪氏休闲广场 |- 汪氏乐园 |- 汪氏大院 |- 取名专区 |- 各地景致 |- 文学艺术 |- 娱乐时尚 |- 数字广场 >> 网站管理区 |- 咨询举报 |- 论坛公告 |- 家族资料 |- 宗亲项目 |- 长篇资料阅读区
汪氏宗亲网论坛 » 汪氏乐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