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6-27 13: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翁姓与[ 六桂堂]
著名的「六桂堂」,包括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实都是翁姓的苗裔,是在翁氏的六十五世祖翁干度之时,分支而成的。
不过,目前[六桂堂」的子孙虽然满布于台湾岛上,联宗祭祖的活勤也频仍而热烈,但是,除了直接系出翁干度的翁姓裔孙,其它的洪、江、方、龚、汪五姓,却千万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就以「六桂堂」的子孙自居。
道理很明显,洪、江、方、龚、汪五个姓氏,都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主要姓氏之一,各有各的世系源流。而属于[六桂堂」的洪、江、方、龚、汪五姓,却是分支自翁姓,岂可不加深究便混为一谈?这一点,无疑是今天有心寻根的人士,所不能不特别注意到的。关于「六桂堂」的渊源,有一项刊载于本省翁氏族谱的文献,说明得十分清楚:
「世之言:翁、洪、江、方、龚、汪,皆知翁氏出于钱塘,洪庆出于豫章,江氏为伯益之后,方氏始于周方叔,龚氏始于晋龚坚,汪氏始于鲁汪侯之役后亦皆姬氏。后乎此者:处厚公为洪,处恭公为江,处易公为翁,处朴公为方,处廉公为龚,处休公为汪,皆为宋,干度分之子也。
盖周昭王庶于,赐姓曰翁…。至十一世有轩公,唐赐甲榜进土,为闽州刺史,遂居闽之莆田竹啸庄,为入闽始祖。又经传衍十一世茂禧公,仕泉州,即地而居,其孙维?,不忘母训,皆登仕籍。
迨十四世有讳何公,生子干度公,官至郎中,娶夫人妣陈氏,生六子:长子名处厚,字伯起,宋建隆元年进土,特授承议郎尚书温部员外郎,分姓洪,号墩煌,居朱紫场﹔次子名处恭,字伯虔,宋雍熙二年,梁灏榜进士,官泉州法曹,分姓江,号济阳,三子处易,字伯简,宋建隆元年与和兄同榜进土,官至剑南少尉,本性翁,号监官,居竹啸庄。
四子处朴,字伯椁,宋开宝六年进土,官泉州法曹,分姓方,号河南,居竹啸任﹔五子名处廉,字伯约,宋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大理司有直监察御史,妣陈氏,分娃龚,号武陵,居马栏﹔六子名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与次兄同榜,官朝散郎韶州通判,妣陈氏,分姓江,号平阳,居东林。
当时六子齐荣,人称之日:[ 六桂聊芳] ,极一时之盛。今六姓分布中原各地以致台湾者,皆由此繁衍而来。」
目前,以「六桂]为名的祠堂及宗亲会,在海内外各地处处可见,而第一个「六桂堂」祖祠,就在他们的老家,大约一千年前翁干度所住的福建兴化莆田竹啸庄,据说,那座象征着[六桂」源头的古老的祠堂,一直维护得很好。
翁干度的六个出色儿子,分支篇六个姓,其中只有老三处易仍然本姓翁,台湾安溪派的翁氏,便是翁处易的后裔。
自翁处易以下,安溪派翁氏的传世情形是这样的:第六十七代的翁授,是翁处易的次子﹔六十八代是翁﹔六十九代是翁正臣﹔七十代的翁点,于宋孝宗干道二年(公元一一六六年)进士及第,由于游慕泉州的风景文物,便从居泉州的南阳花橘,成为翁氏的泉州开基之祖。
翁点之子,七十一代的翁尚简,成就很大,是宋朝的太师左丞相,他的住宅和墓园,都在南安的措口,七十二代是翁尚筋的长子翁健,七十三代的翁明,由于元兵之乱,避居海滨﹔七十四代的翁安?﹔住在桐城﹔七十五代的翁胜(成祖),居于南邑的金圭﹔其后,七十六代翁庆佑,和七十七代的翁伯祥,一直都住在南安的金圭,所以后来翁伯祥之子,七十八代的翁治廉,虽然迁居安溪县的科榜乡,成为台湾安溪派翁氏的一世祖,但是,其子孙之中,也有迄今仍以「金圭」为地号的。
台湾安溪派翁氏的一世祖,是七十八代的翁治斋。跟翁治斋同辈的堂兄弟翁粪,则是今天祖籍福建同安的台湾翁姓所奉的一世祖:翁粪的父亲翁昭瑶,翁昭瑶之父翁庆长,跟翁治斋的祖父翁庆佑,是亲兄弟。换言之,今天台湾的翁姓省籍人士,不论祖籍是安溪,还是同安,他们的血统是极为接近的。
不仅安溪和同安的翁姓是一家人,就连广东潮州的翁姓,也是大家同一血缘──安溪和同安的翁姓开基祖翁治斋和翁昭瑶,都是莆田开基祖翁何的十七世裔孙。而根据广东潮州翁氏族门类记载,他们的迁粤始祖,是翁何的第十一世裔孙。
由此可见,台湾的翁姓,不管是客家,还是河洛,实际上都是同源所出的兄弟姐妹。
江苏常熟的翁姓,也跟闽、粤、及台湾的翁姓,谊属同一血脉的兄弟,这份想密的关系,一项翁氏的「常熟派谱序」里面,便记述得清清楚楚:
