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2047|回复: 5

原刻汪氏家乘世系本始图(一)

[复制链接]

26

主题

89

帖子

2554

积分

认证会员

铁佛公之后

Rank: 6Rank: 6

积分
2554
发表于 2007-4-29 10: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刻汪氏家乘世系本始图
调整大小 旋转 IMAG001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92

帖子

4925

积分

版主

45爽公-46处贵-47太元-55师全-5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925
发表于 2007-4-29 12: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738

帖子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7-4-29 15: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往下发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9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弘扬汪姓文化

积分
10707
发表于 2007-5-7 18: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姓辈出人才,二十六世祖云公,字汉,在永建三年被汉顺帝封为渔阳太守,为汉时平阳派。
  三十一世祖文和公,字君睦,在东汉(公元一百九十六—二百二十九)年间,被汉献帝封以龙骧将军,后离汉投吴,任会稽令,为江南始祖,会稽派。
  三十六世祖道献公,字君奉,在永昌元年间,被晋元帝封为黟县令,后移家于歙县,为遂安派。
  四十世祖叔举公,字鹏远,在南齐时迁至绩溪县登源里汪村,享寿九旬有八。
  四十四世祖世华公,字英发,在隋末年间,天下混乱,华公少年勇侠,威振四方,统领江南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地,号称『吴王』,为政英明,拥有精兵十万,在武德四(公元六百一十一)年,识时务,审时度势,看到李氏政权强盛,主动奉表归唐,封越国公,七年后,进京入朝,授左卫白渠统军,参掌禁军十七年,功劳卓著,多次受封。配钱氏(为唐左武卫大将军之女)、稽氏、庞氏所生孝子有九,均被朝庭赐封侯爵,二十三贤孙,皆衣紫食禄。汪姓家族从此发达兴旺,遍布江南城乡各地。今称之『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公后也』。
  世华公于贞观二十二(公元六百四十八)年三月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去世,永徽(公元六百五十)年间归葬歙县,立汪王庙祀。
  五十六世祖道安公(为华公七子爽公支下)迁婺源县(今江西省),为婺源始祖。
  七十五世祖才一公世居婺源大畈,所生(荣一、荣二、荣六)三公,三祖先能文善武,凡天文地理兵法无不精通,被当地人称之三杰。
  另有堂兄、堂弟荣(三、四、五、七、八)公,荣一公迁至柳山脚下,又迁无为濡?河(今裕溪河),荣二公迁至南陵板坦,荣三公迁至繁昌五沟铺,荣
四公迁至五松花园,荣五公迁至铜陵九泷庙,荣七、荣八公仍居婺源大畈。
  因战乱,陈友谅为了扩充势力,抢占地盘,以贵重财物礼绢,屡聘荣六公到陈营领兵征战,攻打张士诚,荣六公不愿意看到百姓遭受战争之苦,便直言回绝,闭门不出,他深知陈友谅为人狡诈,不能为正主,恐防遭陈迫害,公单戈匹马远离家乡,云游四海,历经川广至巢湖南岸、巢县槐林嘴寻兄,见此处东部环山,北临湖滨,西南均为开阔地,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山清水秀,可耕可读,为『鱼米之地』、『发祥之源』,定居马鞍山麓,开垦良田,美化荒山,辛勤耕耘,和睦邻友,造福后裔,为迁巢始祖。
  始祖生于泰定二(公元一三二五)年,去世于洪武二十二(公元一三八九)年,(老谱错登卒于洪武十七年,特此更正),享寿六旬有五。
  荣六公迁巢后,单传一子华二公,四孙富(一、二、三、四)公,十一曾孙为贵......公,传至五氏己有二十四丁。富一公长子贵三公后裔(澄、源)二公,回归婺源大畈。其他先辈们都艰苦创业,开拓多处发源地,先后分居天鹅(祖基大汪、荷叶地、大周、小周、野里户、罗卜段、鲍塘埂、姜家仓、蒋塘堰、乐小、七路屋、芝麻山凹等村),凤凰(小汪、耙耙山等村)、高林(河口、罗塘等村)、吕泉(栗科、罗塘、甘汪、前汪等村),象山(汪坝、潘家田铺、井头、山陈、山脚等村),后称『五户汪』,至今六百多年,繁衍二十五世,遍布全国(安徽、
