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7725|回复: 0

中科院汪寿阳: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指导教师

[复制链接]

47

主题

140

回帖

2705

积分

新手上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积分
2705
QQ
发表于 2007-12-9 13: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寿阳,男,1958年出生。1982年1月毕业于中山大学自动控制专业,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获运筹与控制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1988年在荷兰Delft理工大学运筹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现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研究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运筹学会副理事长、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Knowledge and Systems Sciences执行理事、10种国际学术期刊和8中国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以及海内外20余所知名大学的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等职。汪寿阳曾为8种国际重要期刊(如IIE Transactions,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和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担任某一专卷(专辑)的客座主编(Guest Editor)。
汪寿阳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决策分析、谈判设计、物流管理、金融管理、计量经济学等领域。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被SCI或SSCI收录70余篇),在海内外出版专著10部。由于他在研究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先后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等。他于199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第一批入选国家人事部“千百万人才计划”。


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指导教师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汪寿阳
讨论内容
一、吸引优秀考生
二、学生品德和信心的培养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
五、打基础与出论文的矛盾
六、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与“个性化定制”
七、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八、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九、对学生关怀与严格管理
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标体系与最近的调查

一、吸引优秀考生
我们的一些较为成功的做法,包括
(1)开放日(Open Day);
(2)到大学给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而不是老师)作学术讲座的同时进行招生宣传;
(3)组织导师集体去外地的重点院校去作学术讲座和招生咨询;
(4)招生网页、导师主页和宣传小册子的制作;
(5)暑期研讨班(Summer School)与大学生夏令营
最近几年,我基本上是在80个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免试推荐生中选择1-2个成为硕士生;博士考生的录取率为1/25 - 1/20。

二、学生品德和信心的培养
思想品德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经常邀请一些国内外著名学者给学生讲爱国主义、讲如何做人、讲如何做学问。他们的现身说法,有很好的感染力,对学生的教育与影响很大。例如,
(1)请刘源张院士讲他在50年代回国后如何在艰苦条件下研究与推广“质量管理”的、讲他文化大革命被投到监狱8年时间也一直没有放弃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与信心、讲他在粉碎“四人帮”后如何成为一名*员的故事;
(2)请许国志院士讲钱学森同志的故事和他自己是怎样看待“名”和“利”的(许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只讲对社会的贡献);
(3)请成思危副委员长讲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争取成为社会栋梁等;
(4)请日本京都大学的M.Fukushima教授和日本先端科技大学的Y.Nakamori教授讲日本的大学是如何节约能源和纸张等的、讲日本的大学是如何进行“德”的教育的;
研究生的信心建立是成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也有不少研究生来自一些非重点院校,他们刚来时往往信心不足。通过一些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大的理想与信心,例如给他们讲述华罗庚、袁亚湘、周向宇等教授的故事; 让他们与吴文俊院士、Elekland教授等著名科学家座谈,让他们感受到这些大学问家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只要努力他们也是可以做出有影响的工作的; 请毕业生李浩、邓小铁、张寿武、李仲飞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我们的毕业生在毕业时,总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 要不断给他们“灌输”什么是“创新性的研究”并指导他们树立做重要创新性研究工作的信念;给学生选题时明确要求:小的改进工作不做,尽可能从理论框架上考虑问题; 在讨论班中,有目的地组织研究生们读一批Nobel经济科学奖获奖者(和相当水平的学者)的原著来理解这些著名学者们当时是怎样考虑问题的; 定期安排研究生们报告他们自己的研究工作,在报告时必须讲2点:(1)与国际上(本方向)已经发表的最好工作相比,你的工作有什么优点?(2)对本(小)学科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久而久之,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思维模式。
其它做法,包括
(1)鼓励学生去听许多非本专业的学术讲座,如丘成桐院士讲的几何对数学发展的影响、霍金教授讲的弦理论等;
(2)鼓励自己的学生与国外的一流学者直接讨论问题等;
(3)在海外给每个学生选择一个co-supervisor共同指导学生的研究,由于每个co-supervisor都是水平很高的学者而且知识结构与我的有一定的互补性,所以考虑问题的视角更加多维,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4)邀请在学科前沿工作的知名学者来作学术讲座(每年我个人邀请的海外学者约40人次),对学生的要求不是要他们听懂讲座的细节,而是要求他们养成提问的习惯、搞清楚讲座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以及该领域有哪些基本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其实对研究生也有如何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问题。 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是什么?过去有老师讲:“中国科学院是培养科学技术领域研究生的黄埔军校”。如果认同这个提法,那么我们的毕业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例如:
(1)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鼓励研究生选修人文科学的课程;购置和推荐一些经典的哲学、科学史和人物传记方面的书籍给研究生阅读等;
(2)为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让研究生参与国际会议的组织工作;鼓励他们自己策划较为大型的活动,例如重点实验室的开放日现在基本上都是由研究生为主来策划和组织的;鼓励研究生自己组织起来定期举办研讨班和辩论会等;
(3)为提高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邀请外国教授来北京给研究生讲授一些专业课程;平时鼓励学生之间以及与导师用英文交谈和讨论问题;为在研究生之间营造良好的用外语交谈沟通的环境,招收一些外国留学生来长期学习与合作研究;
(4)让研究生参与相关学科规划的讨论和参与重点研究项目的研究,让他们有广阔的视野和学科战略思维;
(5)有目的地组织研究生设计一些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6)购置一些必要的运动器材,鼓励研究生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加强身体锻炼,保证他们有强健的体魄;
(7)在读书期间,选派优秀学生到海外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到目前为止,我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获得了这样的机会),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8)计算机技能的培训;
(9)请社会人士开设讲座,尽可能让研究生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等
由于我们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高,所以他们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且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与重用。例如,2000年博士毕业生李仲飞在毕业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就答应给他“正教授”的位置,后来中山大学给了他“特聘教授”的位置;2002年博士毕业生李仲翔在毕业前被聘为华夏基金国际部副总裁兼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五、打基础与出论文的矛盾
在某些高校,有导师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的倾向。既然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成为科学将才、帅才和企业的高层领导,那么打好宽广坚实的知识基础就尤为重要。
我们不仅鼓励学生在中国科学院院内选修必要的基础课程、鼓励他们去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选修不少专业课,而且我自己也在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研究生院给学生开设课程(平均每年至少开设一门课)、还经常邀请国外的教授来北京为我们的学生开设一些short courses。以我2003年毕业的4个博士研究生为例,他们平均每人有考试成绩的课程达8门(不包括外语和科学哲学)。
也有人认为:博士研究生用不了修这么多的课程;修课程的时间多了,自然做研究和写论文的时间就少了。 这是一对矛盾,但解决这个矛盾要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处理。虽然学生在读书期间可能会少写了1-2篇论文,但有了良好的基础可以使得学生做出更高质量的研究工作来,将来毕业后的发展空间也会大许多。

六、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与“个性化定制”
给学生确定合适的研究选题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给学生确定选题,不仅要考虑是否是学科前沿,而且还应考虑这个方向是否具有长期发展的潜力,更重要的是选题是否适合这个学生来做。由于我的学生来源很杂,所以给研究生确定选题时基本上按照以下原则来进行的:
(1)学生对此有很强的兴趣以及可能擅长做这类的研究工作;
(2)是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3)有一定的难度和发展空间。
看帖回帖是美德,你的回帖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