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06月05日 11:01
陇山渭水之间是孕育中华文明的圣地之一。秦汉隋唐时期,陇右文臣武将层出不穷,这些名垂青史的仁人志士以尚武、报国的侠义精神铸就了汉唐盛世的辉煌。随着唐宋社会的转型,经济重心南移,王朝政治中心也迁离关中,民族迁徙潮席卷陇右,这里成为金戈铁马的战场。在需要英雄的年代,英雄应运而生,漳县汪世显及其家族就是时代需要的英雄。
所谓英雄。不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马背好汉,而是体察民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智者,是和平与发展的缔造者。
汪氏家族源自徽州汪氏,从唐初汪达镇守巩昌,到元朝汪世显因功封陇右王,历经唐、宋、金、元、明、清诸朝而不衰。金元之际,陇右处在金夏、金宋、金蒙战争的漩涡之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汪世显在保全地方的前提下归附蒙古,使陇右地区结束了这场浩劫。
元代,汪氏子孙世袭巩昌总帅府都总帅,统督巩昌、平凉、临洮、庆阳四府,秦、陇、宁、定西、兰、镇远、阶、成、西和、会、环、金、德顺、洋等十几州行政军事,巩昌雄镇“声闻四达”。直到今天,古城中心建于元代的威远楼,依然雄伟壮观,使古城凸显千古雄风。被誉为“海内之最”的汪氏元墓群,位于县城南两公里的江古山麓,是元代开国功臣陇右王汪世显及其以下十余代儿孙的墓地,从公元1243年汪世显首葬于此到明弘治年间,汪氏家族共有三王十国公等200余人长眠于此。墓地因其规模大、历史长、墓主身份高、陪葬品丰厚华贵而被专家誉为“海内之最”,受到了当地人民的保护和崇敬。
汪世显之所以受到后人的崇敬,是因为汪世显家族对漳县、对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汪世显当时选择和平统一,保全了二十四城数十万军民的生命,使陇右社会很快恢复了生机,成为北方最为安定富庶的地区。其二,汪氏归附蒙元后,一直效命疆场,在统一全国的战争和后来平定蒙古诸王叛乱、开拓西南疆土的战争中屡建功勋,这对结束当时中国南北对峙的局面,使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早日得到安定的生活环境,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其三,汪氏家族在终元一代,作为西北重要的军功世家,在为国守土的同时,发展经济,贡献地方,为维护祖国西北地区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历史作用。其四,汪氏在当地兴学重教,创藏书楼,振兴汉文化,对西北民风、民俗、文化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汪氏家族无论对漳县人还是中国人来说,与历史上那些大英雄一样,是我们民族英雄!也是漳县人的骄傲!
汪氏初家漳县,后来坐镇陇西,又建行衙于渭源莲峰,子孙则开枝散叶,播迁到天水、成县、陇县、四川等地。因此,汪氏文化不仅属于漳县,而且属于历史上巩昌府所辖整个地域。数百年来,汪氏家族一方面以传说和偶像影响着陇右文化,另一方面,与汪氏有关联的古墓群、庙宇、府衙等历史遗迹成为浸润陇右文化的有形资产,更重要的还有无数散见于史籍、地方志、汪氏家谱里关于汪氏家族的记载以其独特的情感哺育着陇右文化。汪氏家族对于漳县乃至陇右历史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将汪氏家族的有关遗存作为系列景点加以开发,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一方面慰藉陇右父老的乡土情结,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作者胡小鹏为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社科版主编,文学院教授;王旺祥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
稿源:甘肃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