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河北频道 ( 2007-06-22 14:50:34 ) 稿件来源: 燕赵晚报
人物档案:老汪,36岁,湖北武汉市汉口区农民,来石时间十年。职业为臭豆干及麻辣烫摊主。其臭豆干及麻辣烫在石家庄小吃界小有名气,上过报纸和电视。
“一大堆人围在那里,吃着炸臭豆干。这里的臭豆干极其有名,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臭豆干迷们,豆干味正,炸完以后泡豆干的汤料也很正,麻辣鲜香。另外这家还兼营麻辣烫,煮完后,他会给你放一勺臭豆干的汤料,超级香。” 这是一名网友在百度“石家庄吧”里的留言,说的就是老汪的臭豆干和麻辣烫摊儿。
在石家庄的街头小吃圈子里,老汪和他的臭豆干拥有小小的名气和不少忠实的“粉丝”。他的摊子位于中山东路南侧的一个胡同口,他每天下午四点半出摊,晚上十点左右收摊。老汪说,在石家庄十年了,他的摊子已经在这个胡同扎了根。
感触:生意越来越好做了
对于自己这十年的经历,老汪不愿意多讲,但看得出来他有很多感触。“我刚来石家庄的时候,石家庄人对臭豆干和麻辣烫还很不了解,人们都觉得这种东西吃了会上火,生意很不好做,现在很少有人这么想了,石家庄每条街上都有卖这个的,吃的人也很多。”
这只是最表面的变化。
老汪说,1997年的时候,市场还不是很规范,政府部门对他们这种小摊贩管理得正严,他经常被罚款,有时一次被罚50元,他好几天都挣不回来。到了2000年,政府对市场的管理越来越到位,对人们也越来越宽容,他就很少挨罚了。现在,罚款已经离他越来越远了。
“高楼也多了,环境也好了,街道也宽了,人也有钱了,跟十年前相比大不一样了。”老汪说:“这几年,石家庄越来越好,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做了。”
感情:“石家庄老百姓是真好”
老汪来石家庄时26岁,今年已经36岁了,整个人生最好的一段时光都是在石家庄度过的。老汪每天睁开眼开始忙,买菜、洗菜、串菜、出摊、收摊,然后才能回家吃晚饭,生活忙碌而快乐。这些年,他和很多石家庄人都成了朋友,而他自己也越来越融入石家庄的生活,对这个城市和这里的人们产生了很深的感情。老汪出摊的胡同里有一所高中,当年在这里上学的一些学生,现在都抱着孩子来他的摊上吃臭豆干,这让老汪感慨良多。
“石家庄人厚道,对做买卖的人很好。”老汪说,有些小事让他很感动,比如他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顾客一时疏忽忘了给钱,第二天想起来,就主动把钱送回来了;有时他和妻子实在忙不过来,一些顾客就主动帮忙招呼客人、打个下手儿。“这边的老百姓是真好。”老汪感慨地说:“我自己感觉,石家庄确实是一个适合做生意的地方。其实我的很多同乡都有这种感觉。”
感想:开店自己当老板
老汪共有三个子女,除了老大在老家读高中外,老二和老三都在石家庄。有人问他还回不回老家,老汪笑着说:“还回去干什么,我都变得这么老了!”
老汪是个精明的人,他心里早就盘算好,等胡同里的美食城建起来后,他就在这儿租个铺面,招几个服务员,扩大经营规模,到时自己就是名副其实的老板了。
但老汪却不敢过于乐观。他听别人说,美食城建起来之后,这里会开办一家大型的麻辣烫饭店,采取低价促销的方式抢占市场,这让老汪感觉到不小的压力。“石家庄人做生意也越来越滑头了。”老汪笑眯眯地说。
记者手记:
在采访老汪之前,记者也曾犹豫,这样一个人,既算不上社会精英,也很难谈得上成功人士,把他作为“新石家庄人”的生活样本,合适吗?他的身上能体现出“新石家庄人”的什么状态,什么特质呢?
在与他短暂接触后,记者感到豁然开朗,这个人喜欢石家庄,也融入了石家庄,他的事业和命运与石家庄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这就已经足够了。他的生活轨迹折射出普通外来人员对石家庄社会发展和变迁的感受,虽然未必清晰可辨,但胜在真实可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