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4082|回复: 1

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儒家人物中记载的汪俊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5-26 13: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俊〗(生卒年不详)字升之(按《明史》作抑之,贾本作折之),号石潭。明弋阳(今属江西)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第一。选庶吉士,翰林院编修。正德初,因仵宦官刘谨,调南京工部员外郎。理诛,复还翰林,历待读学士。嘉靖初,晋吏、礼二部侍郎,礼部尚书兼国史副总裁。大议礼起,俊力主宋儒之议,忤帝,罢其官。其学以程、朱为宗,与王守仁交好,而不同其说。在宇宙观方面,他认为“通宇宙一气也”,而“气之实,阴阳是已”。气有虚、实,“自其未成形者而言,□□揉错,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能”,这是虚;“自其成形者而言,天地法象,万物形色,刚柔男女,粲然有分”,这是实。实者乃虚之所为,形亦气,为可名之象。自其本而言之,未尝有体,曰“太虚”;虚而妙应曰“神”;神而有常,白“天”,曰“性”,二者为一物。在心性论方面,俊以阳动阴静,流行而不息者为心,以其不易之常体为性。性为体,心为用。但二者浑然不可分开。以造化言之,万物散殊,无处不是气的充塞。理虽亘万古而不易,但理气二者亦浑然不可分开。因而,他不同意朱熹“性是心所具之理”的说法,认为这是歧心性而二之,犹歧理气而二之,故不合程子之旨。他指出,耳目口体,气之聚而成形者也;视听言动,气之虚而为用者也。气曰阴曰阳,可分属,但皆统于一心,则又不可分。气与神合一,此谓不测。由此而通于性与天道,则为“君子之上达”;由此而梏于闻见,溺于物欲,则是“小人之下达”。他认为,虚灵应物者为心,其所以心者,即性。性为心之实,心为性之地;心有动静,一语一默,一寐一寤,动而阳,静而阴,流行不息,而本体之性,则无声无臭,寂然不动。性本善,故好善而恶恶是性,而好恶是情,好之恶之者是心。汪俊赞同“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器亦道,道亦器”等道器观,认为万物散殊,凡有迹可指者皆为器,器亦即道,器有成毁,而道则常在。道散于天下而具于人之一心,即所谓性;道形于日用,无物不有,无时不然,而实体则在我一性而已。而心性又不可分,故圣人之心即道,六经皆出圣人之心,故曰心即道。但常人之性,去道甚远,故必须穷理读书以广见闻,而后理可明;必克己治心强恕,而后性可复;学而至于成性,而后可言圣人之心。天地之性,乃性之本然,初不外于一心,如能生于形而不役于形,超然独立,物我并照,则可见本性,学者求复性,当即心而求。所著有《汪石潭集》。
河南-汪聚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243

回帖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5-26 17: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s:1]   《汪石潭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