湖北、江西、浙江、江苏、陕西、四川、北京、上海等省市较多)及港、澳、台、美等地,已有六千多人,九世同堂。近有:人廉、旗龙举人,二七烈士(郑州总工会分会会长)胜友,今有各级部门、单位的领导骨干、省劳模、各行各业的精英和致富能手,英才辈出,族兴家旺。世之罕见,为人敬仰。
  汪氏老祠建自何年,成于谁手,已无可考证,谱序之详载,祖先们曾四次修建宗祠。首修于嘉庆己未(公元一七九九)年间,因受白蚂蚁侵蚀,又修于嘉庆庚午(一八一○)年间,再修于道光丙戌(公元一八二六)年间,咸丰丁巳(一八五七)年间又遭战乱之变,汪氏宗祠烧毁一空,相隔九年之后,社会有所安定,同治丙寅(公元一八六六)年间,祖先们按照旧墙基复兴土木,重建宗祠落成,寝室庭堂焕然一新,历经一百多年风雨吹洗,毅然完好无损。又因文革期间,自然灾害频繁,国民经济增长缓慢,经济状况差,人均收入较低,公元一九七三年,这雄伟古老的祠堂再次被拆。
  当今,社会改革,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神舟升空,民生富裕,在公元二○○四年,汪氏贤英聚会,作出重大决策—建祠修谱。筹资献力,任劳任怨,伐木鸠工,艰辛两载,集资三十余万元,请专家设计,二○○五年八月十八日,汪氏宗祠再建落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建筑面积四百八十平方米,主体工程有十八世孙龙胜承建,筹建委员会主管,『五户汪』均有顾问监督,马头墙高十一米,庭堂开架五米,前庭进深七米,后堂进深八米,柁梁斗拱,双桁四柱,青瓦引砖,屏门格扇,祠堂内肃穆庄严,牌位清晰,油漆调和,灵魂安息。正方五米天井院,左右各一花台,台中桂花树有十九世孙美达在象山脚下培育多年,诚心奉献。桂树五股,昂首向上,形如手掌,叶茂花香,标志着『五户汪』似手掌骨肉相连。象征着汪氏族人勤耕者,五谷丰登;奋读者,五子登科。更庇佑族人,互爱互助,五福齐全。寮房依旧复古,祠堂周围塘宽路畅,古树高耸,樟木林立,环境优雅鸟语花香,祠堂门前双双旗鼓,均为朝庭两次所赐,为巢南稀有,雄振四方。
  如今盛世,改革开放,社会和谐,缅怀祖先英灵,寻求同根一脉亲情,续修宗谱是族人们必尽的义务。经各支系、房分多次酝酿,统一思想,群策群力,续旧增新。
  历经三载有余,步履车舟,登报上网,续修谱牒大业,族人皆知,盛世续谱,难度之大。家谱一修于崇祯十三(公元一六四○)年;二续于乾隆十一(公元一七四六)年;三修于乾隆五十(公元一七八五)年;四修于道光十六(公元一八三六)年;五修于同治十三(公元一八七四)年;六修于光绪二十九(公元一九○三)年;七修于民国三十六(公元一九四七)年,清稿刚结束,由于战争,未正式印刷出谱,又因破“四旧”,清稿全部遗失,前功尽弃。本次为第七次,续谱再修。相隔一百零三载,年代久远,族人众多,居住分散,有迁徙未归,联系无音,苦寻无果,没有按时登谱。更有少数后裔认识不足放弃家族的亲情,不承担族人的应尽义务,不愿意投入宗族的怀抱,众族人深感遗憾。然而大家庭的温暖是永恒的,血浓于水,同藤瓜果,叶落归根,为此,敬告身居天南海北的族人,无论何时回归故里,族人们都真诚相待,以多种形势载入家谱,共庆同堂。
45爽公-56-道安公76荣六公-80灌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166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580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7-5-7 20: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详实非常珍贵的家族资料。读后首先感慨该支族人的尊祖敬宗行动,其次真想实地一游考察。
    另:荣二公迁居的南陵板坦,发展为"板坦汪",离我在10公里以内.
毋求果报诚修炼,岂为功名始读书。万事莫于利处动,一生常向义边行。 http://www.fcxyz.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3766

帖子

11475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探究汪氏源流,学习汪氏文化。

Rank: 8Rank: 8

积分
1147514344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7-7-6 17: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见到五十六世祖道安公至七十五世祖才一公之间的世系。
七律·喜看女孙 屯蒙辑别步尘阶,双眸晶明神度谐。
一气混元观世界,万般依赖就娘怀。
饥啼不解人间苦,梦笑惟呈弱体乖。
年老莫愁无乐趣,含饴笑弄女孙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