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70年前的国共岳西谈判
发布日期: 2007-8-5 1:04:02 稿件来源:江淮晨报 作者:戴健
特别提示
70年前的7月28日,由生于合肥的卫立煌和逝于合肥的高敬亭主持的“岳西谈判”达成协议并签字,这是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一个地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首例成功合作,注定青史留名。
国难当头 大势所趋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前,中国共产党人以胆识和智慧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表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7月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在江西庐山和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张冲、邵力子就合作抗日进行谈判,谈判中再次涉及了红军主力走上抗日前线的问题。周恩来建议,双方速派人分赴鄂豫皖等地传达国共合作方针,对南方红军游击队实行改编。
此前,红军主力长征后坚持在大别山区已三年的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有关国共合作的消息,这位经历过几次国民党军队残酷“围剿”的红军将领开始是将信将疑,以为敌人有意在散布谣言,设套让红军朝里面钻,好一网打尽。7月13日,高敬亭从鄂东来到皖西的岳西县南田村,与中共皖鄂特委书记何耀榜会合,何给高看了姜术堂从西安带回的中共有关国共合作抗日救国的两份文件,这是他与党中央失去联系三年之久后第一次看到上级文件,心情非常激动。他和何耀榜当即召集徐海山、杨克志、陈明江、唐元田等军政干部开会,商讨同国民党谈判事宜。因为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情况下,红二十八军只能困居大别山;而不走出深山,便无法发展,遑论抗日?在贯彻中央指示统一意见的基础上,7月15日,高敬亭以红二十八军名义致函国民党鄂豫皖边区督办公署主任卫立煌,建议谈判停战,共同抗击侵略军。同一天,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发出《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这个时间上的巧合说明高敬亭有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岳西本无县,1936年以潜山、霍山、太湖、舒城一部分置岳西县,名从“潜岳之西”即天柱山之西也。红军公函由交通员金孝广送达鄂豫皖边区督办公署岳西县办事处。当天中午,何耀榜就接到回函,大意是:高敬亭先生,我方愿意形成谈判,兹派我方代表赵先生前来,请你们最好派人到蛇形岗交谈。
犹疑试探 峰回路转
国民党方面为什么反应这么快,是否其中有诈?因为此前5万大洋悬赏高敬亭的布告到处都有张贴。高敬亭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思考,决定派何耀榜先行前去蛇形岗炮楼联络接头,以示我军的诚意。何耀榜遂化名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警卫队“吴队长”,挑了10多个武艺高强的战士,步行两小时来到蛇形岗,在离炮楼不远处坐下来,佯装抽烟休息,实际是仔细观察地形,考虑进退。一支烟罢,只见炮楼里走出一个人,趋前自我介绍说:“鄙人是本区的区长,姓李。请问你们领头贵姓?”“我是红二十八军的警卫队长,免贵姓吴,特应约前来会见赵先生。”何耀榜说。须臾,李区长返回后领来一位全副武装的军人并介绍说:“这位是岳西办事处的联络参谋赵先生。”
那赵参谋以为红军混不下去了,想“归顺”,所以表现得很傲慢,他并不正眼瞧何耀榜,便居高临下摆开架势:“你们谁能说话算数?回去报告你们的上司,国军不见正式代表不谈判!”随后又开导说,“红军要是真想谈判,我方可以答应,但有先决条件,必须交出武器,交一挺重机枪500元,轻机枪150元,盒子炮100元,长枪80元……”何耀榜火了,他厉声反击:“谈就谈,不谈就不谈。你这哪是谈判,是做买卖……既然如此,红军方面也提出,要谈就和卫立煌先生谈!”