「……由弘皆下二十七世孙即鞠公,官泉州刺史,避石勤之乱,始由原城渡江,居浙江之西今、钱塘、仁和、海监、余姚、、慈溪、永嘉,诸翁姓皆其裔也。鞠之七世孙轩,仕唐之朝议大夫,始迁闽居漳浦,其诸子孙多散居莆田、建阳、福济、崇安、长乐之间,皆以朝清为闽之始祖。
朝清之六世孙处厚,宋建隆元年登进士第,官礼部尚书,闽俗所传六桂之一也。厚生绥,绥生殿中承埙,埙生景文,元丰五年登黄裳榜,授常州抚尉,因居姑苏平江,为我吴郡之始祖。……」
台湾的翁姓,跟大陆其它各地的翁姓,的的确确都是不分彼此的自家人。
翁姓的来台和世传的昭穆
明末的永历十八年,即公元一六六四年,当时正在台湾的延平郡王郑成功的麾下,就有两位姓翁的重要人物出现,他们是文官翁天佑,和武将翁升。
翁天佑就是在永历十八那一年,追随郑经自厦门,渡海来台继承王位的,后来曾做到承天府尹的官,「台南市志稿人物志」中,列有他的专传﹔翁升,是当时十万义军中的前卫镇,他的来台,还要比翁天佑早些,永历十八年,他正驻防于打狗(今高雄)附近。
这一文一武两位郑氏的重要部属,其后有没有被清廷逼回大陆,尚无明确的文献可穆。
不过,从他们的事迹,已足以证明翁姓与台湾的结缘之早。
除了翁天佑和翁升,先后出现于历来有关史籍的翁姓大陆移民,大致尚有下列十位:
刘枝万「台中彰化史话──康熙四十七年,原籍福建的翁士俊,中了武进士,其事曾哄传整个台湾。
伊能嘉矩「台湾篇」──乾隆五年,有一位翁姓,与张、林二姓合募三邑人,到竹南一堡的香山蟠桃庄开垦。
「台湾篇」──乾隆四十七年,有一位翁姓移民,为了躲避漳泉械斗,由北港从居新港麻寮庄。
盛清沂「台北县志稿开辟志」──乾隆年间,原居归善乡的翁士轩与翁兴存,兴颜衷结伴,到现在台北市景美区的兴福、兴德二里拓垦。
「嘉义县古碑文集」──道光十六年修筑嘉义城时,曾有一位翁枝山捐钱。
「南瀛文献」──道光廿六年,翁顶宗与在民合筑直加弄婢岸。
「台北县志稿开辟志」──道光年间,有一位翁姓入垦今台北县双溪乡和美村扫洞。
「同上」──道光年间,安溪人翁某,到达台北县三峡镇成福里少姿坑开垦。
「同上」──道光末年,有一位翁姓安溪人,前往台北县坪林乡的粗窟村开垦。
「台北市古碑文集」──同治年间,住在监水港的翁煌用,被补录为嘉义县学禀生。
由上述的记录看来,当初翁姓的开基台湾,是在各地平均发展的,因此,多年来翁姓也一直是遍布于台湾的每一个角落,目前已是全省的第四十一个大姓。
尽管分别散居于各地﹔由于彼此间的源流相同,血缘极为接近,台湾各地的翁姓家族,当然也有他们世代相袭的昭穆,截至目前所知,大致有下列诸项:
同安县:「金(一世)起允慎碧,文世汝南望,忠必仲西大,克梅冰皇垣。银?柳同兰,义方须教子,崇美开远运,扬名远代期。」
平和县:「明(十二世)开昭奕世,礼仪振扬名,攒绪千秋业,延锦鼎显荣。」
福清县:[元( 七世)亨利贞,廷启文明,克绍宗德,兆庆升平。」
晋江县港:「孙(九世)建业其有德,子修道以成名。」
晋江县:「土(九世)登科必读书,家为养是良谋。」
晋江县:际应世元,孝悌忠信,温良恭让,德礼乃立,修身齐家,治国临民,光于朝庭。
永定县:「初(十三世)征芳子建崇阳,大德相承世泽长。妙读古来皆宝重,伦常允迁愈无疆。」
金门县:「康(一世)饶守能宗,继承维廷俊,乔高腾永耀,君德亨文明。克绍光前世,崇美允兴隆,立志宜端正,嘉端乃丕昌。」
潮阳县:「兴(十一世)嘉登庸时,宋德如干泰。」
普宁县:「元(八世)必新瑞廷仁茂,祖德荣昌亿万年。」
安溪县:以开基安溪科榜的翁治斋为第一世其后至第八世为「俊、克、秉、子、曰、儒、留」。自九世至四十八世,则分为两种:
──「碇调胤柽煌,垣钟沛朴炯。??澄柏炯,坤银溢??,垲锦清梅炳,堞剑泽梓炀。??江棣灼,堞镜渭村烘]。
──「文士元允有,金壬志仁和。天赐平安福,人庚椎颂歌。及身勤作善,奕世庆登科。忠孝维家园,雍容永大罗。」
台湾翁氏的世传昭穆,因祖籍的不同而各异,可以说是最为单纯好认了,凡是翁姓的子孙,只要知道了来台开基祖的原籍,便不难找到自己的辈序排行,进而认祖归宗。曾经出任台湾省民政厅长的翁铃先生,是桃园龙潭人,是台湾翁氏这一代杰出子弟之一。翁铃先生的祖籍,是广东省的普宁县,是普事翁氏一世祖翁尚进以下的第十一世裔孙,而根据上述的普宁县翁氏昭穆「无必新瑞廷仁茂」,翁先生应该属于[ 瑞」字蜚,因此,他的字便叫作「瑞堂」,他的尊翁为翁新顺先生,祖父为翁必照先生,曾祖父为翁元干先生……,完全依照家族世代相袭的昭穆排行,真是世系井然,有条不紊。中国人之所。以有重视「昭穆」的传统,在翁铃先生的身上,无疑可以找到最具体的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