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京郊去看一个人
2007年05月19日04:19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给这样一个好天气的是何人?和煦的风,蓝蓝的天上,白云轻移。这个5月的北京,这一天,真是一个好天气!我走在北京的繁华中,向西,向西,一直向西,去看一个人。
有土地就有植物,有5月就有鲜花。在往西郊的路上,我见到一种璨红的花,开满一路。
春天的气息真好啊!我没有一丝的肃穆,相反内心轻松得很。一切仿佛是去踏青。哈哈,我还有些莫名的激动。哈,老爷子,我来看你啦!是的,快近西郊的时候,植物越来越密,与乡村的气息越来越接近。这个5月,天是多么的澄明啊!京郊深黛色的西山一抹在眼前;近处的树木一派的新绿。那里,看,一片桃花盛开!
时光真快啊!一转眼10年了。以一个娃娃算,10年,一个娃娃从呱呱落地,到屁颠屁颠去上小学;以一棵植物算,从一株幼苗到一棵胳膊粗的小树啦!以我算,一个瘦的青年变成了一个胖子啦!可是这10年有一样是不变的,就是你的书一直在我的床前枕边,就是随着岁月的沉淀,对你的理解像酒一样越来越绵长。
前不久看一本书,说是沈从文先生在80年代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说到“文革”时去扫女厕所,沈先生一直眯眯笑着,并得意地说,我打扫的厕所在当时是全北京最干净的。此时女记者站起来,泪光涟涟地走到沈先生身边,拍了拍沈先生的肩,说,沈老,你辛苦了!沈先生忽然失声痛哭了起来,拦也拦不住。那是沈先生,可以想象沈先生的样子。知道一点儿沈先生一生情形的,对这应该一点儿不奇怪。
而你,并不是这样的情形。
你自己说过,你的写作是“人间送小温”。你又说,“我的作品内在的情绪是欢乐的”。你早就告诉我们“多年父子成兄弟”。你并不悲切。你应该算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你自己说过,你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你在《七十抒怀》中说“我并不太怕死,但是进入七十,总觉得去日苦多,是无可奈何的事”。
把这些贯穿起来,觉得你并没有离开我们。是的,这些年来,你仿佛一直在我们身边。我们浸淫在你的文字里,仿佛就是和你在一起。是啊!你的生命,其实就在这些鲜活的文字和墨迹中呼吸啊!
我们走进福田公墓。这个有近百年历史的公墓,苍松翠柏蓊蓊郁郁。一切安静极了,几乎没有人。远处一个园林工正在劳作,似给树木浇水剪枝。一条黑色的水管蜿蜒到深处。太阳热了起来。一些低矮的桃树上开着寂寞的粉色的碎花。枝头有些蜜蜂,并不嗡嗡,它们也安静着,在这太阳热起来的上午,飞飞停停。在这园林里,它们应该每年都来采粉的,而我却是第一次来。10年了,第一次来。
这里葬着许多文化名人。可是似乎太挤了。林林总总。我们走向深处,在甬道的路边,我一眼看见姚雪垠的墓碑。再走几步,有一路牌,上面注着:“汪曾祺,现代剧作家”。(——剧作家?)它指引我们走向深处。我的朋友龙冬手里捧着一抱鲜花,兄长汪朗手里提着两瓶矿泉水。汪朗说:“就在前面。”
看见了。我一眼就看见了,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书着:
高邮 汪曾祺
长乐 施松卿
这就是一个人的归宿。就这么一块石头,几个字,它告诉我们,那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就在里面了。太阳是好得不能再好,上午10点钟的太阳。密密的阳光照着一切。照着大地,照着远处的山,照着这里的松柏桃花,照着这些安静的墓碑,这些安静的人们。
墓碑下有好几盆花,菊花。它们也安静地开着。汪朗说,这些花还好,还没有开败。这是他们几个子女清明时来祭上的。汪朗不说话。他嘴角挂着谦和的微笑。他将那矿泉水拧开,一盆一盆给那些被赤烈的阳光晒干了的菊花浇水。他边浇边说,他们很负责任,给这些花浇水了。他是说那些园林的工作人员。
龙冬将手里的花给我,说,你远道而来,你献上吧。我对汪朗说,我不太懂,是鞠躬呢还是磕头?汪朗依然是那平和的笑,随便吧。我于是把那束花斜靠在墓碑上,给汪先生鞠了一躬,说,汪先生,我们来看你了。
就这么简单。说实话,我对汪先生实在是有感情的。我感觉中他就是我的一位亲人。但是临到把话说出口,我还是有点腼腆。不是我不愿意说,而是我觉着内心的爱是广大的,是厚重的。
我们又站了一会儿。就多站一会儿吧。我对汪朗说,这里太挤了,要是能迁到高邮去才好。汪朗说:人家又没有提出来……我说,就迁到文游台,不用太大的地方,有个斜坡就行。汪朗说,……(他并没有说,他只是微笑着)。我说,那是魂归故里。他肯定喜欢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