正当双方刚接触便陷入僵局时,李区长叫赵参谋回炮楼接电话,他连连向何耀榜抱拳施礼:“抱歉抱歉!先前我们没有理解上峰的意图,不了解当今形势,国共两党已经合作。刚才卫立煌督办有电令,不管在任何地区,如果有高敬亭部发起谈判,我方军队不得引起冲突,地方政权不能制造麻烦,而且还要送给养。请多包涵!怎么谈,我方尽快答复。”何耀榜也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他急于回去和高敬亭商量,便暂时告辞了。
原来,卫立煌此时正在庐山参加最高军事会议。鄂豫皖边区督办公署接到第三十二师师长王修身急电:“据岳西县方县长转据该县第三区李区长报告,红军高敬亭派人致意,愿开和谈。”在公署留守的卫部参谋长、合肥人郭寄峤和戴永荪、刘刚夫、叶粹武等合议,高敬亭我们抓了他好几年都抓不到,既然他主动提出谈判,不如趁机收编过来,也好壮大我们卫老总的力量,于是速电庐山。卫立煌对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形势当然清楚,大敌当前岂能仍“兄弟阋于墙”?他在会上慷慨陈言,“大敌当前,现在举国上下要求联合抗日的呼声很高,我们再不能把枪炮用在自家人打自家人上面了,要做好随时上前线的准备!”他立即复电,授刘刚夫以全权,代表他与红军进行停战谈判,并明确提出国共已合作了,要给红军给养上的支持。
庐山遥祝 和谈成功
再说何耀榜返回后,将初次接触情况向高敬亭政委做了详细汇报,并对高说:“对方先以金钱收编我们,后不知为何又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还要调拨给养给我们。现在他们已经知道我们的驻地,很可能会对我们采取合围,形势险峻。从保存我们实力和保证政委的安全计,你要速带一部分人离开这里,局面由我来应付!”
高敬亭同意何耀榜的分析,但他表示自己不走,一则为和谈大计,二则为部队和百姓的安危。他迅速抽调一部分部队部署到谈判区的外围,以做好谈不成迅速反击的准备;他本人则留下来,佯装何耀榜的助手,让何作为红军的全权代表,自己好见机行事,用眼神和手势指挥谈判。
当李区长来到南田会见“吴队长”时,何耀榜亮明身份:“我就是谈判代表,我叫何耀榜!”李区长大吃一惊,惊奇之中,他善意地提醒何耀榜,这里有危险,请多多提防。他还坦诚地表示,自己曾是共产党员,是董必武先生的学生,虽然脱离了革命,但“人在曹营心在汉”。他向红军方面通报:卫立煌决定派他的高级参谋刘刚夫和政训处处长丘国珍同贵方谈判。双方遂商定,谈判于7月22日在岳西青天畈上青小学(汪氏宗祠)举行。 7月19日上午,根据“南京国民政府”和卫立煌督办的命令,皖西保安司令部郭副官和岳西县民政科刘科长及《岳西周刊》记者一行,带着100多担酒、肉、鸡蛋、香烟、电池等紧缺物资,敲锣打鼓造势,前来慰问红军。而当夜,高敬亭接到报告,国民党的三十二师和保安团已对红军拉开包围的架势。表面上似乎将握手言和,暗地里剑拔弩张,谈判是政治和实力的较量!
第二天在岳西县城,何耀榜直言不讳地向对方表达了我方谈判的诚意,同时也指出有的人行为恶劣,还在包围我军,觉得有欠诚意。方县长当即表示,马上“严查”,力促和谈成功。经请示,国民党军全部后撤20里。在方县长举行的午宴上,何耀榜与对方代表刘刚夫和丘处长见了面。他向刘介绍说:“高敬亭政委已去鄂东,红军方面和谈由我和军政治部主任李守义负责。”刘刚夫凭着直觉对眼前的“李守义”感到怀疑,但依旧谈笑风生。下午,双方就停战、部队集合地点、番号、供给等问题,做了初步交涉。卫立煌为了显示他的诚意和不能亲自来到谈判现场,于当天下午5时特地从庐山与何耀榜通了长途电话。卫立煌说:“贵方既有诚意,我已经下令停战。祝和谈成功!”
