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0063|回复: 3

“越国公”是否有可能是一种公的种类名称?

[复制链接]

184

主题

1854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我给自己取字慈言,号白石山人。

积分
42615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8-6-19 14: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越国公是否是一种“公种”?唐初汪华、冯盎等在同时期被封越国公,是否能说明这个问题?

唐代越国公冢 今日文化名片
--------------------------------------------------------------------------------
时间:07-11-03 22:19 作者: 来源: 点击数:131

 阳江将迁建冼夫人之孙冯盎将军陵园进行抢救发掘保护
  唐代越国公冢 今日文化名片

  南粤风物

  作为最受“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周恩来语)冼夫人器重的孙子,冯盎生前英勇善战,坚决维护祖国统一而不肯称南越王,唐贞观年间卒于阳江并被恩准高规格建造墓地,其墓及祠一直存续到大跃进期间被毁。日前,阳江市在江城区双捷镇乐安村月亮岭隆重举行了冯盎将军陵园迁建奠基仪式。

  阳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冯桂雄表示,冯盎将军陵园作为南越不可多得的名将古冢,将成为我省一张新的历史文化名片,陵园建成后,与相距只有20公里的关山月故居,以及相距约40公里的“南海Ⅰ号”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一起,共同构成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闪耀在粤西大地。

  南越史上杰出首领

  冼夫人是六世纪时南越的杰出领袖,她有勇有谋、善于用兵,一生坚持和汉族团结友爱,保障地方秩序安定,从梁大同初年(公元535年左右)到她的孙子冯盎死时(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止的110年中,广东南部一直保持安定局面,她的功绩为后人所称颂。

  在冼夫人的子孙中,冯盎是最为出色的一个。灭陈建隋之初,冯盎已经拥据岭南20余州领地,当时有人劝他趁隋朝内乱自立为南越王,被他一口拒绝。隋亡后,他领有广州、梧州、海南岛一带2000平方公里的地方。唐贞观元年,有人诬告冯盎谋反,唐太宗发令准备征讨,冯盎即派他的儿子冯智戴入朝见帝,表明忠心与清白,及时化解事端,以免生灵涂炭。

  冯盎生前,深受唐皇李渊、李世民父子器重,初为宋康(今阳江西部)令,后拜汉阳太守,迁骁卫大将军,以后授上柱国(军中高级官衔)、高罗总管,后又封为吴国公,继又改封越国公,其事迹载于《旧唐书》、《新唐书》。唐贞观20年,冯盎卒,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刻石像立于唐太宗在西安的昭陵,并令地方官府为其筑高规格墓园,以扬其德。

  大跃进时陵墓尽毁

  冯桂雄表示,刻石像于西安昭陵,墓前还立有石柱、华表等物,充分说明了冯盎在世时的被器重。在冯冼氏显赫和鼎盛时期的族人中,像冯盎这样功德圆满又死于盛世,被恩准建高规格陵园的是绝无仅有的。据考证,冯盎将军陵园,是迄今发现在冯冼氏族要员中殡葬规模最大、建筑水准最高的一处陵园,也是古南越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的最杰出的将军之冢。

  据有关资料记载:冯盎死在高凉郡治(时在阳江)任上,享年73岁。下葬的是其真身。陪葬品中除一些瓷器和一套盔甲外,还有一把80多斤重的娥眉宣锦大刀。冯盎墓在阳江城北山(现北山公园附近的花厅村),墓园占地达60多亩,墓首坐西北向东南,墓高约1.5米,表面用石块和灰砂嵌砌;墓窖及墓道(长达10多米)用巨型青砖拱筑。墓前左右各有石柱、华表及石狮分立;拜台分三层,均用花岗岩石板铺垫,可供数百人拜祭,四周还立四条石界。

