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哉,老有“四老”[/size]
一日,几位退休老同志相聚,谈论起何为幸福的老年生活,各抒己见,标准不一,需求各异。但最后归纳起来,大家都基本认同的是,不论你是官还是民,到了老年如果能拥有“四老”,即老窝、老本、老伴、老友,其老年生活可谓幸福矣。笔者年近花甲,已是“准老人”,盘点自身条件,“四老”标准不高,但也基本具备。容我慢慢道来,与老友同乐——
“老窝”者,居房也。赶上好时机,参加单位房改,购得70余平方米三居室一套。面积虽小,却也书斋卧室布局合理、实用。现代生活必需的“六通”(水、电、电话、闭路电视、宽带网、天燃气)到位。虽都是后来“补课”,墙外室内竖一根管子横一根线的,但使用功能、效果良好,且“风雨不动安于山”,足矣。其次是“老本”,乃指“孔方兄”。说来既惭愧又欣慰。惭愧的是,30余年职业生涯,老办事员一个。薪金月月有,年年无节余。“告老还乡”时,退休金享受百分之八十。虽说衣食无忧,但离“小康”尚远。欣慰的是“寒门出学子”,一双儿女均先后获得硕士学位,按左邻右舍的话说,这就是我的巨额“储蓄”、最厚实的“老本”。关于“老伴”,糟糠之妻,携手于“广阔天地”。风风雨雨、坷坷坎坎,即将迎来“珊湖婚”(35周年)纪念日。虽说早已是“左手摸右手”,激情不在。但大街上,她在前来我跟后,我在左边她在右,偶而还来一个挽臂搂腰,倒也赢得些许“回头率”。
要说“四老”之中,最为值得高兴的是我“老友”成群。早在20年前,因“爬格子”而“臭味相投”,小县城内,七八个“自由撰稿人”沙龙一族,或春游郊外,或夏戏荷塘,或秋饮黄菊,或冬吟白雪。一月不聚,便上门“问罪”。时至今日,都已两鬓添白,但却一个个童心未泯。只要有篇“大作”见诸报刊,立马就有人给你打来电话,或大为赞赏文章写得如何如何的好,或毫不掩饰的厉言指责某段文字“实在太臭”。紧接着,或俩三人、或四五个,把你“簇拥”到某一土菜馆、大排档,“三秋醉”沽上一壶,特色土菜要上两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海侃一通……最后,稿费买单。至于稿费多少,何时收到,另当别论,老友相聚情为重。再者,今日是我,明日非你即他,彼此彼此。时间一长,几个熟悉的土菜馆、大排档的老板、老板娘,也都成了我们的老朋友。哈哈,你说快乐不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