青天谈判 九河签字
岳西青天畈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早在1930年3月中共就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赤卫大队。1937年2月,高敬亭还在此活动过。7月22日,和平谈判在青天畈上青小学正式开始,高敬亭始终以“军政治部李主任”身份参与。关于“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双方一致同意,但对红军的集结时间,分歧较大。对方借口“抗日”为重,必须从速集中。而我方则坚持需半年时间,主要是从安全起见,担心有诈。双方僵持不下,刘刚夫用为本次谈判特拨的电台请示卫立煌,卫复电:“为了表示诚意,我军先行撤出北上,对方有诚意,亦应在一个月内尽快集合完竣,出发抗日。”后来经反复协商,红军集合时间为三个月,集合地点在邻近的湖北黄安七里坪。这是谈判最重要的内容。
经过6天的艰苦谈判,双方于7月27日达成协议,由开明绅士汪恭顺(解放后当过教师)楷书一式四份。协议的主要内容:停止一切敌对行动以利抗日,不得报复从前斗争仇恨;允许边区内的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释放政治犯;红军集合途中国军不得追击和堵击,老弱残废的游击队员返乡当地不得歧视;双方军队均不得破坏交通,共同镇压土匪等。为了庆祝谈判成功,双方于第二天上午在红军临时集合地九河朱家大屋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签字结束,红军代表何耀榜设宴招待了刘刚夫一行。
在谈判和约上签字还有一个有趣的情节,即其他人都签名或签字盖章,独独“李主任”仅仅画了个圈,他谎称不识字。正因为如此,有人猜度他就是高敬亭,他会不会认为他上了圈套而留个“伏笔”。
据刘刚夫解放后回忆:
协议签字后共同进餐时,在谈话语气中,李主任一再地无意中暴露出高敬亭就是他。餐后,在李主任谈话豪兴大发时,我乘机问他:“高敬亭是个什么样的人?”李主任温和带笑地斜眯着眼问:“有什么事?”我说:“高政委是个非凡的人,他在三省边区纵横驰骋十几县,牵制国军几十万人,进行游击战达三年之久,此人出来合作抗日,将来一定要成为中国抗日的名将,民族的英雄!所以我亟欲一识其人为快。”李主任点头爽朗地说:“我同他很熟。”旋又压低声音接着说:“我对他很清楚。高的父亲在新集镇(后改为经扶县)上开设肉铺子,有一天不知从哪里来的一张共产党的传单,让国民党军在他家抽屉里搜着,说私通共匪,不由分说,把他父亲捆送进城宰啦!他实在忍不住了,就拿了两支步枪、一支驳壳枪,什么也不管,就这样跟着共产党干将起来。高敬亭并不是有什么三头六臂!”我为他一席话的豪气所逼,竟没有随后补说一句,原来李主任就是高政委呀!我又提出合影留念,照相时虽然李主任特意偏过头去,但别人看到照片,仍然认识这就是高敬亭本人。
当晚,高敬亭率部向鄂东七里坪进发,沿途乡民放爆竹迎送。这是鄂豫皖边区国共两党领导的军队走向共同抗日的前夜,长达10年的内战宣告结束。
相关链接
高敬亭(1907~1939年),原名志员,河南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省委组织部长、豫东南道委书记、皖西北道委书记,红军第七十五师政委、第二十八军政委(时无军长)。红军主力长征后,他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独立领导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东进抗日。1939年6月在青龙厂?今属肥东?被错杀。1977年中央军委复查后予以平反,恢复名誉。1980年4月19日,安徽各界代表300多人在合肥隆重举行高敬亭同志骨灰安放仪式。2002年高敬亭铜像在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落成。
卫立煌(1897~1960年),字俊如,今合肥包河区淝河镇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当过孙中山卫士。1931年任国民党军第十四军军长,曾指挥所部率先攻进鄂豫皖苏区中心金家寨,获以自己名字建县“立煌”的“殊荣”。抗战中任战区司令长官和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屡建战功。解放战争后期出走香港。1955年3月返回祖国大陆,历任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称卫立煌是“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1960年1月病逝后骨灰盒被安放在八宝山,“悼词”指出“卫立煌同志对抗日战争是有功的,他当时的爱国行动是值得称道的”。
□戴健
岳西谈判现场汪氏宗祠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