  冯桂雄说,冯盎将军墓无论是当时的陪葬品和墓体建筑材料,抑或是历代名人增修留下的碑记,随便哪一件在今天看来都是珍贵的文物。但令人遗憾的是,大跃进期间的1958年,冯盎将军墓被平整改建民房,陪葬品大多已失散,许多墓穴砖块被人收藏,其他筑墓材料尤其是石碑、石桥、石块等被附近村民用来砌水井铺巷道,冯盎祠的景况也差不多。

  迁建三五年内完成

  据悉,由于冯盎将军墓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阳江县委、县政府和建市后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曾动议修复冯盎墓(祠),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拆房复墓难度极大而未果。有鉴于此,近两届市委、市政府经反复研究决定将冯盎墓另行选址迁建。

  冯桂雄表示,冯盎墓和冯盎祠的修建,是一个集抢救、发掘、收集、整理、保护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时不我待,机遇难得,对于推进古南越历史文化研究,进一步弘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精神,意义重大而深远。

  据了解,冯盎将军陵园由冯盎将军墓、广场(含铜像、纪念馆)、牌楼等三部分组成,一两年内初具规模,三五年内基本完成。陵园建成后,将填补粤西地区历史文化景点缺少的短板,成为粤西旅游文化走廊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本报记者 毕式明

  通讯员 许光荣 许广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1214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建公支下绩北坦头“世承堂”汪氏

Rank: 8Rank: 8

积分
32646
发表于 2008-6-19 16: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冯盎(?-646) 唐初地方大臣。唐初高州良德(今广东省高州县,位茂明市北)人。字明远。为唐初地方大臣。系冼夫人之孙。隋文帝杨坚时,以战功官汉阴(今甘肃省礼县,位天水市西南)太守。后隋炀帝进攻辽东,迁左武卫大将军。隋亡,回归岭南(今广州市)二十余州,自号总管。622年(唐武德五年)降唐,被任为高州(今广东省高州县)总管,封越国公。太宗贞观初,唐地方官多诬其谋反,太宗听魏征建议,迁之,使晓喻。他迁子入京。631年朝京师,又奉命平定岭南叛乱。统治少数民族地区广达二千里,对唐中央政权始终忠顺不渝。封越国公。

武德五年,(622)七月,盎归降高祖。李渊以其所辖之地莉分为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授盎为上柱国、高州总管,
封吴国公,后改越国公
。封其子智戴为春州(今阳春)刺史、智戜为东合州(今雷州)刺史。
不久,又改封盎为耿国公。


从上看出盎封吴国公,后改越国公,不久,又改封盎为耿国公,看来盎做越国公时间很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14

回帖

4866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866
发表于 2008-6-25 22: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唐》中也有记载,罗成之子罗通也是封为越国公!当时我也是甚为不解,后来想想也觉得并不奇怪。《说唐》只是一本演义小说,有可能是作者随口瞎编的。同时对汪华老祖降唐后封越国公一事,史书上也是很少有记录的。新旧唐书上也只是支言片语而已。
     记得当年,我从本支始祖——正隆公的墓铭志上得知本人是唐越国公汪华后人。之后就多方查找资料,都无法寻到越国公的具体记录。最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杭州的一家新华书店中发现了一本《中国古代名人图谱》(大致上是这个书名吧!),上面就有关越国公汪华的比较详细的记录,还有一张越国公像。
    做为越国公后人,无须去考证唐朝倒底封过几个越国公,我们本身就是越国公的后人,我们最了解自己的祖先,不用太注意别人是如何说道的。大家只要同心将汪氏发扬光大就行了!
华公-达公-处哲公-朂公-子贵公-膏(高)公-泰(原)公-文灿公-正隆公-.....kent[fly]龙 骧 肇 迹      越 国 流 芳[/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1854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我给自己取字慈言,号白石山人。

积分
42615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0: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又想起这个帖子,本人认为这对研究越国公汪华的历史非常有必要。同一个时期,两人被封同一个国公,我不得不产生怀疑。希望各位本家们一起探讨,也许这里面就包含为何新旧唐书对越国公汪华少有记载的原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