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羽寒公子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yuxinwyt
卷一
前 言
此次本家谱提出更正历史上的两点舛误。
一、百家姓一书介绍:汪氏平阳郡,西汉时山西临汾县南。然一世汪公,乃鲁成公黑肱支子。春秋时人,鲁国都在今山东曲阜。时山西临汾叫唐,属晋都,不是鲁国辖地。经查证,汪氏平阳应是山东邹县。详见卷二《古代史地资料》。
二、旧族谱写入闽始祖汪翰是汪藻公裔孙,从增补的五十八世——七十九世(见卷四)核查,汪藻公应是五十七世时同一宗,非直系亲。
此次修订家谱,竭尽全力多方搜集旁系后人繁衍和居家资料,在相关世次之后作简要介绍,为的是除供应本家族人使用外,给海内外汪姓族人,寻根访祖提供参考。
为改变史书族谱那种内容枯燥乏味,此家谱收入一些相关古代史地资料、古诗文之类以增加阅读趣味。
在家谱有限篇幅下求全,订正以前族谱不当之处,让人较全面系统了解汪姓出处和历代发展状况。这是我们这次编写家谱时由衷的期望。
有人说过电影永远是一门遗憾的事业。没想到编纂修订家谱,虽屡经修改,仍自感不能尽善尽美。难怪许多书的前言写:因时间关系,加之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甚至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好在书不是电影,如果是一本好书,特别是一本畅销书,它有很多再版的机会,编者尽可在再版时修订。何况家(族)谱,随着世系延伸,人口繁衍变动,再版是免不了的事。可以通过一次次修订,日臻完善。
原来打算在各卷开头加一卷头语。但又有所顾虑,认为从一世始至一百世后,应该连贯无间。散见谱内如《汪姓出处来源》、《汪姓迁徙龙门史话》、《莫忘祖训家道兴》诸文,原就是编排作为卷头语的。
对旁系亲的后代,一般只选近代,大多是现代中有代表性、名气较大者。在系中一时没找到突出人物者,随机选列,谱不作各世代每个人全面编入,这也是家谱与族谱区别之处。
望我家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尔后及时续编家谱,切忌数典忘祖。
汪义通
2006年5月1日
代 序
姓氏志录乃一宗族繁衍生息、世系传承的历史记载。它究本溯源,寻宗问祖,对承先启后具有重要意义。
汪姓历史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汪姓来源有三支:其一系出漆姓,为上古诸侯汪芒氏之后(辖地今浙江武康)。国人因避祸西迁至浙江湖州一带,战国时又迁往安徽等地,以国史“汪芒”为姓,简称“汪”。其二系出姬姓,鲁成公之后,黄帝之胄鲁成公支子封为“汪侯”,奠居平阳,后世以“汪”为姓。其三来自“六桂堂”。北宋福建泉州进士翁乾度生六子,为避世乱化姓逃匿,分别以“洪、江、翁、方、龚、汪”为姓,其第六子翁处休便改为汪处休。以上三支合流,历千载繁衍绵延,渐成旺族。
江南汪姓多系唐越国公汪华嫡系传至五十六世道安公之后分支,宋代开始入闽。永泰龙门汪姓系五十六世道安公之后代,源本徽州,五代时迁歙,继徙婺源,后分支移居皖城,直传至八十世汪翰公入闽。
翰公随明太祖从征,因功授武略骑尉,驻戌延平(今南平)。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奉红牌卜居永泰西山龙门后,命次子云亮入屯。故云亮公奉为龙门开基始祖。亮公生三子:景真、景富、景贵。斗转星移,支分派衍,现已枝繁叶茂。历经六百载,传二十三世,人口近两万。部分散居闽清、古田、泰宁、三明、福州、厦门、泉州、南平以及港澳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星罗棋布,人丁鼎盛。
溯自颍川侯为汪姓鼻祖,迄今逾百世,越三千年。列祖列宗不畏艰险,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具有强大生命力与凝聚力。历史上人才辈出,俊彦颖涌,其中不乏忠臣孝子和仁人志士,其功业事迹,嘉官懿行,传为美谈,垂范后世。逝者如斯,但观其昭穆题示:“启绍文学”,终必“天赐贞祥”。人才为兴族之本。深信族人必将禀承祖训,弘扬美德,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立足于教育,为国家强盛、氏族振兴,也为本族光前裕后多培养人才,庶儿不负先祖遗愿,此为本志录编撰之旨意也。
九十七世裔孙 汪毓泉 谨叙
注:上文是汪家源(名毓泉),为永泰龙门汪姓入闽六百年志录作序。收入本家谱作为代序,略加删节,未征得作者本人同意,敬请原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