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掘汪氏文化促漳县旅游 | 08-06-13 11:36:37 来源: 甘肃日报>二版 | | | |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
在陇右历史上汪氏家族是有着辉煌家史的阀阅世家,勋业盛极数朝,垂声振华,从金代从戎发迹,发达于有元一代,延庚明清,在元代国家倚重为西陲长城,足见其在中国西北史上显耀而尊崇的地位。发掘陇右汪氏深厚的文化就可以窥见陇右文化的一角。
首先,汪氏家族南征北战,武功卓著,家族封王封公,尚主典藩,仅袭便宜都总帅、都总帅者数十人,历五世兄弟子孙百八十余人,总军巩昌者既世其职,余多大官。从石门起家,为保全巩昌合城军民归款蒙古,使陇右得以生养休息,种族亦得繁殷。之后,南下陕西、四川、云南,屡立战功,战功赫赫,为蒙古南征铺平了道路。也正是汪氏对四川特别是襄樊控制,为元军顺流而下消灭腐朽的宋王朝打好了基础。陇右汪世显家族对陇右、甚至陕西、四川、云南陆续控制与河朔世侯家族形成了对江南犄角之势,为元朝统一全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即使在元统一之后,汪氏依然被朝廷倚重。汪氏把守河西走廊的东口,一方面起到了稳定西北诸王,另一方面由于汪氏身处西北少数民族复杂的形势之中,这使得汪氏在调和民族关系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因为这些,也成就了汪氏名将世家的威名,才会“祖孙一门三世五公,有许联姻王室,自余将相使牧为质犹十八人,此吾元有国而来所无者”。
其次,汪氏也和其他以武功起家的世家一样从开始就重视诗书治家,崇儒重道。在南征过程中,汪氏就注意搜集典籍,之后又建万卷楼,延请名儒达士教其子孙,除习经史子集外,亦学琴棋书画,俨然不亚于江南世家。汪氏在有元一代前前后后出了十几位翰林学士,这在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汪惟正就喜欢与文士谈论古今。汪惟易勤俭理家,以诗书教子,并且在当地勤于劝农桑、兴文风、理狱讼。汪惟简每遇暇日宴同僚,习射投壶,讲阅经史,弹琴博弈,靡不洞究;应人接物,温容和缓,治家严肃,临政简宽,深得民心。汪惟纯更是风流儒雅,工于声诗,楷篆笔法如神,精于蒙古言语文字。汪懋昌仪刑当代,为缙绅楷范。即使到了清代汪氏子孙以不忘记继承祖业,如汪宗贤、汪浒、汪宗辉等都是高才绩学、读书明道、修德利行以圣贤为师的陇右名士。
再次,汪氏是以孝道和信仰道教而著称的。汪世显以孝道著称,斯须不忘奉养太夫人,就连在前线赐的御酒不远数千里带回以备。居丧不用酒肉。祭日必致斋荐祭。汪忠臣侍奉其母包氏以孝闻,竭力竭才羽翼其兄弟长幼。汪惟正、汪源昌、汪舜昌等居家事母极其孝爱,孝亲悌长,敬老怜贫。同时,汪氏笃信道教,并且由此影响了陇右的风俗,影响和吸引了很多信教群众,改变了过去陇右特别是漳县地等的唐后期以来佛教的盛行局面。
最后,当时汪氏身处周边少数民族包围之中,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影响到了汪氏的生死存亡,也会影响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可是汪氏却把这些民族关系处理的灵活自如,堪称典范。汪氏对西夏、十八族、西番、羌浑氐凉、蜀羌和云南的众多民族都处理的很好,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元朝的统一和稳定了大后方。仅与少数民族通婚,汪氏与蒙古、女真、契丹和其他民族都有通婚的记载。
当然,汪氏家族作为一个绵亘元明清的世家,她本身的文化意蕴是相当丰富的。今天的亮点还在于延伸的“海内之最”元墓群的文化所在。汪氏元墓群不仅出土了元铜镜、彩陶侍俑、雕漆供桌、御赐金牌等大批珍贵文物,而且已发掘的汪氏墓葬均为壁画墓,况且壁画的内容都很丰富,又是八角叠涩攒尖式墓顶,仿宋木建筑结构;同时又出土了十几合墓碑,这些都是汪氏文化发掘的依托。就今天来看,以汪氏文化为人文底蕴,与相关的漳盐文化相辉映,同时打造秀、美、奇、险、清幽的贵清山、遮阳山自然景观,做好景点之间的相关联,“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样漳县的旅游产业才会有血有肉。(作者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